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触碰,像影子一样,汇成午夜的太阳。”


影片开头,是印度北方邦冬天常见的夜晚——弥漫着雾气,除了驶过的火车,只能听见虫鸣和狗吠。

街上空无一人。电影的主人公缩在一辆人力三轮车上,回到他的住处。他们在一栋老旧的三层楼房外面停下来,主人公先走了上去,三轮车夫随后。镜头停在远处,只能看见二楼一间屋里有一盏灯,开,关,开,关,开,关……这个镜头很长,它没有去探索那屋里发生的事,而是摇向另一边,两个男人正一边拿女人的性欲开玩笑一边走进了相同的一栋楼。很难猜出这两个人的身份,他们带着长棍,但又没有穿制服,不知道是警察还是民兵,或者其他人?很快,二楼那间屋的灯再次打开,我们听见打斗和喊闹。

然后观众被带到了德里,跟随《印度邮报》的实习记者迪勃的调查,开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也开始渐渐了解电影主人公的故事。

电影主人公希拉斯是阿里格尔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婆罗门种姓。他六十四岁,单身(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用马拉地语写诗,研究地方小语种民歌,常常喝酒,性向流动(这只是猜测,因为电影并未刻意强调他的性向)。在他所授课的阿里格尔大学(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他的课实在冷门——马拉地语,每年只有两三个新生。

那个晚上,他正与三轮车夫伊尔凡在自己家中亲热,两个自称记者的男人冲进他的家,一边给给床上的两人拍视频和照片,一边挥舞棍子殴打他们。第二天这件事出现在当地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并在一天之内扩展到了印度各地。希拉斯躲在家中,不敢去大学,那里有许多人正在激昂地责骂他的行为。大学给他做了停职处理,并很快就将他从大学安排的寓所中赶了出去。他不得不开始四处搬家,寄人篱下。

印度电影我看得不算多,就目前我所看过的(不包括纪录片,因为看过一些印度的独立纪录片,与我要说的这个情况不符),大多会从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引申到一个庞大的社会议题。

希拉斯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那时刚好印度宪法短暂地将同性恋行为视为合法,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因此,这部电影也难免,庞大社会议题是它的主角之一。但同时,它也有许多难得的细节。一方面因为电影的基调像一首诗,另一方面,毕竟,这是一部讲尊重个人的电影。在印度当代社会背景下,需要被尊重的不只是一位教授,也不只是一位“同性恋”受害者,这部电影想讲的是所有人。

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希拉斯教授的经历,一条是记者迪勃的经历。

迪勃作为记者,似乎是整个事件以及教授这段人生的旁观者。这个年轻人接受过现代教育,听着最流行的美国HipHop,在印度最“西化”的场所之一工作,他看起来很自由。

但实际上他也不得不面临自己的隐私被房东侵犯,更糟糕的是,他们的侵犯是无意识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被侵犯和希拉斯教授的被侵犯形成了一种对照。

迪勃的可贵之处在于他骨子里的反叛。影片中他的同事常常说他小气,比如去北方邦做调查的时候,他会为了省一笔钱选择骑自己的电动车。很快我们就明白了个中缘由,他要还给父亲一笔钱。这是因为读大学时他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印度大部分人有着强烈的大家庭观念,即使在海外,这种观念也常常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导向。人们太习惯互相干涉了,家庭内外都是如此。因此,在印度一个年轻人为自己的人生作抉择依然是很难的事情,但迪勃做到了。

第二次两人的生活形成对照,是迪勃与女上司在天台喝酒亲热,同时镜头切到了希拉斯教授和伊尔凡亲热的场景。同性之爱和异性之爱,是一样的。

此外我想再说说希拉斯教授的扮演者,Manoj Bajpai。演这部影片的时候他才四十多岁,却要演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而且还是一个生病的人。他在影片中常常缩着身子,仿佛很冷,很畏惧,也总是行动迟缓,回应他人的责问时,一脸的虚弱,同时还有愤怒。可以说Manoj Bajpai通过这些肢体和申请的细节,让角色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和现实中的印度一样,影片中的印度并不是绝对的保守。被大学停职之后,希拉斯教授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以至于他最后赢了官司——虽然他并不太在意这件事了。当希拉斯教授从北方邦来到新德里时,他发现原来新德里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同时还热爱着他的诗歌。这种事情在阿里格尔是从未发生过的。

按照我对印度比较初步的认知,其宗教保守势力或极端右翼大多都是在北印(新德里比较多元化,算是北印的异数),南印则更开放。我想,可能是因为南印多低种姓者,他们早先的一些民主活动为南印的开放奠定了一些基础,此外,是南印的海外贸易,使它与外界的交流更多,人们也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当然,保守势力带来的一些社会冲击,其实在南北都有。另外,这些保守势力并不意味着传统价值,影片中的希拉斯教授实际上是一个维护传统文化(诗歌、地方语言)的人,但他也正好成了这些保守势力攻击的对象。

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在印度电影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故事分成了两条线,但其实两条线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集并不对,在影片中,两条线更多的是一种“平行相关”的交汇,即虽然彼此平行,却息息相关。

最后想讲一下影片中涉及的关于新闻媒体的一些情节。

当希拉斯出事的时候,那些媒体圈的老油条们不用去调查,就先给事件定了一个性,贴了个标签。这是做新闻报道常常出现的问题,也不能怪媒体人,因为他们必须高效率地完成报道,因此,对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预先的标签可以很省事。但提高效率也不止这一种办法。如果要报道一件事,最好先不要去贴标签,先想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问题。否则,制造舆论的人,也被舆论拖着走。

影片结尾处,迪勃正在采访一起事故,那个女人的亲人应该是在事故中去世了,但他并不能理解这个女人为什么如此伤心。紧接着,传来一位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去世的消息,他才对这个女人产生共情,明白她失去了什么。于是试着安慰她,也安慰自己。

阿里格尔Aligarh(2015)

又名:阿利加尔

上映日期:2015-10-30(孟买电影节) / 2016-02-26(印度)片长:114分钟

主演:马诺杰·巴杰帕伊 拉吉·库玛 苏米特·古拉蒂 迪娜兹·伊拉尼 

导演:汉萨·梅塔 编剧:阿普瓦·阿斯拉尼 Apurva Asrani/伊莎妮·班纳吉 Ishani Banerj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