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在讲女权主义。但在我看来,它跟女权主义几乎毫不沾边。只有在劳拉布朗的情节中,提到她不愿做家庭主妇,有点女权的意味,而在另两位女主人公的情节里,根本就没有女权的内容!

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些什么。
影片看上去像是三个女性忍受不了世俗生活而寻死觅活的故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影片最后,自杀身亡的只有两个人——天才女作家伍尔芙和天才诗人理查德。
影片的观点十分明显:天才诗人通过死亡来解脱,因为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普通人不要试图把天才纳入自己的轨道。
伍尔芙的丈夫和女编辑克拉丽萨都试图让心爱的天才融入现实社会,但他们全都失败了。

影片的另一女主角劳拉是一名家庭主妇,并不是天才,他之所以寻死,是因为她不适应家庭主妇的角色。如果硬要扯女权,那么只有她能扯上。其实,劳拉的情节,只是在表现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这就是影片的真正主题——不论天才,还是普通人,都有权摆脱现实束缚,都有权追求个性自由。

至于女编辑克拉丽萨,有的影评者肤浅地将她说成是女性解放的代表,这是很可笑的。在影片中,克拉丽萨其实是小说中“达洛维夫人”的化身。这个“达洛维夫人”,恰恰是被世俗社会所同化的人物。她感到失去了自我,希望通过接近天才来感受到自由的气息。
有人说,她与女友同居,是女性解放的一种表现,这更是没有看懂据剧情的肤浅之说。影片开始阶段,演得很清楚,女友回家躺倒床上,克拉丽萨装睡,并且表情无奈。这明摆着是告诉你,她对当前的同居兴趣不足。果不其然,随着情节推进,我们发现她的心都在理查德那里。
最后,经过一番波折,她还是选择了目前的世俗生活,选择了女友和女儿。这个角色,代表着普通人,她对理查德的爱慕,象征着普通人对追求绝对自由的渴望;她最后的回归,则是依恋世俗温情的结果。
而劳拉,则代表了大胆追求自由的普通人。
这部电影包含着一些同性恋的内容,所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性解放的主题。其实,只要把克拉丽萨的女友想成她的丈夫就可以了。

影片根本不是在讲女权,而是在权衡个性自由与世俗温情。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其实哪种选择都可以,因人而异,自己掂量吧~








时时刻刻The Hours(2002)

又名:此时·此刻(港) / 小说人生 / 岁月如歌

上映日期:2002-12-27(美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朱丽安·摩尔 妮可·基德曼 艾德·哈里斯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编剧:David Hare/Michael Cunningham

时时刻刻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