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6-13

爱情神话:对,爱情是个神话

影片从第四十五分钟起,讲到了一个埃菲萨妇人的故事:曾经有个年轻美丽的女人,非常贞淑贤德。她意外地成了寡妇,根据希腊的习俗,她丈夫的遗体被放置在土窖中。但是贞节的寡妇不愿离开丈夫身旁,不分昼夜,她守护遗体,不停哭泣,想要绝食殉夫。众人皆离去了,只有她留下来。
在离墓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被处死的小偷,尸体被吊起来。一个英俊的士兵负责看守着。(士兵闻声找到了这个妇人,并安慰道:)为什么想要绝食而死?这样葬送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好处?喝点东西吧。(他掀起了妇人的黑纱)来,喝吧。你得活下去,趁早享受生命的欢愉。这具尸体会告诉你这个道理。勇敢一点,喝吧。
(女人渐渐提起媚惑的眼神,装满了情欲。于是,在尸体跟前,两人点燃了肉欲的熊熊烈火。)
(就在两人销蚀之时,小偷的亲属跑来偷走了尸体)
天啦!他们偷走了那个吊着的尸体!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小偷的家属把他带走了。我知道会受到什么惩罚---可怕的死刑!我何必等待受罚?不如自行了断。
(妇人握阻了士兵刺向胸痛的剑)不要,亲爱的,失去我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一个接一个,未免太多了。“把亡夫抬去吊,总好过让情郎死掉。”
----- 费里尼电影《爱情神话》

费里尼和昆德拉算是同年代生人,他们的作品中满溢着一种悲剧感: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偶然性和被动性,前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来不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可能受一件极其细微事物的影响,就这个命题,如果展开,简直可以写一部小说”;对于后者,或许这样阐释:在这个世界上是否过得幸福,以及这种生活何时结束,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极有可能是生不由己的,难道自杀就是一种纯然主动意志的表达吗?
或许这真的是个事实,悲剧感的存在,是人得以体认自己灵与肉的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我总喜欢看悲剧电影,如果强说这是一种心理扭曲的阴暗表达,也未尝不可,但是或许这样说更接近真相:人,始终是犹如悲剧般的存在,更通俗的讲,人大多数时候都不幸福。
昆德拉说,“人的生活是一条飞速向前的直线,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直线,很好理解,从子宫到坟墓。王尔德(?)有一部童话,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地方,人生下来就是一个百岁老头,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以一个婴儿的形态死去。”这是很有意思的想象力,但是他也仅仅是在反向模仿人类的实际,如同照镜,伸出右手,在镜子里看到的却是左手。从老头到婴儿,这仍然是一条直线,它不重复不循环,所以如果王尔德说,那个地方的人很幸福,谁信?
心有悲剧感的人,大多宽容,因其知道虽然现今我们活蹦乱跳,最后终究一样都成了一抔黄土、几根白骨,记得某几位友人会在博客里或者其他的地方写道“我们活得很短、死得很长”,所以,我们彼此和平相处吧。
爱情,显然是对这种和平相处的僭越。爱情总来不会和平静搭边,从未与闻,某人说,“我平静地爱着她。”人,多会说,我疯狂地爱着她,没有她,我会……,对,在这省略号中包含着无数的悔恨、纠结、甚至暴力、谋杀等等,总之就是一些歇斯底里,但绝无安宁平静。
爱情,是一种自我扬弃,是一种对上帝的反抗。柏拉图的那个古老的传说里,强大无比的“人”自从被上帝剖为两半后,其中的一半无时无刻不在寻觅失散的另一半。大多数人总不会想到,竟然这是造物者故意剖开的,那么用泥土吹了气捏成泥人,又哪里能找到呢?!
费里尼,他洞穿了这一切。但是,我们也不能这样说:“费里尼就是一个悲观主义的花朵,他决绝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任何爱情的。”或许这也不是事实,最纯粹的白必须在最浓烈的黑上突出,或许,一个悲观主义者眼睛里的爱情,那是最纯洁无私的,因其偶获、稀有,甚至因其不可能。

爱情神话Fellini - Satyricon(1969)

又名:萨蒂里孔 / Fellini Satyricon

上映日期:1969-09-18(意大利)片长:128分钟

主演:马丁·波特 海勒姆·凯勒 梅克斯·玻恩 萨尔沃·兰多纳 玛加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Bernardino Zapponi/Brunello Rondi/Federico Fellini/Petro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