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好长时间,没有动笔的触发点。前两天有个女生,说要跟我相互推荐看电影,我当下吃惊不小。不过后来发现她有些虚张声势罢了。这也似乎应了我以前的意思:对一个东西知道得越多,越觉得给这个东西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是那么困难。当然,现在我知道自己不过一条电影世界这颗苹果里的虫子,看的太重,吃的太少,恐怕跳出电影看电影尚需时日。而我所能理解的、并能讲出来的,似乎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一种朦胧,或者干脆处在沉默状态。憋得久了,竟也憋出些什么东西来,三三两两,凑出来一篇不知轻重的东西,实在惭愧得很。

找到《白痴》,实属意外,当时正在搜集黑泽明的全集,不小心就下到了它。后来才知道,此片居然是dogma95的一个代表作,然而,我觉得它无法匹敌《黑暗中的舞者》。dogma95是一群欧洲导演搞出来的一个思潮吧,始终没有成为一股主流,但仍有不小的影响。当年看完《黑暗中的舞者》,学生DV刚刚兴起,我一直乐观的以为此种技术会大兴其道,结果并不如我所想。到了现在DV泛滥成灾,连dogma95者也经常破坏自己的规则,坚持主义的理由就越来越少。说到这个破坏,《白痴》有些地方开了灯光,有些声音是后来作上去的,反倒成了反对者的口实,让主义者用主义狠狠砸了一下主义的脚。当然,这并不妨碍很多人看它,又有很多人喜欢上它。

第二个想写点此片的理由,要数gangbang这个单词了。在msn写东西,简单的提了一下这个词,不想提示有禁用词,发不了。这让我有些惊奇。过滤词语一般是外人讥笑大陆网络的理由,怎么msn也玩这个呢?后来去查了一下金山,明白其意思的时候难免有些惊,但还是不太理解msn禁词的原因。当然,据说此片也因为这个词语代表的镜头当年大受争议,毕竟“真枪实弹”目前还是较难进入大众台面的。就像当年法国那个另类女作家导演拍得《baise-moi》,当然不止指gangbang的镜头。还有其中的反社会意味。反社会,一直感受不深,可能我们所属的文化越来越难滋生这种东西吧。了解无多,我也无意展开,题目里的反社会另有用意。

《白痴》讲述的一群哥本哈根青年装疯卖傻的事情。为了表示他们对社会的不满,甚或是为了逃避,一群人凑在了一起。而他们的故事,则由一个刚丧子的中年妇女串起来。中年妇女最初由诧异,到旁观,再到用实践装疯卖傻来证明这种行为的实际意义以挽救这种运动的时候,影片走向了落幕。社会总有各种各样的弊病,所以对社会不满是最平常的,不满到要用极端乃至反社会的作法来表示,看来问题不小。《白痴》似乎对此鲜有描述,中年妇女对他们浪费鱼子酱的不满,似乎透出这些人至少是有产者,有产者的事情总是比较难说的,不然大规模的有产者也不会成为民主一类事情的积极推动者。然而,他们终究还是没有玩下去,不管是作为一种游戏,还是作为一种抗争。尽管中年妇女勇敢的走出了家门,但前途如何,似乎不言而喻。她们可以继续选择她们的所谓抗争,可她们并不能看到这种抗争的任何前途,甚至连她们自己都会怀疑这种所谓抗争的真实意义。她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走多久。

我无意争论反社会的效果,也无意去批判反社会,我只是想强调,他们最后玩不下去了。走来走去,走了很多的弯路,突然发觉自己又走了回来。想用反社会的方式来讥笑社会,不想自己却成为被讥笑的对象,最后还得老老实实的回去过规规矩矩的日子。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动机也并不纯粹——每个被作最后“信念鉴定”的人都轻易的选择了放弃——这种很不纯粹的行为,让人共鸣的机会并不多。我所要强调的就是这些。包括那些可以剥去其纷扰绚烂的外衣的、完整如《白痴》这群青年人所践行的、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的各种看起来光怪陆离的事情。

反社会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而本文并不想做任何的取向。

2006.5

白痴Idioterne(1998)

又名:越笨越开心 / The Idiots

上映日期:1999-07-17(丹麦)片长:117分钟

主演:波笛·约根森 安妮·路易丝·哈辛 托尔斯·利比 尼古拉·雷· 

导演:拉斯·冯·提尔 编剧: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