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9-13

回归:父与子

这是一部表达一个家庭中父与子之间感情的亲情片,而它又跳出普通亲情片的固有格局,它拒绝圆满结局,拒绝台词解释,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一切都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它没有给人很强的代入感,但仅仅以看客的身份隔着屏幕也能体会到人物角色所感受的。电影中,父亲消失十二年,重回家中,与两子旅行,一路困难不断,父亲一一解决,然而父与子之间的隔阂问题却没能因此释然,反而日渐加深。对于严厉苛刻的父亲,大儿子安德烈勉强能小心应付,但小儿子伊万叛逆不羁,对父亲的恨更是从未减弱,直到永远失去父亲之后,才开始从心底里呐喊那两个陌生而又亲切的词“爸爸”。
影片通过对两个长期缺失父爱的孩子与突然回归的爸爸旅行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思想:其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其二,父亲所给予儿子的爱与母爱相反,永远做多于说;其三,父爱与教育的灌输应该循序渐进,否则,难免事与愿违。虽然片中并没有对背景做过多的介绍,但不难看出,儿子在成长中出现了不良现象,母亲因此联系前夫回来陪伴儿子们一段时间,体现其一的思想。父亲回来后,从一开始就树立一个不苟言笑,严厉苛刻的形象,旅行过程中更是对儿子们严厉有加,遇到问题时有种赶鸭子上架的强迫感,这恰恰体现其二的思想,这也是父亲所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以行动代替言论。而儿子们尽管学会独立自主,却没有因此理解父亲,反生恨,最终导致父亲意外离世,这点印证其三,反映出父亲的爱太过于剑走偏锋,发人深省。
论人物形象,片中父亲是一个典型伟岸的父亲形象,不苟言笑,注重权威,重视服从,讲究男人气概,完全以军队规则要求自己的儿子,只是爱得太僵硬,往往忽视儿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俨然一副军长模样。但这样的男人也有温柔细致的一面,比如精心安排的旅行和以身传教,比如车子里,收藏着的没有自己的全家福,看得出家庭是他内心的柔软,同时与开始儿子家中翻出的全家福相对应,反衬出父亲的对家庭的责任感。安德烈年纪相对较大,对父亲的敬畏服从展露无遗,面对父亲的苛刻还能小心应付,会因为父亲的褒奖而感到兴奋自豪,旅程中能清楚看见他的成长,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父亲教导的成果。而小儿子伊万则是个倔强不羁的小男孩,对于父亲的苛责惩罚,他概不屈服,因此一路上他与父亲的摩擦火光四溅,这不屈的性格也许源于父亲,两人金刚石般的碰撞,正是导致悲剧的因素。伊万最后在父亲随着小船沉入海底时那声歇斯底里的“爸爸”又何尝不是父爱的幡然醒悟,令人心碎。
影片一路主打青灰色调,音乐亦是阴郁低沉,体现时代背景。台词简单不冗长,但句句锱铢,符合人物形象。关于画面,影片开头始于海洋,影片结束,终于海洋,首尾呼应。当镜头从海面缓缓扫入海底,一艘小船现于视野,此刻给观众留下疑问:为什么有沉船?什么意思?结尾则给出答案!
关于父与子的关系,总是略带尴尬,两个男人关系的处理,往往难于解释。以身传教是常见手段,然而过于使用行动也许又会事与愿违,不如借鉴母亲的方式,温柔与肃穆相结合让儿子学会男性品格之余又明白其用心之良苦,初心于其爱。

回归Возвращение(2003)

又名:爸不得爱你(港) / 归乡(台) / 真相 / 回家 / The Return / Vozvrashchenie

上映日期:2003-06-25片长:105分钟

主演:弗拉迪米尔·加林 伊万·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编剧:弗拉基米尔·莫伊谢延科 Vladimir Moiseyenko/亚历山大·诺沃托斯基-瓦尔索夫 Aleksandr Novototskiy-Vlasov

回归的影评

叆叇
叆叇 •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