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有逻辑的——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剧情是缺乏逻辑的——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复杂多了。
“一次意外,让我遇见了心目中的丽姬娅,我爱绘画,她爱文学,我们喜欢同一个作家爱伦坡,相同的志趣爱好让我们迅速坠入爱河。”这个故事听起来像北漂版《花束般的恋爱》,不同之处在于,《花束般的恋爱》讲述的故事是“无法跨越现实相爱”,而《被我弄丢的你》则是“在假定现实中相爱”的故事。何为假定的现实?
首先,白晓宇和王斤斤的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就预示了二人对爱情抱有不同的想象和期望。白晓宇是生活在温暖家庭中的孩子,结缘于插队的父母多年来婚姻幸福,为他展现了情感关系的完美范例,因此,在爱中长大的他对爱情有着理想主义般的纯粹和天真,但被人一路呵护长大的他,面对现实生存问题,也呈现出过于童稚的态度,例如频繁变化工作。而王斤斤的成长之路伴随着不绝于耳的父母争吵,她在初见时酷似《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的造型,也提示我们,她成长一个破碎的家庭,童年的伤痛从未在她脑海消散,被父亲遗弃的经历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既然在家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她便转而在更大的现实世界寻找自己的坐标,因此,她对待感情和现实秉承着更为理性审慎的态度。
电影几次提到“平庸的生活”,让我对平庸二字产生了一些困惑,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一应俱全的家具装饰,似乎在北漂群体中,他们已经过上了品质不菲的生活。那么,这种痛苦便来自精神层面——始终未被上天兑现的梦想。当张大大所饰演的庸俗鸡汤文作家广受追捧,而女主苦心创作的小说却频频碰壁时,闺蜜的质问于耳边再度响起,这个声音像是她内在的某个人格在低语——留在原地等于平庸,只有远方才是值得追求的,我不应该为任何人停留。实际上,影片到最后也并未展示她的创作才华到了何种程度,是否足以支撑她的理想。但女主却简单将她在现实中的挫败归于——自己因对方困于碌碌无为的家常生活,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大展拳脚。
尽管王斤斤一再重申“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但她恐惧的或许不是平庸,而是困于某种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背弃自己的本色和初心,失去踏向更广阔世界的可能性,但电影里,我们并未看到王斤斤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相反,职场中一路过关斩将的金手指设置,让她几乎毫无阻力得到了飞速的晋升,这些都让她“拒绝平庸”的台词缺乏真实的震撼力,更像是某种矫揉造作式的自我宣言。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名利世界无感的男主和执着于自我实现的女主竟巧妙扮演了相反的角色——追梦者和斩梦者,男主几次的职业变化都出于现实层面的考量——赚更多钱,给爱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这个看上去庸碌无为的平凡男子似乎没有什么宏大理想,事实上,和爱人共度余生就是他最大的理想——“你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而最初热爱文学的女主,在自身职业选择上更多基于对工作发展前景的判断,“拒绝平庸”不再是实现最初的小说梦,而是追求在现实中拥有更多的砝码。最后,二人重演爱伦坡小说中的剧情,似乎也隐喻着理想复活,与现实重新相爱。
爱伦坡之于两位主角的意义,只在开头和结尾简单的提及,而未深入阐释爱伦坡对他们在人格或价值观层面的影响,或许这也是《被我弄丢的你》比《花束般的恋爱》更单薄的原因之一,在《花束般的恋爱》中,山音麦和八谷绢的爱好真正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为这对爱人制造了更多的羁绊和链接。但作为一个酷似《花束般的恋爱》的故事,这部电影对于现实复杂度做了简化,赋予主角足以抵抗乃至无视真实世界的力量,使得两人爱情得以美好收尾。
最后的结局彩蛋是惊喜,也为影片再次强化了浪漫主义的基调。所谓浪漫,就是相信不可能的事情会发生——原来在十年前的同一天,我们就已经相遇,尽管在照片中,你的父亲缺位,但多年以后,我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成为足以弥补你所有缺憾的另一半。
在对爱情普遍祛魅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不再对爱情本身赋予更高的期待,但这种降低预期的防御性姿态背后其实是一种对陷入爱情可能带来的创伤的恐惧。尽管如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爱和爱恋关系的呼唤从不曾停止,这个声音既昭示了我们的来路,也指引我们走向归途。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如本应成为爱情生长根基的现实被层层涂抹,像那张因过度曝光而失真的拍立得照片,有凝结于秒速之间的美感,却缺乏某种生活暗流的涌动。但从另一层面来说,电影的迷人之处不在于复现现实,作为一门造梦之术,它自诞生之日起便努力回应人类的内心深处最渴求之梦,在这点上,这部电影暗合了观众对爱情最美妙的想象,这种想象我们永远无法在现实中抵达,所以,别想太多,来电影院做一场梦吧。


被我弄丢的你(2024)

又名: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 / I Miss You

上映日期:2024-03-08(中国大陆)

主演:檀健次 张婧仪 蒋龙 刘恋 

导演:韩琰 

被我弄丢的你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