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新海诚的动画做一个精神分析文本也许会很合适。新干线、雪的香气、不能相见的人、相隔在时间或者空间中的思念——这些意像一再出现在他的故事里,让人不禁幻想他的童年,是否真如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转学、通信、等待、或者在同样的季节里看樱花飘落,看雪瓣静止,却是隔着日本岛甚至宇宙站与站之间漫长的想念。

提起精神分析多少有点煞风景,也许对待新海诚那些越来越内敛宁静又精致的画面,我们只需要感受,体验故事里相似的感情然后流一点泪就好了,毕竟24小时里我们已经为理性成熟和挣扎在现实中奉献了太多,就那样堕入他的故事,他白描的某个片断里好了。当一切都变成最初的单纯,才能听到某些细微的心跳声,在此刻,夜阑人静只有打字声和感动的余味。

《秒速5厘米》,让我回到了许多年前相似的凌晨,在宿舍黑暗的中心我看好朋友给我传的短片《她和她的猫》,那是在冬季,失恋伴着失眠的后遗症。反反复复看那个几分钟而已的黑白,一带而过女孩的伤心仿佛为我自己的伤口摸上了层雪花膏,“我想我和她,都爱着这世界吧。”新海诚那有点像在“吐糟”的对白让我心里吱吱啦啦的喧嚣都变得宁静起来,忧伤还是那么咸,雪还是那么透彻颤抖,但是我渐渐入眠,不害怕醒来。

多少人是先知道的《星之声》才回去看那部短篇,新海诚的故事似乎越来越跳跃而超现实,外星大战、矗立的碉堡或者宇宙飞船中的时间差。到了《云之彼端,约定之所》,已经有许多人怀疑起他的驾驭能力了。新海诚的确并不适合那种双线的剧情长篇,对我而言,原因不言而喻。所有他的故事都只在论说那如樱如雪的少年心思。在“彼女彼猫”里还并不明晰,还只是少年(少年猫?)对甜蜜忧伤爱情的向往;“星之声"中少年之恋的纯粹和无力,渐渐展开在时间和空间都隔绝的太空和日本岛;而“云之彼端”的繁复也仅仅是呼应了这种心情。

所以我很欣喜看到《秒速5厘米》中新海诚回归到淳朴故事的白描中来,“樱花抄”,一个简单如阿巴斯电影一样的情节,小男孩因为要搬到遥远的地方而坐新干线去见他心爱的女孩一面,路遇大雪,车走走停停。他感受到时间在他身体中焦虑地流失,即使是地图里短短的线段,其实也相隔千里,年少的他无法改变他们之间世界的空间。这种明知无法再相见的相见,是那样纯粹而无辜。正是新海诚一直要表达的主题——时间,空间,以及在那浩瀚中每个个体的无奈,每段思念的渺小。

即使是“新干线”这改变了日本整整一代人的交通工具,也无法把那种心底的思念时刻连接。最为神奇的是在看“樱花抄”时我想到了许多日本电影的桥段,《NANA》里奈奈和娜娜的相遇是在新干线上,路遇大雪被迫停车;同样是《NANA》里,Ren离开北海道到东京时,blast在雪地里为他送行,娜娜在雪地里哭,多少和明里送走贵树的片断相似。《蜂蜜与四叶草》的最后,竹本坐新干线离开阿久,当时他与贵树一样隔着车窗张望。而这些,都和新干线有关。我想,新干线多少暗示着日本70、80年代人的某种隐蔽愿望和情感吧。

看“樱花抄”的画面会有熟悉的感觉,那些颜色同样出现在“星”和“云之彼端”中。雪地的蓝,天空的青蓝,云火烧般的淡橘,地板电车水滴反光的影子,鸟掠过天空的层云……这些总让我想起印象派的理念,印象派们一生致力于反对古典绘画里对“物体”的描画,他们要画出光影在视网膜中的图像,而世界不过只是光影结合的一种思维罢了。新海诚的动画极其精致地表现了光,虽然这在日本动画里并非罕见,譬如《剑心追忆篇》里雪和剑影的描画就是一绝例,但新海诚无疑是最具个人风格和某种特殊味道的。

当然,这样赞誉也许太过。因为我的最爱依然是《彼女彼猫》,黑白最质朴的画面语言在一瞬间就击溃了我,一个好的故事从来就不需要繁复铺垫和描写,镜头也是如此。而新海诚要表达的少年心思更是需要如此单纯。如果说曾经的《彼女彼猫》有雷蒙德◎卡佛的气质,那么从繁复再次回归也许是值得庆幸,但是在对画面质感要求苛刻的当下如何求取保留曾经的纯净心态,依然是新海诚未来要面对的问题。
而这个未完结的“电车”“雪夜”情结何时解开呢?我愿意耐心等待。

秒速5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2007)

又名:秒速五厘米 / 秒速5公分 / Byôsoku 5 senchimêtoru / 5 Centimeters per Second / 5 Centimeters Per Second: A Chain of Short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

上映日期:2007-03-03(日本)片长:63分钟

主演:水桥研二 近藤好美 花村怜美 尾上绫华 水野理纱 寺崎裕香  

导演:新海诚 编剧:新海诚 Makoto Shinkai

秒速5厘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