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之前看过一遍,那时候估计还没有豆瓣网。我是买的十几个电影用RM格式压缩在一张光盘上的那种压缩碟。画面不清楚,字幕可能配的也不太好。但剧情大概看懂了。而且给我留下最震撼的画面,就是主人公冲破路障验证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个程序时所面对的“时空”——一个未完善的虚拟三维空间。

2、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后来一直把这个画面的“时空”记成了“电路板”。在今天上午我向人推荐这个电影时,还刻意说了这个画面——电路板。可能因为,如果你飞晚上的飞机回北京,空中盘旋时俯瞰北京,就发现这些城市就像一个大型电路板。

3、片中是1937年、“现在”和2024年三个维度。“同样”的人在这三个跨度里进行着人生的轮回。
我在刚才重新看完后靠在窗前抽烟时,窗外路过两个大妈。她们在谈论开学接孩子。“中午12点20放学,班车1点就来接,这么点儿时间把这帮家长给气得!”
这个偶然的对话让我想到我上小学时的开学季。
而每年也都有新生入学,毕业生滚蛋。
在“现在”这个维度里,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幅度稍小的“轮回”啊。

4、上午推荐时,我也跟对方谈到了《苏菲的世界》,特别是关于哲学家就是迎着寒风爬上兔毛顶端的跳蚤——就像影片开始时老人在信中表述的,追求真相的人面对的未知和可怕,有时候反而让人觉得愚蠢的人更幸福。

5、我这一生有意义吗?如果世界有可能是虚拟的,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6、逃离有意义吗?(片中男主的结局就是幸运地逃出了虚拟维度来到“真实”的造物主维度。)
我之前想过北京雾霾太严重,我过几年会逃到二三线城市生活。
别人可能觉得中国不好,所以逃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
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科技发达的话我可以逃到火星。
如果像《三体》中整个太阳系都被二维化毁灭,我还可以逃到河外星系吗?
继续如果,前两天看科技新闻,一种研究说“时间起源于黑洞”或者叫现在的三维空间来源于黑洞。那是不是《三体》描绘的“降维”成为“现实”,那我还有处可逃吗?
那不如不逃。
如果到美国还是火星,河外星系还是另一个宇宙,都不能真的“逃”离。
(比如我在北京时吃喝嫖赌,到了厦门也一样,美国、欧洲还一样,那我逃离是为了什么?
而如果我就决定我要干的事情是学习和看书。那我在北京的家看书,与在美国,欧洲看书有什么不同?——呃,排除出版内容限制的因素)
而不逃这个决定所对应的意义又是什么?
所以不论北京还是厦门,美国还是火星,去除这些外在的东西才剩下“意义”吗?


7、又回到人生疑问。
如果我知道一年后我会死,那我会不会就不做一些浪费时间的事了?
但如果生命时间放长到几十年,做那些浪费时间的事就又可以了?就不算“浪费”了?

8、其实我这个周末也许就在做浪费时间的事。
我玩儿了三遍DOS版《金庸群侠传》。
在游戏中倾入感情、喜好,体验杀戮的过瘾,走向成功人生的快慰。
那人为什么要做这些与“人生意义”看上去无关的事?
还是这就是地球人类的BUG。
因为地球太美好,人们每天看到蓝天白云绿树大海。这其实是宇宙生命行星的异类。
也许大多数宇宙生命,面对的是三体人那样的空间。
没有蓝天,举目就看见黑洞洞的宇宙。
生命没有休闲娱乐,没有艺术文学,每天都是努力努力努力到死,体制天然选择无人性的集权,一切为了整个文明的延续。
……
又想起昨天看到刘慈欣在《三体3》出版时说的,只有在社会安定时,科幻作品才有可能受欢迎。

但矛盾的是,我(或者人类)面对如此难得的生存环境,但付出人生时间最多的却是在“拿生命时间换钱”、再“拿钱换物质享受”这类事情上。
所以回到简单粗暴的“商业体制绑架了自由人”?(通过把一切定价,把所有人类注意力吸引到“钱”上,而“钱”的唯一用途就是“买”。这就完成了影响所有人类行为的底层洗脑)。
再所以有没有一种理论可能性(我觉得也许无法实现),就是像《时间规划局》那样(它是把“时间”替换掉“钱”作为基本货币)——用掌握知识数量、读书量、进行的哲学思考、做的文化艺术研究、科技研究量作为基本货币,进而影响全人类都把时间用在这些上面?(再次表态,文人思维停留在想想层面,挪用到现实就可能造成生态恶果)。

也许我这种观点太把自己当哲学爱好者了。
——其实生命就是那么回事儿,得过且过。没准儿哪天一个陨石就毁了一切。又没准哪天造物主一个不高兴就拔了电源。

那又回到了上面的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

又名:十三度凶间 / 十三度凶兆 / 13阶梯 / 十三层楼 / 第十三层 / The 13th Floor

上映日期:1999-05-28(美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克雷格·比尔克 阿明·缪勒-斯塔尔 格瑞辰·摩尔 文森特·多 

导演:约瑟夫·鲁斯纳克 编剧:约瑟夫·鲁斯纳克 Josef Rusnak/Daniel F. Galouye

异次元骇客的影评

!
! • 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