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小镇潮湿的公路上,哲学老师弗朗索瓦驱车载着生病的“不良少女”玛蒂尔奔驰着。或许是出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又或许是源于前任老师对她那不同寻常的评语,下课后弗朗索瓦不由自主地再一次串进了玛蒂尔的家。

老师的来访,给了玛蒂尔一次表达自我的机会。虽然以哲学开场,落脚点却仍是17岁少女对性的热衷。


当大叔面对如此粉嫩水灵的萝莉之时,怎会不敞开心扉呢?这番长辈常说的话虽然在理,但对于处在迷惘青春期的玛蒂尔,却更像是伊甸园之蛇对她施放的美丽蛊惑。
十年并不算短,但面对生命的无尽轮回却不值一提。多数人只会把目光放到当下,珍惜眼前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忘记从一出生起就镌刻在我们灵魂背面的西西弗斯式的诅咒。
近来几日,玛蒂尔自己的小能量场发生了多次异动,或许真的有那么一个男人吸引着自己。爱神的魔法总是那么悄无声息,生命真的会因一次恋爱而变得光明吗?就连平日里枯燥无趣的哲学课都因他的存在而不同寻常。



正是这段对潜意识的探讨,让哲学老师再次眼前一亮,但也不可避免地暗示了玛蒂尔“潜意识囚徒”的身份。而她在沉沦中也在独自顽强抵抗着命运的摧残,但老师却还像个天真的男孩自私地享受着蜜桃成熟时弥漫的诱人香气。
渐渐地,弗朗索瓦开始沦为玛蒂尔的家庭教师。从窗子透过的光照亮了木质圆桌上的若干书本和那块写满暧昧数学符号的黑板,红衣的玛蒂尔深情地瞅着懵懂的大叔,此刻女孩占据了主导。或许在爱情里,是女孩最先教会男孩该如何去爱。

哲学老师的妻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丈夫的魂不守舍激发了她莫大的醋意。即便到了这把年纪,即便掌握了深奥的哲学理论,男人依旧无法认清爱情的真相。

恬静乖巧的玛蒂尔宛如一只美味的猎物被目光犀利的哲学老师死死盯住,动物遗留的本性与社会职业的习惯在这里形成了“看”与“被看”的有趣关系。
随着交往的深入,哲学老师发现了玛蒂尔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生来往,他们甚至还会在她家中过夜。可老师的腾腾杀气却被玛蒂尔那温软香甜的一吻驱散得无影无踪。窗外阴雨绵绵,窗内轻解罗裳,潮湿的爱欲顿时如洪水猛兽般冲破了道德的堤坝。可惜的是,导演让银幕外的我们自行脑补这段梨花压海棠的盛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泄漏了少女的春光,我们泛舟于粼粼湖面、我们翻滚在烂漫花丛,也许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这般纯情的忘年恋。


玛蒂尔如一只因奔跑太久而困倦的迷途小鹿靠在大叔粗壮的大腿上,安静得像一幅画。因为彼此相爱,才不得已说出自己卖淫的黑历史,可换来的却是大叔的中伤之语,或许这样的反应早已在她的意料之中,即便是爱她的人也不能治愈这被世俗认定的肮脏伤痕。
举足无措的玛蒂尔索性拿出女性自带的杀手锏,可那只纯洁的小天使在老师的眼中已经开始变质出密密麻麻的污点。
妻子的嫉妒和玛蒂尔的堕落,让老师的情感陷入了困境。课堂上一语不发,给学生们放起了侯麦的《绿光》。当太阳将要完全没入地平线,看到绿光的自己真的会洞悉她就是自己要等的那个人吗?或许是因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在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增强了周围感情细胞的敏锐程度吧。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麻木不仁的,因为动用情感是很消耗能量的过程,而我们生来就喜欢以最舒服的姿势度过每一分每一秒。

“像一片广阔的海洋般美丽,我融化在里面太美丽了!”这是玛蒂尔的母亲在浴缸里割腕后说的话。幼小的她再次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


即便这种超越年龄、身份的爱情暂时还难以接受,但感情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在茫茫人海间好不容易和另外一个幼小的生灵擦出了火花,怎能就此舍弃不顾呢?但大叔被世俗道德洗脑了这么久,即便有哲学思维加持,可一时半会儿也转不过弯儿来,毕竟人过了中年,在刺激和稳定构成的跷跷板两端作选择,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放弃刺激。
大叔的优柔寡断刺激了萝莉,先是课堂上勾搭男同学,后是教唆不良少年去砸大叔妻子的店面。这次的妒火中烧,换来的是二人在教室里直接开啪被学生们无情揭发......


一年后,大叔在另一个小镇里开始安静地教书。直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把他淹没在意识的狂流中。
警方告诉他,这个女孩在两个月前搬进了这间屋子。她从不出门,也没有见过任何人,像个隐士一样生活,每天就静静坐着,盯着窗外的教室一语不发。
老师如梦初醒,可一切都悔之晚矣。是否越清醒的人就越绝望,回归生命本源之海或许才是他们告别这个虚伪世界之后最好的归宿吧。

不同于往日里在海边谈笑风生、坐看潮涨潮落,今昔失去挚爱的老师或许正如这落日般一步步滑向永无尽头的暗夜......
本片《白色婚礼》的导演让-克洛德·布里索本人就曾当过教师,平日里喜欢思索些存在与虚无的哲学命题,并将其融进电影里,以此来触发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焦虑。
初看《白色婚礼》,其朴实无华的场面调度、细腻柔和的灯光布置、简约的构图和散淡的叙事,都让人不禁想起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将——埃里克·侯麦,恰巧本片对他的《绿光》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致敬。不同的是,布里索在片中加入了他一贯粘稠的情欲味道,还有比侯麦更丰富煽情的配乐,其唯美的画面和诗性的气质也颇具东方审美情趣。
片中的玛蒂尔拥有精灵般脆弱而动人的外表,在瞄准猎物后却又能展现出强大的破坏力,这般尤物的命运多数不幸,哲学在她眼中只是为悲惨命运开脱而寻求理由的参考文献。只是这位外表冷酷内心温暖的大叔,给予了萝莉格外的关照,感觉这份恋情的开始还是父爱,后来争风吃醋的分分合合与不必要的生理需求才让这份亲情里掺杂了爱情的典型色彩,直到最后才发觉这段忘年之恋竟是有哲学护体的真爱。不管科学能否合理解释并调控人类情感,我们在面对虚无缥缈的纷繁感情时,心里终究还是一团乱麻,所以还是活得顺其自然一些,及时收回那些抚摸到终究问题那冰冷肌肤的思维触角,享受每一次难得的感情,毕竟对于这个时空下独一无二的自己,有这般奇葩记忆的生命只有一次。
饰演17岁少女玛蒂尔的凡妮莎·帕拉迪丝当时才16岁,却将一种对人生有超越年龄的苍凉感演绎得惟妙惟肖,或许这和她早年如嬉皮士般,穿一身豹斑印花衣衫、外披皮制小坎肩在街头四处演唱的经历有关吧。面对大街上行人的出言不逊和谩骂涂鸦,她也从未放弃理想。直到14岁时,以歌曲《Joe le taxi》(本文开头的插曲)一举成名,以至于两年后陈慧娴在专辑《秋色》里用粤语翻唱了一版。
20岁时为法国香奈尔"COCO"香水代言,电视广告中她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吹着口哨倾洒香水。
不过,相比电影里冲破世俗桎梏的禁忌之恋,电影外凡妮莎的感情生活反倒显得更加精彩。1998年6月,约翰尼·德普在法国拍摄电影《第九道门》时,在一家餐厅偶遇了正值法国当红歌手的她,普普后来这样回忆道:“我看到一位背对着我坐的女士,她美丽的脖颈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们四目相对,我就完完全全地爱上了她。我们的感情来得很快,根本容不得我去思考。那时我来不及想她是个多么好的女人,或者她将来会成为一个多么好的母亲,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们之间会建立一种关系。我陷入了爱的漩涡,不能自拔。”
当然,凡妮莎也认同这奇迹般的时刻:“我相信一见钟情,但我对普普的感觉甚至超过一见钟情。我在遇见普普之前很多年就喜欢他了,这听起来很愚蠢,但就是那么回事。当我们遇见的那一瞬,我就知道,那个人就是他了,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不相信还有任何两个人跟我们一样相爱。人们可能认为爱上一个那样的男人很容易,因为他是那么得有魅力。但是,普普的内心比外在更吸引我。”
此后的13年间,他们一直以情侣的身份生活着,并孕育了两个孩子。和电影里不同的是,现实中的凡妮莎在分手前的幸福时光里从未想过要和大自己九岁的普普结婚。
纵观知名的师生恋题材,少有这般大叔萝莉配对的纯情烂漫。
1993年日剧版的《高校教师》或许和本片的人设更为相仿,家庭不幸的女高中生二宫兰(樱井幸子饰)和新来的32岁物理老师羽村隆夫(真田广之饰)相爱了,可是二宫兰的父亲却极力阻扰他们的结合,最终二人坦然地选择在火车上双双殉情。
1995年瑞典电影《教室别恋》则采用了性懵懂男孩和欲求不满女老师的搭配。不过片中却有一道神来之笔,女老师那推销员丈夫在得知妻子丑闻之后,冷静地给男孩播了一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怎料孩子顿时开窍,开始从肉欲中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引领他摆脱女老师的魔爪,重回同学恋情。感慨欧洲小正太的艺术领悟力之高深莫测啊!此外,本片竟然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令为劲爆的是,饰演女老师的演员是导演的第二任妻子,而小男孩则是导演和他第一个妻子的儿子......
在2001年荣获戛纳评审团大奖的电影《钢琴教师》里,伊莎贝尔·于佩尔以影后的犀利演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外表优雅内心病态的钢琴老师,同时也感谢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为我们影像化了这只为人师婊的内心世界。
同年的传记电影《美丽心灵》则显得励志感人一些。美丽聪慧的学生艾丽西亚(詹妮弗·康纳利饰)成为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师约翰•纳什的妻子,她开始用尽自己的一生去爱并鼓励纳什完成博弈论研究,最终纳什如愿以偿,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8年由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出演的电影《挽歌》则带着略显沉闷而理性的调调。花甲之年的大学教授一向不与女学生过密交往,可24岁康斯薇拉的出现却再次唤醒了他沉睡的欲望。面对康斯薇拉的邀请,老教授理性地表示拒绝,认定自己不会是她的拥有者,肯定会有更优秀的男子把她像鲜花一样摘走。二人就此冷战了两年,直到康斯薇拉道出病情在教授面前宽衣解带之时,教授才明白什么才是纯洁深沉的爱恋。
相比前面几部巨作,2009年由“日本最美面孔”之称的佐佐木希出演的《天使之恋》则更像是一部狗血的偶像电影。14岁援交女孩爱上和自己同姓的大学老师,可老师却因患恶性肿瘤而无法将恋情进行下去。


白色婚礼Noce blanche(1989)

又名:甜蜜的复仇 / 逐水流情 / White Wedding

上映日期:1989-11-08片长:92分钟

主演:凡妮莎·帕拉迪丝 布律诺·克雷梅 卢德米拉·米卡埃尔 弗朗索 

导演:让-克洛德·布里索 编剧:Jean-Claude Brisseau

白色婚礼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