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12-26

我是你爸爸:非常父子档

老北京的文化一直是令人神往的,不仅仅是国之中心,还在于她本身浓烈的人文环境。这一切只能在电影中得意满足了。《我是你爸爸》是以荒诞著称的作家王朔小说为蓝本,改编的一部父子亲情为主体的生活电影。
一对冤家父子,各具特点,正如电影台词父亲说“你怎么就不懂我对你的好”,儿子回答“你怎么就不懂,我不需要你对我的好”,父子矛盾皆为伦理观念所致。父亲马春林(冯小刚饰)是一个老北京,在某机构做工会主席,儿子马车上学,正处叛逆期。父亲自命清高在外懦弱,在家总以拳头为教育手段,但儿子不服管教,由生活矛盾最重演变为观念矛盾,中国父权社会下的教育问题。故事看起来与以往亲情类无太大区别,至少在中国早期电影中有太多类似,《卡拉是条狗》、《看车人的七月》、《十七岁的单车》等均可以看作是传统伦理观念下的新生反抗,只是涉猎程度深浅的问题。
《我是你爸爸》从电影名称就可以看出电影讨论强调的问题是“爸爸”,那爸爸如何当?如何才能是一个好爸爸?这种问题放在人情中国是永远也说不清的,更何况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主事人”——爸爸。对于爸爸总是“父为子纲,夫为父纲”的。电影中的爸爸也没有背离这一理念,只是在表演与情节设置上增加了很多“王朔味道”,这就让一个普通问题个性化了,好电影不就是个人色彩个人思想的完美声像演绎么?国外有混搭昆汀,国内有“青春之歌”王小帅,他们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合理且个性的表达。王朔的北京味道,王朔的荒诞幽默,王朔的随性大胆,在电影中是随处可见的:当众取笑老师、父子平起平坐、青春暴力、红色革命记忆……类似的反传统场景《阳关灿烂的日子》里有,近期《黑处有什么》里也有。大同教育观念下学生反抗老师就不对,就该受到惩罚,但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师者为上”,万一老师错了呢?这种在当时看起来禁止的话题,在今天确是那么需要!
一个人不仅要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父母教育为主)、自我教育,那这些教育中那个是重要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这该处以何种关系?电影《我是你爸爸》也有尝试表达,以“父子平坐”为发力点,父与子的寓言显得格外温馨,足以让我们这些公众共同感知共同回味一番。我想电影终要说明“养儿不教不行,养儿严教也不行,无论那种教育,得有起码的人格尊重”!
探讨 《我是你爸爸》中的思想性可能“小题大做”,可能有背电影娱乐属性,但是庆幸的是王朔早已解决这种顾虑,他总是会把严肃深刻的话题“嬉皮士”的手法合理表达,一曲《爱的奉献》贯穿全片,内心缓缓萌发的感动会突然被冯小刚“雷停”,片中的父亲形象被他那口地道的“北京普通话”、“冯氏表演”轻松拿下。更何况早起电影《洗澡》也是以诙谐幽默大众化的电影语言探讨“人性”这种深刻的话题。

我是你爸爸(2000)

又名:冤家父子 / Father / Papa / I am Your Father

上映日期:2000-08-11(洛迦诺电影节)片长:94分钟

主演:冯小刚 胡小培 徐帆 刘蓓 

导演:王朔 编剧:王朔 Shuo Wang/冯小刚 Xiaogang Feng

我是你爸爸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