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2-26

我是你爸爸:父亲与爸爸

冯小刚离开王朔之后,就变得狡猾了。这种狡猾体现在,他在挠观众的脚底心而不是心了。挠脚底心比挠心容易,也更讨人喜欢,至少不容易招人厌。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挠心抓肝的滋味儿,回味起来,更悠长一些。


这部影片在国内不能公映。这让我觉得奇怪。这部影片除了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机关公务员之外,并没有明显的针对性。如果针对性的话,可能还不如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的原词“脑袋大,脖子粗,不是高干就是伙夫”上了春晚,高干二字就变成了老板。)


这部影片最直接描述的是父子关系。父亲想控制儿子,儿子不愿控制。这是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剧。父亲为了管教儿子,不惜翻箱倒柜砸儿子抽屉大锁。儿子为了摆脱父亲,不惜说媒拉纤给父亲介绍对象。总之,双方的斗智斗勇是全片持续不断的亮点和笑点。


影片中的父亲是软弱的,肉体上的软弱反映在被小流氓打得无还手之力。精神上的软弱反映在对于徐帆的爱情攻势毫无抵御之力。他的吼叫、拳头、无影脚只能使用在自己儿子的身上,可是末了,无计可施的他,也只能说一句:“我不是你爸爸,我是孙子!”


一个人软弱,也就意味着他无所依傍,没有支持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无法来自自身,也无法来自外部,于是,只能来自于狐假虎威。冯小刚“爸爸”的权威,来自于“父亲”。当儿子对于爸爸的行为气愤不过,试图反抗时,冯小刚带着唾沫星子大叫:


“什么????你要打你的父亲????”


全部影片中,父亲一词只出现了这一次。然而,一次足矣。父亲是一种血缘上的权威,是被普遍认可的力量。在中国,父亲更表现为一张网络的中心。这张网络上分布着老人、妻子、孩子。这里,爸爸借助父亲的灵魂附体,成功地吓住了自己的儿子,从而获得了一种威权的胜利。可以说,这种力量是每一个爸爸的必杀技。“我给你吃,给你穿,给你一切,还给了你生命——”这种给予可以表现为爱,也可以表现为权力。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中表现为爱,在不平等的关系中表现为权力。


冯小刚除了管教儿子之外,还要负担许多义务。比如给学校老师赔礼道歉的义务,给儿子向小流氓报仇雪恨的义务。当然,这些义务都让冯小刚感到不自在。因为,在这些义务中,他不是一个父亲,而只是一个爸爸。那么,在什么时候,父亲与爸爸结合在一起了呢?


影片末尾,无人管束的马车和流氓团伙打架,流氓团伙为寻报复,打伤了马林生。马车到医院看望父亲,内心愧疚不已,由衷地对马林生说:您永远是我的爸爸!这是结局。但是我们有必要让影片前拉五分钟。


流氓:“你是不是他爸爸,不是我们立刻就走,反正也不是找不到他。”

冯小刚:“++++等等!我是他爸爸。”————头破血流——————


当权力与义务统一,威严与慈爱统一,责任与情感统一时,爸爸就成了永远的爸爸,父亲。这里没有控制,没有强迫,没有技巧,没有假惺惺,只有儿子与父亲。

我是你爸爸(2000)

又名:冤家父子 / Father / Papa / I am Your Father

上映日期:2000-08-11(洛迦诺电影节)片长:94分钟

主演:冯小刚 胡小培 徐帆 刘蓓 

导演:王朔 编剧:王朔 Shuo Wang/冯小刚 Xiaogang Feng

我是你爸爸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