《控制点》
应该说,这是一部既市侩狡猾,又充满理性启发的电影。
说它狡猾,就是它制造了一个超级反派——不仅是多项极端性侵案的罪犯,却又借着高智商,伪造出心理问题,逃脱法律的制裁,回头在心理医院更是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利用”心理学来诱骗医生们,自己已经没有问题了,甚至可以出院了。更市侩的是,它制造了一个真实的主角——她聪明能干,是个非常专业敬业的心理医生,但是她也有自己的问题,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对于母亲过度迷恋;而且她没有找到自己的爱情,潜意识喜欢着强悍的男性。所以,当她发现了反派的狡猾,他懂得回避关键问题,比如“如何自己描述自己的行为(就像对朋友那样)”,因为这样会暴露他自己的真实心理趋向。甚至他还会“设定条件”,以“下次再说”来回避。有了时间,他可以更仔细地琢磨,给出心理医生需要的答案。而且,他之前实施犯罪前,会对受害者进行充分的研究。
很明显,主人公抓住了真相:反派极端狡猾。问题是两面性来了,主人公不愿意让反派离开精神病院,离开控制,继续祸害社会。但是她的看法并没有得到其他医生的支持,以至于她与反派越多时间接触,就越难免产生感情纠葛——道理很简单,长期和罪犯聊天,就会渐渐地转换态度,觉得他是个朋友,尤其是狡猾的懂得隐藏自己的罪犯。体现这一点的是,反派一方面会避开同院其他人的争斗,袖手旁观(显得非常冷静,避免卷入事端),另一面在没有人关注的时候,会体现自己慈爱的一面(抱着兔子,把它送进笼子里);更绝的是,他会暗地里,告诉医生和助理,自己在外面有一个孩子,他才十几岁,在麦当劳打工,当然这是记录中没有的,而他刻意要隐藏的。因为他在保护孩子,为了孩子,他努力要争取早日离开。不过主人公在上当后,最终发现这是骗局(因为他随口说时,没有注意,和她说是肯德基,和助理说的是麦当劳)。因为人对于秘密和隐私很感兴趣,所以听了这个,医生和助理都会偷偷地去看“他的孩子”,这样更容易陷入共情之中。
随着被释放的时间越来越近,主人公越发着急,因为她发现必须“引诱”“陷害”反派,才能获得公义;但是她内在的软弱与爱欲,也似乎被反派所控制。而且反派也相当狡猾,一次又一次地摆脱她的引诱,而这一切恰好一次又一次加大了对她的控制和引诱。
当然,最后时刻,主人公还是成功地陷害了他,让他无法离开精神病院。不过,电影也让我们在紧张刺激中,感受到真正的“心理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