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播出至今
其豆瓣评分已经从最初的9.3跌落至现在的8.7
有人说,这是披着文化外衣的感动中国和艺术人生
有人说,这是过分强调形式感而忽略了读书本身的趣味
还有人说,在这里看到了属于文化的、正统的高级
带着这些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我憋不住好奇想去探个究竟


我看到屏幕正方的董主播穿着精致优雅的OL职装,缓缓踱着步子,从容道出每期节目的主题词,从“遇见”到“陪伴”,从“选择”到“礼物”,每一期的主题词都能引发我的情感共鸣。于是我在每个朗读者的人生故事里,在每段深深浅浅的文字里,在一次次情感充沛的朗读里,倾注着我的情感解读。

1
是张梓琳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眼角眉梢流露出的天然的母性光芒。

母亲这个角色,是用再华丽再高深的语言也解读不完的。
每个女孩子都曾是妈妈的女儿,在孩童时代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因为在孩子眼里,妈妈无所不能,会烧好吃的饭菜,会讲动听的故事,会买漂亮的衣服,会做难解的习题。于是就像张晓风说的——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就像故事中的织女,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日。她们几曾忧心忧虑,万分操劳?她们身着漂亮的羽毛久久凝视自己的青春,未曾染过半分人间烟火,眼里心里,都是花开的模样。

可是每个女孩子又都将会成为母亲,于是不谙世事的仙女褪下漂亮的羽毛,一头扎进俗世的柴米油盐里,她的漂亮的仙女衣久而久之褪去了原本的光芒。她在一堆生活琐事面前焦头烂额,在一连串家庭矛盾里失了优雅。不理半世红尘的仙女手忙脚乱地开始做起母亲,她带着紧张的期待感,带着不安的兴奋感,在这个不曾见过的新世界,她挥舞拳脚,她一定会熟练起来,因为那是使命感,那是爱本身。

坐在舞台侧方的张梓琳曾经也是仙女,是享誉全球的世界小姐,而如今,褪去那些华丽的外衣,她是一个母亲。她用平缓也深情的语气娓娓道来每个母亲的期待: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孩子啊,你不必太优秀,你不一定非要成才,你甚至可以不乖,只要你不学坏,只要你健康快乐,只要你热爱生活。

2
是山谷花园夫妇读朱生豪情书,彼此的默契和深情。


有人以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是日日夜夜的思念,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可是亲爱的,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我们都会在世事里历练成长,会因为社会交际和世故人情不再单纯可爱,可是在我遇见你了以后,我愿意把那小心拾集的天真放到你手里,我不太显露人前的傻气和稚气都留给你,哪怕你嫌弃。

最浪漫的不是1200平米的山谷花园,而是我一个渺小的愿望和梦想,你愿意竭尽全力来帮我实现,你为了我认真做一件事的样子,真的好帅。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爱你,与你的容貌无关,如果有关,那也只是因为你在我眼里实在太美。我爱你,如同岁月一同增长,我们在长久的生活中共同改变,共同成长,甚至是每一天,都是“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时光缓缓流过,青丝变成白发以后,我还愿意每一天为你读一首情诗。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3
是音乐剧译者程何读《堂吉诃德》,那语气里的坚定与热情。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各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放弃自己的热爱,也许是哪一天你所坚持的东西并不能给你带来实际收益,也许是世俗定义的成功困住了你继续前行的步伐,总之,鲜少有人的工作是因为兴趣所致,或者说,即使有,也会在骨感的现实框架下磨灭最初的热爱与激情。

印象很深刻的是韩剧《Healer》里女主角的父亲,他是一名职业警察,退休之后,开了一个咖啡馆,女主角说,她爸爸最常说的就是不要把你的爱好当做第一职业,要当做第二职业,这样人生才会幸福。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长时间的在一个有明确框架和运行机制的职业环境中,很有可能这份最初的热情会消散。

可是我在朗读者里看到的程何不一样,她是那种永远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坚持和最求的人。就像她所翻译的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样。
“追梦,不会成真的梦
分手,不能承受的痛
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
跋涉,无人敢行的的路”

说实话,我没有完全读过塞万提斯的这本小说,我对它所知仅仅停留在高中语文考试试卷上的第五道选择题文学常识素材积累里。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游侠骑士,世人眼中的癫狂者,不畏人言要去做实现游侠骑士的梦想,而这梦想也不过源于他对骑士小说的痴迷,于是,他拉着邻居开始“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义无反顾踏上了征途,从此便闹出许多笑话。

可是世人啊,你们没有资格嘲笑堂吉诃德,因为你们连开始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人人心中都藏着星辰大海,有几个,能为它践行?

我不行,所以借此自勉,也与你共勉之。


4
是亲爱的董主播读《红楼梦》宝黛初遇,那一颦一笑里流出来的对文学本身的热爱。


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红楼梦》更是如此,用董主播的话说,“都说是读不尽的红楼梦,因为往浅了读,这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

宝黛初遇,让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初见时二人对彼此外形初印象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对林黛玉娇柔清冷的身形和性格的刻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短短几句,一个清冷孤傲的女子跃然纸上。

那是三生石畔结下的姻缘,那株绛仙草用她的一生来还泪。一副瘦弱的身骨,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犹如初升的旭日,她沾着点点露珠,仿佛于这万丈红尘隔得甚远。在这偌大的大观园,繁华阅尽,她心性不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5
是美丽的董主播本人举手投足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我开始有意识的了解她本人是那段时间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在那个舞台上,作为主持人,无疑她是最专业的,给紧张的选手加油打气,为失误的选手叹气惋惜,拥有强大的控场能力,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严肃,全在她的拿捏之中。可是,光凭这些远远不够,如果只有这些,那就是我从小到大印象中那个每年大年三十笑得满面春风、声音喜庆有力、仪态端庄大方的春晚主持人了,那很专业,那也不够有温度。

除了主持人,她还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温柔小姐姐。
她会在讲到不言辛苦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时忍不住落下感动的热泪,不经意间哭化了妆。
她会在听到盲人父亲教儿子诗词的故事后,欣慰说到: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他是在双目失明后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所以他写下了那首非常著名的是“上天给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她会在主持之余难掩热情与台下的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即兴念出几句古诗词,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她会有感而发主动提出要送给百人团中一位离家在外将词谱曲教女学诗的父亲一首诗:当时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真真是
“若有诗词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而在朗读者,这种人格魅力又进一步被放大。
我看着每期节目的片头,董主播穿着精致的OL职装,缓缓踱着步子,细语轻声道出节目主题,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与其说是施过粉脂的优雅,不如说是自带风骨的从容。那读过的书,交过的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在不经意间揉进她的筋骨脉络里,举手投足,皆见风流。

好一个倾国倾城貌的俏女郎,好一个威风凛凛飒爽英姿的董公子。


6
是《朗读者》节目本身解读出的生活情趣和文字魅力。


一个人一段文,做电视节目以这种形式出现的诸如《见字如面》,它不是第一个,可是,它是最好的那一个。

记得曾经有人说:现代媒体低估了受众,或者说他们有意地低估了受众,为自己的粗制滥造制造借口。所以不同于“众多闹腾真人秀里的清流”这样徘徊在底线边缘的评价外,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次巨大的进步。从电视节目本身来说,制作方乐于尝试“娱乐至死”之外的其他严肃节目形式,并且有信心它会受到大家的喜欢,这是对观众审美能力的尊重,相信受众是有眼睛和脑子的,从观众角度来说,习惯了在流量明星扎堆的地方台里看着玩烂了的节目套路,是时候改变口味,接受正统文化的熏陶,做“不一样的烟火”。

非要说它好在什么地方,我仔细想想,应该就是唤起了我的阅读热情。

喜欢《朗读者》,是愈来愈觉得,读书这件事太不容易了,或者说,我已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了。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每月8号22号跑到报刊亭问老板青年文摘到了吗,不会揪着午饭过后的那点时间无比期待的翻开新一期的意林或者别的什么书。这种因为长久浸泡在苦闷时光而难得的自由散漫在极端释放后变得索然无味,我的失落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我的无期待,而在《朗读者》,这种因为文字和文章的再演绎催生出来的情感共鸣让我珍惜和陶醉。

若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好
我会数出它的一万种不好来
费时、伤脑、伤眼、伤情
只是它有一种好
那就是
看过一万卷诗书
换得心中片刻安宁

朗读者 第一季(2017)

又名:Reader

主演:董卿 濮存昕 李敬泽 蒋励 姚谦 柳传志 周小林 殷洁 康震 

导演:刘欣 田梅 

朗读者 第一季的影评

蒲瀛
蒲瀛 • 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