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23日,凌晨3点45分。
底特律市第十二街与克雷蒙街角,警察突击检查一间酒吧(因为酒吧涉嫌无照经营),发现有82名黑人,正为两名从越战归来的黑人士兵庆祝。
无照经营酒吧,在美国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警方就决定大力清除这间酒吧,把所有在场的黑人全部逮捕。




白人警察的大动作逮捕引起众人围观,并点燃了黑人社群的愤怒,最终导致民众暴动,使底特律陷入火海。
一次执法引发的暴乱,被拍成了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 ——《底特律》

面对此情此景,州政府不得不出动国民兵和联邦军队来镇压。




清查无证酒吧,只是这场大暴动的导火索。
真正让黑人奋起还击的,是底特律警方多年来的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


整个六十年代,底特律的白人警察,经常4人一组巡逻街头,随便在街上命令黑人接受检查,一边用“Niger”(“黑人”的蔑称)羞辱他们,一边要求他们出示证件。
如果谁刚好没带,逮捕还算是轻的,虐待致死的案例都发生了很多起。


白人警察面对黑人时的傲慢、粗鲁和歧视,以及他们对职权的滥用,最终导致底特律黑人奋起还击。
1967年7月23日凌晨,围观黑人越来越多,他们用石块、砖头和酒瓶等,赶走了执法者。看到白人警察的怂样,黑人们高兴坏了。
为了让白人警察能更看清他们的愤怒,一小部分黑人激进分子,对着商店打砸抢烧。


7月23日当天,白人警察彻底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执法效力。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当地的黑人领袖呼吁大家要冷静克制。
但多年挤压的愤怒情绪一旦找到宣泄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难以抵挡。黑人社群把领袖赶下台,在市区肆意表达要求平等和自由的情绪与意愿。



7月24日,眼见城市彻底失控的州政府,做出了比当地白人警察更傲慢的决定:
他们在完全不考虑黑人要求平等民权意愿的情况下,悍然发动军事级别的行动,镇压黑人的嚣张气焰——有多高的军事级别呢?
州政府不仅派驻了国民卫队,更出动了美国陆军的两只王牌军,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这阵仗,创下了美军所有镇压城市骚乱的纪录。



第101空降师(101st Airborne Division),是美国陆军的一支空中突击部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等战役,越南战役后被整编为“空中突击师”(Air Assault),之后参与了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82空降师(82nd Airborne Division),是美国陆军中最早建立的空降师(1917年8月25日),二战时参与西西里岛、诺曼底登陆及市场花园行动等战役,是美国现存唯一的现役正规空降师。
州政府不顾及汹汹民意,反而采用更高级别的军事镇压,直接导致了更混乱的局面。

背弃民众的政府,势必被民众背弃。
底特律大暴乱,就是这样彻底而又全面地展开的。


也就是在这一天,极端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同时也身兼警察一职的白人克劳斯,在追捕一个趁乱搜刮商店的黑人过程中,把他枪击身亡。


也正是在这一天,努力追求歌唱事业梦想的黑人小哥拉里,本可以在舞台一展歌喉后获得签约唱片公司的机会,却因为大暴动导致会场陷入混乱。


但无论对白人警察克劳斯,还是黑人小哥拉里来说,这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身为黑人居民,拉里不是第一次遭受意料之外的失败和挫折。身为白人警察,克劳斯不是第一次在对黑人执法时使用暴力。
所以拉里只是惊慌失措地穿过军民对峙的混乱街区,回到自己狭窄拥挤却温暖安全的小屋;
而克劳斯被凶杀案组的探员警告要起诉他谋杀后,继续配枪出勤。



在底特律,一部分白人警察跟克劳斯一样,习惯了对黑人傲慢粗鲁和歧视。
对他们来说这就跟看见随地小便的狗就一脚踢开一样,再正常不过。


在底特律,一部分黑人居民也跟拉里一样,习惯了被歧视的生活。
他们毕竟是带着枪的政府武装,虽然自己满心愤怒和不甘,但也只能忍着。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之间的习以为常,不少人才会觉得暴乱没有什么大不了。
否则他们也不会在警察和军队命令禁止靠近窗户,免得被当成狙击手误杀的情况下,依旧靠近窗户,想看看外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更别提和黑人小哥拉里聚会的“黑胖哥”卡尔(Carl),会拿出一把赛场上发号施令的信号枪,对着一大群朋友戏仿白人警察对黑人的暴力执法。


不过没人提前知道这是把信号枪。
包括俄亥俄州来的两个白人姑娘朱莉(Julie)和凯伦(Keran)在内,他们都被吓坏了——也正是卡尔的这段戏仿,让观众得以看到白人警察平时暴力执法时的样子,有多么恐怖和可怕:他们就拿着枪,随便指着黑人的脑袋,一遍又一遍地喊着“Niger……”
种族歧视一旦被权力加持,黑人就成了这帮白人警察眼里,能随时随地被干掉的畜生。


但包括卡尔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之间开玩笑的举动,竟然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正在附近执勤的白人警察克劳斯,和他的搭档,以及部分军人,误把信号枪声当成了狙击手的袭击动作。
他们以“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的态度和手段,迅速冲进年轻人聚会的二楼。
克劳斯在混乱中击毙了惊慌失措的黑胖哥。


不受约束的权力,和加诸在克劳斯身上的种族歧视,让他彻底失去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他先是在黑胖哥还没死时,就在旁边放一把打开的匕首,为自己开枪杀人伪造合理性;

然后把包括黑人小哥拉里在内的所有人都拖下楼,让他们供出狙击枪的藏匿点。




电影在这里,借克劳斯和他的搭档,以大暴乱为背景,全景展示了底特律白人警察暴力执法的过程:
为了莫须有的罪名,他们完全不在乎黑人的死活,甚至连跟他们走得太近(或抱有同情心)的人,都一律不放过。


比如那两个白人女孩朱莉和凯伦,就被克劳斯和他的搭档,以带有性侵和虐待意味的执法方式,“惩罚”得尊严无存——
这既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还原,也是电影对失去约束力的白人警察的厉声控诉。


克劳斯把枪撩过凯伦的大腿根部,他的同事还在推搡中,扒光了朱莉的衣服。
失去权力约束的警察对待白人同胞尚且如此,对待黑人的暴虐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这也是《底特律》着力要展示的地方:权力和法律一旦失序,城市和公民的尊严会荡然无存。


法律与秩序,特别是执法机关在执行公务时的责任和界限,一直是凯瑟琳·毕罗格导演关注的重心所在。
这位曾凭借《拆弹部队》在奥斯卡打败前夫詹姆斯·卡梅隆的女导演,几乎把这个主题贯穿了自己所有电影。


这次为纪念“1967年底特律大暴动”而拍摄的《底特律》,更把她关注的主题推向了极致:
当公权踏破道德底线,当偏见主导政府部门的抉择,执法部门就会变得跟无法无天的流氓一样,成了对善良世人和弱者的严重威胁。


所以在电影里,观众能看到军队和坦克浩浩荡荡开进底特律,看到警察和军人肆意围堵大街上路过的年轻人,看到他们手执警棍把黑人往死里打……




这不是电影戏剧化的视觉呈现。
恰恰相反,这些残忍的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50年前的美国底特律。



说白了,这就是执法机关对公民傲慢、无礼甚至歧视后的恶果。
这恶果严重到什么程度?
连一部分白人,都觉得应该遏制滥用权力的白人警察。
比如克劳斯非法拘押审问克劳斯和他的朋友时,始终站在一旁的白人士兵,趁乱放走了拉里的一个朋友;

比如拉里的朋友满脸是血地逃出屋子后,被一个口口声声叫他“Brother”(兄弟)的白人警察救起送到医院;
比如对克劳斯无故枪杀黑人感到愤怒的白人警探,愤怒地吼着要扯断他的脖子;

电影着重暴露了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却也用相当篇幅的细节,展现了部分白人对黑人的同情,以及对执法机关滥用权力的愤怒。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底特律暴乱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法律、秩序和文明,才不会沦为一纸空文。

但官方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他们也不会越过安抚民众的环节,直接派驻军队前来镇压。
这种粗暴、无礼和蔑视,还延续到司法审判环节:全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裁定枪杀黑人的白人警察克劳斯无罪,当庭释放。

至于拉里,见证朋友在眼前死去的经历,和暴力执法带来的心理冲击,让他沉溺在哀恸和凄惶里无法自拔。他没办法再去追求歌唱事业,跟朋友去唱片公司试音时心不在焉,即便被取得成功的朋友们邀请归队,他也摇摇头拒绝了。
拉里说:死了那么多人,这歌我没法唱……
最后穷困潦倒的拉里,选择去了教堂,在合唱团里,教大家唱赞美诗。


暴乱最终平息了,并不意味着灾难就结束了。
持续5天的底特律大暴动,共造成43人死亡(黑人33名,白人10名,黑人死者中有24人是被警察和国民兵射杀),1189人受伤,388户家庭支离破碎,7231人被警方逮捕——他们有近一半的人无犯罪前科,其中还有个年仅4岁的黑人幼童。



在这场暴动里,共计有2059间商店遭抢劫或烧毁、412栋建筑物被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0~4500万美元。
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缺少包容性的必然结果。
更是政府部门借助权力肆意践踏民众人权和尊严的下场。
巴塞电影,尽享每寸光影

底特律Detroit(2017)

又名:底特律暴乱

上映日期:2017-07-25(底特律首映) / 2017-08-04(美国)片长:143分钟

主演:约翰·博耶加 威尔·保尔特 阿尔吉·史密斯 雅各布·拉提摩尔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编剧:马克·波尔 Mark Boal

底特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