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是我作为小炭火在三八首映当天就已经看了,因为日常工作繁忙,现在出观感。
如果评价总分为10分,评价的维度分别是男女主、电影、编剧、后期制作,则男主2分、女主1.5分、导演1.5分、编剧2分、后期制作0分,总分7分,价值四颗星。总的来说,是一部优缺点很明显,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电影。
多多的白晓宇,演绎是非常优秀,的无论是求爱时期待和尊重,确定恋爱时眼里的情意,看到展览局时从失落自嘲无奈,矛盾爆发时张力等等等等,他的表是是富有细节且充满层次的。
女主王斤斤的演绎,整体是在线,局部拉胯。我记忆最深的分手时的挣扎,同时也有地方,我认为可以演绎的更好是,比如矛盾爆发时,王斤斤追出去,那场戏王斤斤的演绎,不是要去追现在或曾经的爱人,像是追个陌生人。
我觉得这部剧最值得夸的,这是充满现实主义的爱情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看完之后,后劲很足,会思考很多,为何相爱的人,却一步步往别离前进。也因为这剧很现实,现实到受众并不多,相当于经历过的人,懂的人会自然懂,没经历过的人,有可能因为成片结果,得出不知所谓的观感。
其实这剧想讲的故事,是一开始相爱的两人,因为两人的犟嘴,长久不沟通,慢慢不同频,最后渐行渐远。我认为,他们两是没法一起的,不沟通的迟早会分开,不是现在也是未来,所以他们的分开是现实的必然,不是被强行be,结尾的复合是白晓执念下对王斤斤美好的想象,实际白晓宇又瞎又孤独悲惨结局。这剧想表达的观点,伴侣生活不同频是正常的事,对身边的他或她,日常多沟通交流互相包容,是可以有求同存异的生活方式,这样方能长久。
有人说我这是拿着结论硬套过程,这剧没说得这么好。我能理解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的经历,我跟我老公,从认识至今14年,一样从有共同爱好开始,发展成恋人关系,长达七年的磨合,到结婚生儿育女至今安稳生活。我们是有剧中的经历却是另外的结局。我跟老公也是曾有过数不清的矛盾,能够最后一起,是不断的沟通,互相理解包容尊重,是彼此三观是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靠着求同存异的方式,大家走下去的。
那是否意味着没有经历过相关经历的人,靠着成片的不完整叙述,不理解前后的中间逻辑,不理解感情的转变,是否有这部剧不知所谓的观感呢。
但根据成篇所呈现的,以及看了被剪辑掉的片段,勉强算是有逻辑性的完整的故事。但是经过后期制作,成片在故事叙述内容以及感情转变描述问题很大。
这电影是短短的两个小时,讲述了横跨十年的情侣感情转变的故事,重点应该是从如何从相爱如何走向分道扬镳的经过,如何取舍是重中之重。可是这后期制作,我看着他是巴不得将总时间平均分给每个感情阶段,看似经过完整,实际结果是没有重点。更何况,电影时间短,观众代入情感也是要时间的,很多事情是说了,但没到位,没有足够的铺垫,就不懂情如何缘来缘聚缘散。观众看着,很多地方,就是不懂为何事没到,情就来了聚了散了。比如前面因为爱伦坡是共同爱好,没说多少就莫名其妙就确立关系热恋,我还是从被剪掉的补充。突然屏幕时间过去几年,真的只言片语,就从热恋到了背对背拥抱,然后就背对背睡觉。可是这只言片语应该才是剧的重点吧,不是应该多描述吗,这只言片语正是是解释了感情转变的缘由。因为两个人都在犟嘴,很多心里话,跟屏幕前的你我他还有闺蜜说,也不会跟对方说;两人的大事中事小事,对方是最后一个知道;没见着两人有精神上的交流;看似为对方着想,实则出发点都是自以为是。这些重要的叙述,描述不多,然后屏幕里时间又过了很久,两人就无缘无故分了,屏幕里时间又过去了,白晓宇他爸没了王斤斤回老家却又选择离开。结局里的复合,看似是he实则是be,各处矛盾的细节,体现的是白晓宇对王斤斤执念下的幻想,不然这段安排在白晓宇病重加盲人体验馆之后,却没有戴特制眼镜进去,自己设计并监工却多出个惊喜,王斤斤哪里知道照片对白晓宇的重要性,哪家的照片可以开启电表箱,为何电表跟电话分手那天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