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詹姆斯·卡梅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阿凡达》的横空出世,超越曾经的全球票房首位的《泰坦尼克号》,成功登顶。
可你知道,那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并不是《阿凡达》吗?
没错,《拆弹部队》,巧合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卡梅隆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


今天,我们安利一部她的最新电影,也许是明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

最扎心的六个字“真实故事改编”——

《底特律》
Detroit(2017)



豆瓣7.9,好于71%的历史片。




烂番茄新鲜度83%,



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

起因,是一个私人的小酒馆,开了一个派对为两个越战归来的老兵接风洗尘。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黑人。



为什么不去白人酒吧?因为当时白人和黑人隔离居住,并且白人酒吧一般不会让黑人进入。
因为没有卖酒许可证,招致警察。
警察执法粗暴,将一间小酒馆的黑人全部逮捕,甚至还有些在逮捕黑人女性时,动手动脚。



此举引发黑人不满。

闻讯赶来的黑人向警察扔砖石抵抗执法,却被赶来支援的警察强行驱散。
接着骚乱发酵,变成了大规模的打砸抢烧事件。

被砸的商店到处都是,黑人们到处放火,抢劫甚至故意伤害他人。




虽然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手法,但也有主角,两个怀有音乐梦想的黑人青年,“戏剧合唱团”的歌手弗雷德和拉里。
因为暴动,他们获得的千载难逢的福克斯剧院表演机会,就这样泡汤了。




为躲避骚乱他们进到一个旅馆,之后他们结识了两名白人女孩和一些黑人朋友。



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卡尔的胖小伙子,胆儿肥。

他拿出一把发令枪(无法发射子弹和伤害他人),对着街上的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开了几枪,佯装狙击手。
就在他还在旅馆得意之际,玩笑事件变成了流血事件。



警察头子菲利普看见逃窜的卡尔,不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一枪击毙,然后在卡尔身旁放下一把刀。



是的,这把刀是手无寸铁的卡尔攻击警察的证据。
菲利普让旅馆所有房客站成一排,肆意侮辱和殴打他们,尤其关照黑人。
他一脸冠冕堂皇,称自己只想查出是谁开枪袭警。



他嘴上说得好听手上却没闲着,一直在无下限折磨黑人,不时嘴里还咒骂两句。



他看见那两个白人女孩貌似和黑人发生了肉体关系。
他怒道,你们怎么如此作践自己,竟和黑人有联系。
白人女孩嘲讽道,你这是几十年前的过时观念了。
菲利普将这些黑人挨个拖进房间,使出惯用的审讯手法——如果他们盘问无果,就会对着空处开枪,让被审讯者装死不出声,从而让其他人误以为他们杀了不招供的人。
这样的威逼是有效的,所有人都将头伏在墙上瑟瑟发抖,丝毫没有抵抗或者争辩的念头。



在审讯过程中,菲利普甚至教唆同伴也参与这样的事情。

可这个愣头青警察是个菜鸟,说进去枪毙,就真把人给毙了。



事情闹大,菲利普准备放人,但在放人之前,他一个接一个叮嘱:今天的事儿没有发生过。

乐队小哥弗雷德是个愤青,拒不撒谎,结果被当场射杀。



当暴乱结束,一切归于平静,这三具黑人青年的尸体,却无法解释。
三名警察,同时也是凶手,被上司指控谋杀,却被判无罪。




几年后,其中一名警察被要求赔偿5000美元,仅此作罢。



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得结束了。
作为一部剧情历史电影,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所用的方式比较特别。
她特意用自己惯常的伪纪录片拍摄手法,结合最经典的三幕剧情片表现形式,同时插入大量的手持呼吸运镜,甚至许多大特写的镜头,意欲何为?
其实很简单,纵观全片,很少有主观的思考或理性的思辨,更没有用旁白的方式去解读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她想要做的,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底特律暴乱第三天晚上在阿尔及尔旅馆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这是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是她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一切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眼前,似乎所有人重返那一夜,重建惨案现场,重新感受残酷的民族歧视和血腥的流血事件。
虽然影片看起来毫无章法,也似乎无主演可寻。
实际上,逻辑清晰,顺序合理,人物铿锵有力。
时光就带着大家,用顺着三幕剧的形式,用三个主要人物,仔细看看这部电影。
第一幕:开篇
开篇,导演用伪纪录片最不常用的手法作为影片开头——手绘分镜。



一幕幕手绘画作,色彩艳丽,冲击力超强。分镜手法的运用,又让时代背景和主线人物的出场显得自然而贴切。



几句话,将白人,黑人以及各自的生活状态交待清楚,场面激烈而逼真。




同时,导演似乎以自己正视历史的姿态,巧妙地用手绘旁白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历史观点——
被许诺的人人平等只不过是幻象罢了
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切只不过是
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第二幕:阿尔及尔旅店枪击事件
黑人小哥卡尔用发令枪射击后发生的事,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幕的主要内容。
旅馆枪击事件,纪实性十足。

大量中远景及晃动的镜头,在平衡真实感和戏剧化上,做到最近几年同类电影的极致。



此段持续一个多小时,不无道理。影片最核心的历史观点和视角,正是围绕这座小旅店展开。
三个核心人物——
反抗者:乐队小哥弗雷德和拉里


顺从者:退役军官和黑人保安


施暴者:警察菲利普(威尔·保尔特 饰)
整个事件中,弗雷德和拉里性情和遭遇,应该代表了事件中最少数的,同时也是最正确,最极端的状态。

他们原本是乐队歌手,试图用自己的歌声,换来唱片公司的签约,然后过上好的生活,买一辆凯迪拉克。
可是,黑人同胞的暴乱让他们的春秋大梦瞬间成为泡影。
面对冲进来的警察,一开始他们都是瑟瑟发抖。可看着同胞流血过多而死,心中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人权的奋斗意识开始苏醒。
施暴完毕,原本弗雷德可以走掉,面对菲利普的掩盖罪行的言辞,他拒绝接受。



当菲利普给了他另一次机会,示意他改变说法就能够安全离开的时候,他依然坚持己见——
可那里就有个死人躺着啊



毋宁死,也不蒙蔽双眼,这恐怕是整部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同时也是最黑暗的一幕。
但黑色皮肤下,弗雷德骨子里的那种反抗精神和正义感,却让我们得以借助这部电影,感同身受。
跟弗雷德不同,拉里则采用了沉默的对抗。
他拒绝了乐队的演出邀请,理由是他不愿意自己的歌声被白人听到,甚至用来跳舞。



与采取中立姿势,妄图置身事外的同伴相比,经过整个事件的拉里,最清楚他们现在的状态——
在白人眼里,没有平等,没有人权,没人尊重。
他选择去一个黑人教堂,在那里唱诗,并再也没有出去唱过歌。



这,或许是一个底层黑人对历史的认知,也或许,是他为自己当时懦弱的救赎和为逝去兄弟的祈祷。
相比而言,顺从者中的越战退役军官,就显得没骨气得多。



大家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影片刚开始,在被查抄的酒吧里有一句宣言——
越南人从未叫我“黑鬼”




可见,即便是对国家做过贡献的军官,也对国内的种族歧视深恶痛绝。而整部电影中,几乎没有出现过“black man”这样普通的称呼,
全部都是nigger(黑鬼,对黑人的贬称)。
作为军人,这位军官在整个施暴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一丝反抗。当警察破门而入之时,他告诉身边的两位白人姑娘:手抱头,这样你就没事了。



而最后面对警察的威胁,他甚至没有展现出丝毫要反抗的骨气,还不如普通的愤青小哥。



而另一位,黑人保安小哥,为了自保,已经和白人警察打成一片。



也许,正因为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存在,美国的黑人人权运动才举步维艰。
施暴者,是全片的亮点,不得不说,威尔·保尔特把一个心存恶念的警员演得栩栩如生。



这个白人警察,并不是不经意见的失手杀人,而是主观恶意。
种族歧视已经深深埋入他的骨髓,任谁都改变不了。



影片开始,菲利普就因为从背后射杀白人而受到谋杀指控,但他的反应却只有一句简单的对不起。




在之后的事件中,菲利普变得轻车熟路,在射杀对自己没有威胁的黑人后,掏出一把小刀放在他身边。



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他心中,杀掉黑人并不犯罪,说简单点——
这种谋杀是理所应当。
身边的警员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习惯于虐待黑人。




这种极致的种族歧视直接导致白人人性中恶的迸发,

而对这中毫无目的毫无感情的纯粹的恶意,导演用唱诗者拉里给出了解决之途——

恐怕只有上帝,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幕:结束
事件的审判。
当年那场暴动持续了近5天,有43人死亡,467人受伤,超过7000人被捕入狱,有多少是被故意杀害的,真相早已无从而知。
显然阿尔及尔旅馆的审判,是美利坚当局对这次暴动态度的微观缩影。
法庭上,三名凶手(同时是三位警察)的辩护律师,忽略警察犯下的罪行,反而质问黑人证人曾经是否犯下过错,是否入过狱坐过牢。



黑人证人,也正是当时阿尔及尔被虐待的黑人青年之一不甘受辱愤而离去,他明白法庭已经没有公正可言。



最后的结果:三个凶手被无罪释放。



影片最后,有白人老太太站出来说公道话——



也让我想起了第二幕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国民警卫队军人。



但作为观众,我们都知道,

立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权和平等。
底特律暴乱1967年发生,1968年马丁路德金就被暗杀。
在对待种族问题上,美利坚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且公正的态度。
白人们高高在上的种族优越感,肆意践踏着所谓的民主,践踏着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权利。



但,历史最终会保留真相。
美国几百年都未解决的问题,时光在这里也不便过多置喙。
一些事,如果法律给不了公平的话,历史就会留下伤痕。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科技如何进步,不论城市如何重建,不论世界如何改变,

只要有黑色的皮肤存在,那些暴行带来的阴影和报应,总会如影随形。





底特律Detroit(2017)

又名:底特律暴乱

上映日期:2017-07-25(底特律首映) / 2017-08-04(美国)片长:143分钟

主演:约翰·博耶加 威尔·保尔特 阿尔吉·史密斯 雅各布·拉提摩尔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编剧:马克·波尔 Mark Boal

底特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