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英文名往往会从一个微观的纬度交代一个线索,或是人名,或是地名,或是重要事物的名字,从中观众能展开无限的想象,增添影片的魅力。然后中文译名往往弄巧成拙或哗众取宠,尤其是港台译名,高度雷同,滥用“第六感”、“火线”、“追缉令”“、“生死缘”、“异次元”、“总动员”等等。傻到不能傻。例如本片的港译名《异次元骇客》,这算什么名字啊,不知所云,不过充满了噱头。不过和大陆译名相比还是略胜一筹,大陆译名虽是“直译”,但是翻译的人显然没好好看过这部电影,翻译成《十三阶梯》,明明电影里指的是一座大厦的十三楼啊。那直译成《十三楼》好了,似乎中文起这种名字根本吸引不到观众。
 
废话这么多,还是说说电影吧。要是没有《黑客帝国》系列,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将是难以想象的。可惜我看名声大噪的《黑客帝国》在先啊,虽然这部电影拍的更早。他们带给观众的震撼主要是:你如何证明你是生活在所谓的‘现实’中的?你会不会是未来的人类或者其他高智慧生命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中的bit或其他元素构成的?你的感官和记忆也可能仅仅是程序的一部分?
 
《黑客帝国》更加注重现实与模拟世界的联系与逻辑,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最终的结论是---平等和谐的共存。注意这个“平等”可是不同寻常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人和最初是由人创造出的机器平等还是不可想象的。而<The Thirteenth Floor>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真实性被否定后的恐惧感,更多的是情感与心理的描写,从构架上比《黑客帝国》小很多,当然场面也小很多。不过当你洋洋自得于自己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时,你惊恐的发现你只是别人创造的虚拟世界的一个bit,你会做何感想?而本片的结尾也在暗示,所谓最后结局的“现实”也未必可靠,这样的嵌套可能会有无数层,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真实或现实的定义是什么?是感官?是记忆?我想都不可靠。
 
其实我的感想是,假如我是虚拟的,我就更要enjoy我的人生,好好happy。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

又名:十三度凶间 / 十三度凶兆 / 13阶梯 / 十三层楼 / 第十三层 / The 13th Floor

上映日期:1999-05-28(美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克雷格·比尔克 阿明·缪勒-斯塔尔 格瑞辰·摩尔 文森特·多 

导演:约瑟夫·鲁斯纳克 编剧:约瑟夫·鲁斯纳克 Josef Rusnak/Daniel F. Galouye

异次元骇客的影评

!
! • 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