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去年的神作,还好我看到了
嫌啰嗦的,可以跳过前三段,从第四段插入。
看电影有几种境界:一部不错的电影,看了之后会觉得“真好看我想给它点个赞”。一部牛逼的电影,看了之后会觉得惭愧,会想说“对不起我来的有点晚”。但还有一种电影,就是看过后,你会有些后怕,会有“还好我看了这部电影”的侥幸。这样的电影,我称之为“神作”。世间那么多好的电影,那么多好书好歌和值得你爱上的人,你能有幸碰见几个?不光是电影,人生啊,全是侥幸。
神作可遇而不可求,每年全世界那么多电影,大部分是烂片,少部分能看但充满匠气,至于神作的诞生,全靠侥幸,有时候一年能有好多部,比如1994年,有时候好几年也没有一部,比如这几年。经常会有朋友让我推荐电影,这两年我一直在交白卷,更能说明情况的事实是:我以前是一个多么爱评论电影的人啊!可我已经很久没有交过作业了。能夸的电影也越来越少,而电影圈里朋友越来越多导致能骂的电影也越来越少……所以今天那些最好的影评人,都是不写影评的,大家都在用沉默来对抗现实。“我听到无言的抗议在他们悄悄的睡梦中。”甚至很多时候,你看到一部标准的烂片所有人都在赞扬的时候,你会感觉世界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你会觉得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渐趋消亡。
好在有这样一部神作,让我产生了“还好看了它”的后怕,让我可以鼓起勇气,来着重给大家推荐这部电影,让我渐趋失衡的世界观得到了拨乱反正,让我觉得,电影这种艺术,还在薪火相传。这就是《房间》。
《房间》的故事和人物都很简单:布丽拉尔森饰演的妈妈被变态关在封闭的小房间里,一关就是好几年,这期间她给变态男生下了儿子杰克。杰克从小在房间里长大,从不曾跨出房间一部,也不知道还有房间以外的世界存在。直到有一天,妈妈告诉他,世界其实很大,而且还策划了让孩子出去看看的方案……
这个故事充满震撼的隐喻是其第一处伟大的地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这个小小的房间。我们对世界,或者说对房间的认识,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处于不同的阶段。当我们刚生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摇篮就是全部的世界,渐渐的,我们所意识到的世界越来越大,直到今天,我们意识到的世界有460亿光年之大。可我们依然不能说这就是已知世界的全部。
幸运的是,今天的我们不再会像当年得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教会或是杰克一样,在得知房间并非世界中心,它之外还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时采取拒绝的态度。即使我们能接受这种可能性,那我们逃出这个房间的执行力也是未知。就算我们接受了房间外的无限可能性,我们也能逃到房间之外,那我们是否也会像杰克一样,躺在柔软干净的床上时,会想念这个小小的房间呢?
有人会问了:这只是电影,现实中哪有人活在这样的封闭房间中却不自知呢?
当然有。中国古代以为天圆地方的古人就是;房龙在《宽容》里写到过;即使在现实中,这样的人群也存在:朝鲜。
这样的一群人,不仅是《房间》隐喻了,鲁迅的笔下也写过。我不知道《房间》的编剧有没有看过鲁迅的那段名言“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猿猴扔出的骨头,转瞬便幻化成太空中的宇宙飞船。这宇宙飞船,便是当年扔骨头的猿猴中的少数几个较为清醒者的产物。生命的演化,一样伟大。
不过当你想到人类文明诞生不过几万年,当你想到站在更伟大的文明眼中看人类仍和当年的猿猴没什么区别时,你的心情就很难谈伟大了:人类文明仍然处于一个很低级的状态,我们连量子物理都还是一知半解,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之中。
《房间》的第二个伟大之处是:它探讨了走出房间之后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像鲁迅当年提出的“罗拉出走后会怎样”(又是鲁迅,我开始怀疑编剧是鲁迅粉了)在影片中,母子俩被解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拉尔森发现父母早已离婚,发现父亲对儿子拒绝接受,最大的打击来自于她上电视后,面对主持人的尖锐提问,发现当初儿子命运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更大的问题则出在杰克身上,面对这个无限广阔的陌生世界,面对母亲心理上的变化,杰克也经历了艰难的融合过程,甚至开始怀念在房间中被禁锢的岁月。
怀念一个与世隔绝(或相对来说与代表物欲堕落的地方更与世隔绝)的地方,这种情怀对中国人来说十分熟悉:是不是想起了《桃花源记》?在中国人的惯常叙事里,落叶归根是一种主流叙事方式,包括热映的《不二情书》,在海外漂泊多年的老夫妇,死了之后骨灰还是要撒在长江里,这种价值观,包括不交换电话不交换照片的笔友通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逆正常价值观而动的。人类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身为直立人而去怀念当年四脚着地的岁月是种多么荒谬的心态。我有一位诗人朋友早就对《不二情书》里泛滥的古诗词感到恶心了,他觉得中国诗词悲秋悲了上千年,离愁离了上千年,然并卵。《房间》里杰克在得知世界的真相时说“我想回到四岁”。然而四岁会比五岁的世界更好么?当然不,这只是一种逃避而已。
《房间》直面解决了一个有可能很尴尬的问题:走出房间之后怎么办?而它也因为这种探讨让自己成为神作,而《不二情书》却用一种最世俗的方式回避了见光死的问题:把两个人都安排成帅哥美女。这种处理方式,甚至和20年前最早的网恋故事相比都毫无可取之处。
“如果门开着,它就不是原来的房间。”“你想让我把门关上吗?”“不。”杰克终于回到他曾经以为是全部世界的房间里,却发现“房间怎么小了很多?”终于,杰克经历了人类的螺旋式发展的阶段,真正告别了这个他曾经的全部世界,在对水槽,一号椅子,二号椅子和天窗的逐一告别中,音乐渐渐响起,观众压抑了两个小时的情感瞬间释放。杰克的告别,意味着人类的自我成长,意味着人类文明又前进了一点点。片中的成人大都是有问题的,从老尼克,到试图自杀的拉尔森,到拒绝接受杰克存在的姥爷,而受伤最深的小杰克以一己之力,治愈了整个成人世界。
这其实是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但在《房间》的想象力之下,在它毫不回避的勇气之下,在它渐渐堆积在结尾通过杰克之口让剧情达到高潮的牛逼叙事之下,两种意识形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西方的电影一直在做这种伟大的探索,从《楚门的世界》到《黑客帝国》,《房间》也是这种探索的一步,它们因为这种探索而伟大。
《房间》的最后一个伟大之处,是它的表演。布丽拉尔森凭借此片拿到奥斯卡影后不必多说,而饰演杰克的小演员则奉献了在我看来最伟大的儿童表演。这个才9岁的小演员,前途无量。

房间Room(2015)

又名:不存在的房间(台) / 抖室(港)

上映日期:2015-09-04(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5-10-23(多伦多) / 2016-01-15(爱尔兰/英国) / 2016-01-22(美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布丽·拉尔森 雅各布·特伦布莱 肖恩·布里吉格斯 温迪·古逊 

导演:伦尼·阿伯拉罕森 编剧:艾玛·多诺霍 Emma Donoghue

房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