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黑暗、压抑、含蓄。
凡是诗人作家似乎都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气质,忧郁、自负甚至是对现实的不懈。唯一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美好的就是爱情,而爱情对他来啊说不过是展现他才华的一个途径。如果问他为何自杀,更多的答案是江郎才尽的无奈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生几何,记得他在他父亲手下做搬运工,记得他对着窗外歇斯的里的大喊“卖牙膏”,他的人生、他的经历、他的激情都在写作中,而他为了生存被迫要迎合这个寒冷现实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不属于他。这让他疲惫、让他疯狂。他寻求资助以得以继续写作,而当别人说他不能以此养活自己的时候,他说“我只会写作”。
这似乎是一个坚定的对自己的定义。
这似乎成了他存在的意义。
唯一的一次砸碎打字机的时候是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去世,财产被抵押的时候,到底是对父亲离世的愤怒还是自己写作无钱的苦恼?在巴黎喝酒没钱被老板围堵。又是一副衣衫革履但是穷酸书生自命不凡的样貌。
金钱的匮乏、灵感的枯竭、生活的失望与乏味,甚至最后与女人的性爱都无法缓解他内心的悲哀。
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同志诗人饱受压抑的人生最终以自杀结束。
耐人寻味,但又是他必然的归宿。这让我想起海子,他们在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最后一句在心底深处对这个世界的话是什么?
离开也许对他们是解脱,是自由。
在鱼龙混杂的电影世界里,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有特色的。 21世纪尺的一部黑白电影,唯一彩色的部分是在教堂的张望与思索,与《嚎叫》的不羁相比,这个诗人更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独旅人,黑白电许更适合他的人生。 电影被分为了12个章节,但是接近2个小时的片长对于这部传记电影来说显得十分的拖沓,过多恍惚和表达忧郁的情感的片段。让人欣喜的是近距离特写和灯光的控制,尤记一幕,兰兰在海岸目送登船远去的恋人,吸了口烟,有一种情感悠长、隐忍悲伤且看透世俗的美感。(PS: 付兰兰,你的节操去哪了?Blow job这种事不用亲力亲为吧。。。作为一个一线男星为了自己的电影太拼了。)
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的诗歌,虽然不能全部体会作者的真实寓意与良苦用心,但是还是被它们的美感所感染。我最喜欢的诗歌不是悲伤的《碎塔》,而是那隐含爱情与期许的《桥》,钢筋铁泥中匍匐的是多少跳动的柔然的心脏,它承载过多少爱情,又目送了多少的结束呢?
文艺电影很多时候很难说清楚,有时候大师之作和扔进垃圾桶的作品只差在一点点上。虽然付兰兰没把这部电影拍出精髓来,但是至少在文艺气质上似乎接近那个诗人本人。
就如这个诗人一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碎塔The Broken Tower(2011)

又名:断塔 / 破碎的塔

上映日期:2011-06-20(美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 迈克尔·珊农 Stacey Miller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编剧: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Paul L. Mariani/Paul Mariani(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