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颁奖季,也是影迷朋友们年末狂欢的时候,一部部角逐各大奥斯卡前哨奖的电影的资源逐步在网络上被放出,让“闭关锁国”的我们也能得窥大洋彼岸优秀电影的风采。于我而言,这一两个月无疑是像过年一样的爽快,直到最终揭晓小金人到底花落谁家。在今年的颁奖季电影中,我第一部完成观影的,就是来自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的《底特律》。
关于凯瑟琳·毕格罗这位杰出的女性导演,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中往往有着不输于男性导演的强烈硬朗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有着女性文艺工作者所独有的对于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把握。这也使得凯瑟琳·毕格罗的作品在好莱坞中成为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她在2008年就靠着《拆弹部队》一鸣惊人地横扫了半个奥斯卡,如今那部电影往往被人们津津乐道为“击败《阿凡达》的电影”,而后拍摄的诸如《猎杀本拉登》等作品,也都是各类颁奖礼的常客。《底特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凯瑟琳·毕格罗的又一力作,而且还是《拆弹部队》的编剧马克·鲍尔与凯瑟琳的再度合作,可谓是黄金组合了,这也不禁让人对《底特律》这部电影在明年奥斯卡上表现有所期待。
不过,在看完《底特律》这部电影之后,我是有一些失望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有其优秀的地方,但整体质量还不足以跟我们已经了解的《至暗时刻》《敦刻尔克》等影片争雄,也很可能难以跟如今呼声最高的《伯德小姐》《波士顿邮报》等奥斯卡的有力争夺者比肩,但是,由于《底特律》选择了具有特殊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题材,也不排除如今唯恐“政治不正确”的好莱坞对它另眼相看,毕竟去年的《月光男孩》就是这样。(不错,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爱乐之城》明显技高一筹,不服来辩)总的来说,《底特律》是一部“天时地利人不和”的电影。
所谓天时,是因为《底特律》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美国底特律黑人大骚乱事件,到今年为止,正好过去了50年。其实近年来,随着美国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再次抬头,关于美国历史上黑人的社会活动和事件的传记类电影也越来越受人瞩目,无论是2014年聚焦马丁·路德·金所领导的“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的电影《塞尔玛》,还是2015年反映加州黑人问题的传记音乐类电影《冲出康普顿》,以及2016年因为导演的个人问题被奥斯卡拒之门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这样一个对于黑人传记题材尤为重视的好莱坞的创作氛围之下,《底特律》这部电影也算得上是应运而生了,再加上时值底特律大骚动50周年的时刻上映,则更加能唤醒美国人民的情感共鸣,观影之后的感触也自然是更加自然而深刻。
当然,除却50周年上映这个天赐良机之外,其实《底特律》的内容题材即使抛开时机这个因素,无论在什么时候拿出来讨论,都是能够让每一个美国人再次感到震撼和深思的。作为美国之外的我们可能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了解不深,事实上底特律黑人大骚动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之深刻,到今天为止依然处处可见那次灾难留下的伤痕。对于《底特律》这部电影来说,题材的优势可谓之地利也。
在美国二战之后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型的黑人骚动事件,其中第一个发生的就是底特律大骚动。在这次骚动中,美国政府一共出动了13000多名州警和国防军进行镇压,最终造成了40多人死亡,350人受伤,近4000人被捕。在底特律事件的次年,史上最伟大的黑人人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的遇刺身亡则直接触发了波及全国的黑人骚动事件。而1992年的洛杉矶大骚乱,则是美国20世纪以来最大的骚乱事件。这次暴力事件造成58人死亡,2300多人受伤,11900多人被捕,5000多座建筑物被毁,洛杉矶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度变成“火中之城”。
1967年的黑人骚动事件对于底特律这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民间的暴动,更加是其经济上的一次致命打击。众所周知,底特律曾经以汽车城的美誉扬名四海,但在67年黑人骚动后,将近一半的城市变作焦土,三大汽车巨头不得不全部停止生产,白人中产阶级开始不断迁离,市区人口锐减,基础建设和服务行业停滞不前,市民经济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到2013年,底特律政府终于正式申请破产。底特律彻底变成了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
相信在底特律的无数人才志士正试图努力使自己的家园复苏的今天,《底特律》这样一部电影的上映,无疑是给底特律市民的一个警示和激励,提醒着他们曾经的错误和苦难,也鼓舞着他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天时地利”并不能使《底特律》成为一部足够杰出的电影,因为它存在着自己的问题——人不和。
这里的“人”,你可以理解为电影里的诸多角色,也可以理解成为电影的主创们。事实上凯瑟琳·毕格罗在这部电影里依然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己的优势。真实感超强的画面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本身凯瑟琳的电影图像风格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硬朗和冲击力,而在掌镜《谍影重重5》的摄影师巴里·埃克劳德所擅长的手持摄影的配合下,使得影片的诸多片段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受,《底特律》做到了即使不依靠新技术,也可以带给观众不俗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凯瑟琳对人物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依然出色,对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篇幅足够的特写,务求把人物塑造得真实而立体。在拍摄过程中,凯瑟琳经常使用4台摄影机围着演员不断进行运动拍摄,最终选取演员最具表现力的一个角度进行剪辑,可谓是用心良苦。
然而,影片在叙事层面上却沦为了非常单调而无聊的对历史事件的完全再现,虽然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大量的甚至是真实的细节,但故事整体看来,起伏并不明显,而在汽车旅馆中警察与黑人之间太过频繁的互动而不加精心编排,使得本身应该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被被稀释了不少,最终只剩下了情绪上的东西,也使得故事整体看来并不能够吸引观众足够的注意力。
最后,影片在格局与思考层面同样是让人略感失望的。需要知道的是,底特律事件范围之大、暴乱之强,绝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出了名的汽车旅馆的冤假错案中,影片以“底特律”为名而只着眼于一隅,无疑是名难副实,同时也错过了这个题材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影片对于黑人暴动的思考,还仅仅停留在种族矛盾和暴力冲突的层面,至多触碰了一下司法公正的问题,不痛不痒,没有去挖掘种族问题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深层的原因。到头来,虽然这部电影能够唤起不少美国市民的情怀与共鸣,但却难以在他们脑中留下点什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冯小刚的《芳华》也是这样,当然这是后话了。

底特律Detroit(2017)

又名:底特律暴乱

上映日期:2017-07-25(底特律首映) / 2017-08-04(美国)片长:143分钟

主演:约翰·博耶加 威尔·保尔特 阿尔吉·史密斯 雅各布·拉提摩尔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编剧:马克·波尔 Mark Boal

底特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