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作为一部几月前春节上映的电影,现在我再来哔哔,显得很有些不合时宜。但你看导演程耳,几年前他将毫无罗曼蒂克可言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选择在元旦前上映,而如今更是让冰冷肃杀的“无名”投在欢乐祥和的春节档,如果说,这种大手笔才是不合时宜,那我仅仅推迟几个月聊聊它,简直还能算挺合时宜罢。
对这部电影,有人喜欢得要死,言必称神片,而又有人厌恶得要命,指责其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口碑两极分化叹为观止,以至于豆瓣在无名短评条目中给出黄色浮窗“。。。请谨慎参考”,记得我05年8月注册豆瓣,18年来从没遇见过如此黄色警示。说句题外话,看网友们针锋相对的影评也是一种乐趣,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甚至比电影本身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更强烈。
面对豆瓣低分,伴随汹涌而来的批评,程耳讲了两层意思,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无名,其实是种妥协,其次你们的批评我全盘接受,但是以后能不能继续改善,也不太好说。既有坚守又懂妥协的程耳,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坚守着什么,又妥协了什么,不宜深究却大有讲究。
回到主题,聊聊电影本身。
1、观影门槛有,但不高,那段历史,或多或少我们之前都了解了一些。
2、时间线反复横跳,多线索并行,这是程耳特色,感觉他已收敛很多(起码比罗曼蒂克消亡史更友好),并不烧脑,用不着细细捋,故事也显得较为简单,哪段情节在前,哪段情节在后,只要看电影不玩手机,基本没问题。
3、细节很丰富,对细节控的影迷来说可能要二刷三刷才能过瘾,但对普通观众而言,某些细节漏了或者忘了(比如说有句台词,“天冷,你穿太少”诸如此类),也没多大问题,整体逻辑也还站得住。按自己经验,有些情节前面有伏笔,但当初没注意,如果没时间二刷,或者不值得二刷,那就当留白好了,并不是每件事都要有交代才算电影。
4、梁王打斗这场戏,被人诟病较多。既然导演说了妥协,那么很可能这场戏拍摄时,就是真打,至于事后拥耳派说有第三方视角云云,感觉是为了逻辑自洽后来打的补丁。
5、狗和羊的出现,神来之笔,这几个场景充分展现了电影语言的优势。
6、至于拥耳派津津乐道对食物隐喻的解读,我比较反感,吃个饭也搞一堆象征意义,虽然不排除导演确实对出现的食物精心挑选,然而只能适可而止,否则过犹不及。一直认为,最好的隐喻就是浑然天成,而不是越多越好,恨不得每个道具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有隐喻,甚至为了追求极致牺牲合理性。就好像国内有些说唱歌词为了把韵押出花来,都写了个啥?
7、很少有人提及,电影里有两个基本没关联的反派都不约而同想着能回家种田,嘿,这电影有后劲。
8、王一博,出乎意料,演的角色站住了。
9、较真一些来说,我觉得梁放江,王杀王,王放周,如同儿戏就这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大削弱了黑暗中的邪恶力量。
10、太晚,就不瞎哔哔了,收个尾睡觉。
豆瓣得分6.7,我打四星,推荐。无论是否喜欢无名,但至少没人反对程耳说的这句话,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是啊,咱被暗戳戳当弱智多少年了,突然听到这句话,顿时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