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中多次出现“镜子”的意象,绝大多数对镜的镜头与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相关,且多出现在情节出现重大转折、角色内心矛盾激化的前后。于是解读这些镜头,也成为了解角色发展、情绪变化的切入点之一。希望能够以此文抛砖引玉,欢迎友好交流,理性讨论。


在分析镜子隐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程耳导演对于自己的评价,这是重要的前提。(也可以下拉到分割线之下,直接看解析正文。)

程耳说:“所有的交流都离不开文学。很难想象,缺乏文学教养的电影是怎样的?文学不仅是一种表述方式,也是我的人生底色。大家评价我的电影,说画面、表演、构图,我仍然认为所有的基础都是文学。如果说我的作品有一点特别,那一定是由文学带来的。”人民日报 2023-01-31

我一刷后的第一印象是,程耳在表达上非常克制,节约,台词也很凝练。而如果用一个词去概括这些特质,那就是文学性。他在片中大量使用了文学手法:准确的镜头语言,简洁又意味深长的台词,散文般的叙事,大量的对比手法和侧面描写,人物、动物、物品、事件各有隐喻,甚至还有剪辑上的对称性——叶先生那句“我没有被团结的价值”出现在影片第59分钟,正是这部2小时影片的中央,是一个剧情上的重要转折点。一切让人觉得回味无穷的地方,都有文学的底色。甚至我的一个路人朋友在看了我发给她的《东亚往事》节选后,还对程耳的小说产生了兴趣。

程耳对自己的风格是这样总结的:

“我最幸运的一点就是我较早地实现了自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容易总结:某种简洁而繁复、质朴而华丽、虚弱而有力,某种静静地凝视。不变的是我的心灵吧,我一直保持着探知真相的欲望,以及同情心。”上观新闻 2023-02-03

有了以上认知作为前提,我们便可以开始梳理镜子相关的情节了。



—————————以下正文————————



首先,镜子在文学中往往暗含虚幻、颠倒、对照之意,还可能揭示心理活动。

另外,程耳说过《无名》中镜子含有“审视”的意味。(找不到原文或是原视频了,知道的朋友可在评论指出)。


直观上来看,现实中的叶先生与镜中的叶先生同处一个空间中,似乎映照出了一个“分身”——他不正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吗?一个是日本人的走狗,一个是潜伏在敌人身边的地下党。一个是虚幻的镜中映像,一个是真实的肉身。下面让我们按时间线看看叶先生都是在什么时候照镜子的:

1. 和方小姐吵架

2. 暴揍完日本兵回到住处

3. 酒吧里坐在方小姐的位置上

4. 出发去与何先生打架前换领带

5. 监狱里和渡部在盥洗室

6. 杀掉渡部后清洗刮胡刀

可以发现,看镜子的情节集中在1945年的故事线,每一次看镜子都是在情节发生重大转折前后,叶先生的两种身份发生冲突,他对自己进行“审视”之时。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



第一次

方小姐对叶先生说,他们诛杀日本人和汉奸,她厌恶叶先生衣冠楚楚的样子,并让他快点死了吧。两人时而四目相对,时而通过面前的镜子观察彼此。叶先生清楚自己令人厌恶的衣冠楚楚的样子只是一个假象,但无法对未婚妻揭露自己和她是同志,无法告诉她,他将来也会属于那个朴素的世界,成为她想要的爱人,虚假的身份与真实的身份此时产生了激烈冲突。


方小姐走后,叶其实是又气又委屈的,走到门口看了眼方坚定离去的背影,自顾自与内心的巨大矛盾作困兽之斗。而后被日本兵拦了一下,彻底压抑不住怒火,把他们一通暴揍。



第二次

叶先生回到住处之后,在洗手台前,是第二次对镜,算是第一次情绪的延续。

叶先生洗手时发现了马甲上的血迹,拿出手帕来擦——他对日本兵也是嫌恶的,对沾血这件事是洁癖的,隐约透露出他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厌恶。接着他用手掌掬水洗了脸,最后再看向镜子时脸上还滴着水。然后,叶先生稍稍露出眼睛下三白,以一种阴郁的眼神看着镜中的自己:一方面可能他在思考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自己与方小姐的关系——还要不要继续,到底要不要和她好好谈谈,谈什么?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经过一晚的发泄和纠结,第二天,他似乎想通了。他换了一件浅灰色条纹的西装,色彩上比前一晚明亮许多,好像心情也好了很多。这个造型第一次亮相是未穿外套,仅着白衬衫、浅色马甲和橘色的枪套在写字,显得轻松明快。王队长在问他为什么打人,他回答心情不好时,还不好意思地低头摸了摸眉毛,露出一种腼腆的笑,好像昨晚只是年轻情侣间一次稀松平常的拌嘴而已,至此可以确认,叶对方小姐的感情依旧,他会再想办法继续。直到他质问王队长“侬哪能晓得”并假笑时,这种轻松的氛围才被凝固起来。



第三次

叶先生又去酒吧找方小姐,却没看到她,于是坐在她的位置上抽烟,印证前面的推断,叶单方面将关系进行下去。原片这个镜头里没有明确交代镜子,但通过其他镜头可以得知,那个座位对面,的确有一面大镜子,叶先生微微抬头眼皮下垂睥睨着镜中的自己,情绪平静,悠闲中又有一丝落寞。


这三次对镜,勾勒出了叶先生的感情线。他在这段关系中是被误解的,同时也是主动的,他可能有过质疑自己双重身份的时刻,但最终他是坚定的。但很戏剧性的一点是,叶先生此时并不知道方小姐已死,因此观众在理清这个时间线之后,也会更加为他痛心。



第四次

这次是在何先生暴露之后,叶要去旅馆“追杀”他之前。这里又出现了一次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但这次算是一举两得。表面上他是以汉奸的身份去逮捕地下党,实际上是去演戏给日本人看,从而取得信任。叶先生从容地在镜子前系领带,先是系了一条白色的,扯了扯,发现不够结实,又换了一条质量更好的,因为考虑到要借助这条领带让何先生把自己扔到楼下去——程耳表示整场打斗都是已经计划好的。于是这个场景又多了点宿命感,明知道是自己人,却还要进行一场血腥的恶斗,要打得足够真实才能骗过监视的人,所以还需要一些不顾一切的狠劲。


而这场打斗,也把整部电影推上一个高潮,也是从这里开始,叶先生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得到了地图,叙事上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程耳:“王一博他换了一条领带,是因为他在这一刻已经知道,最后他要靠这条领带被梁朝伟扔到楼下去,他觉得头一条领带不够结实。就是说整场打斗其实都是他们俩在黄玻璃场景计划好的。”

“打戏我们有三个偷窥视角,整个设定是他们这场打斗是有人在旁边监视的。其中一个是梁朝伟和王一博从门里冲出来,扑倒之后躺在地上,一扭脸的时候,有一个视点是从楼梯上突然撤回来,所以我们的设定就是日本人在监视这场戏,他们必须打得真一点。”

娱理 2023.1.24



第五次

叶先生和渡部在监狱的盥洗室。渡部抽起了烟,得到“优待”。因为目睹叶在卡车上的挑衅使何先生气急败坏,渡部也颇为得意,同时对叶依旧深信不疑,于是向他透露了蒋日合流的情报和自己被重新招募但是已经拒绝了的事情。

叶面向镜子点起烟,思索片刻,他在做一个决定,似乎也是在向镜中的自己告别,这也是影片最后一个重要转折。他转过身,背对镜中虚假的影像,彻底撕下自己的伪装向日本人摊牌,因为渡部没有了利用价值,不需要继续潜伏,但也不能让他逃脱制裁。此时他的双重身份终于合一,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以一个gcd的身份同日本人对话,关东军的惨败全拜那份地图所赐。影片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叶先生double kill,对何先生和渡部完成两次“杀人诛心”(虽然有一次是演的)。



第六次

叶先生给渡部切腹之后,在洗手池前洗手和剃须刀时。但这次对镜与之前不同,之前镜头多是从叶先生的身后越过肩膀往镜子里拍,真人和镜中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中。而这次镜头换了方向,摄影机相当于是摆在镜子的位置,从叶先生正对面拍摄真人的正脸。这次摄影机的位置的变化,甚至还有点别扭,以至于我问了好几个人,他们印象中都是这个镜头拍的是镜中。这好像是导演跟观众玩了一招。对于一切细节都精准控制的程耳导演,在这里,是否有其独特的用意?至少在我心里,镜子隐喻的拼图,在此时彻底拼上了,严丝合缝!


这个镜头意味着,杀掉渡部之后,叶先生不必继续以汉奸的身份潜伏,他已经撕掉了汉奸的身份,不再为这个身份纠结。他终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此时镜头固定,叶先生好像在盯着观众(程耳很喜欢这种似乎打破第四面墙的镜头),但他表情淡漠没有波动,暗示任务的尘埃落定。不过这更像是一个放空的时刻,角色在放空,同时也给观众一点放空的空间。叶先生彼时在想什么呢?或许什么都没想,这是一个舒服的留白。但这个镜中的叶先生,几次与渡部同样是盯着观众的画面交替出现,而渡部此时呼吸急促,后面还笑了起来,一动一静形成对比。导演也通过这种蒙太奇,巧妙地避开直接展示杀人的画面,但又能够准确地给观众确认,是叶先生杀了渡部。这里我想提一下程耳采访中的一句话:“通过拍杀人是无法使观众代入情境的,因为观众通常并不杀人。”



程耳:“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昆汀的。《低俗小说》里杀手在杀人之前,在车上讨论汉堡啊、大麻啊,这些都拍得精彩极了。通过拍杀人是无法使观众代入情境的,因为观众通常并不杀人。但是这些日常细节,很容易唤起观众的某种认同感,使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角色中去。我觉得这涉及到某种趣味,甚至是某种认知的高度,可能这部分才是最困难的。”GQ talk 2023-01-24


总结起来,片中这六次属于叶先生的对镜,穿起了叶先生在1945年的剧情线索,在每一次重要剧情转折前后出现,不动声色地通过镜头语言去揭示角色的内心矛盾。


我看到也有人把照镜子解读为,镜中是叶先生的内心世界,他看镜子是为了巩固信念——这和我的理解几乎恰好颠倒。不过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镜子每次出现,都是叶先生的虚假身份(汉奸)给他带来纠结和痛苦的时候,和未婚妻吵架,和同僚打得你死我活……直到他抽起烟决定杀掉渡部的时候,他转过身,才算是开始了对虚假身份的抛弃,洗刀的时候,他的分裂人生才终于合一,虚假的身份至此消失。但是失去的,永远失去了。


我想,镜子就是程耳为叶先生这个极端压抑,不能对外表达自己的人物营造的情绪出口之一。


下面这两段程耳的采访,应该能够准确解释他设置如此多对镜画面的原因:

GQ Talk:在你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是极其克制的。你在处理角色人物情感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程耳:我个人可能不太欣赏、接受或者信任那种过于外露的情感。我自己也是一个相对含蓄或者克制的人,过于激烈的情感表达会让我很出戏。在我的电影世界里,人物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情感问题似乎不是当下最关键、最紧要的,但人物所付出的努力、辛劳,最终可能又会归结回情感。这本身很矛盾,在生活中也是这样。

不过,无论多么真挚或者深邃的情感,我相信在表达上,都不会是过于激烈的。过于激烈的情感表达是尴尬的、肤浅的,不可信赖的。所以在我营造的世界里,人物的情感表达相对节制,是一种微妙的细节、一个暧昧不清的瞬间,是真实的。

GQ Talk 2023.1.24



上观:“无名”二字让人联想到“无名英雄”。多数谍战片的主角都免不了被塑造出一种英雄感,但《无名》似乎并没有过多的煽情,冷静到让人来不及去细想他们为何会作出电影中的抉择,这是你有意为之吗?

程耳:我个人不喜欢煽情,我觉得煽情或某种刻意的拔高是粗陋的。当我在电影院里看到这种处理时会感到不适,会有一种创作者的失态强加给观众的羞愧感。所以我自己在创作中尽量不这么做。

上观新闻 2023-02-03



补充一点,程耳导演作词的主题曲《无名》中,副歌之前的一句歌词是:你说这一切犹在镜中,一切并没有在镜子里。与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镜子形成呼应,也像是解释了导演的意图:歌词中那些“纸醉金迷”,“刀光剑影”,“觊觎者来来往往”,“无名者聚散分离”,一切好像是虚幻的,早已成为历史快消逝在故纸堆中,实际却是血淋淋的,真实发生的,需要被正视、去面对的。



当然,电影或者是文学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此文也是想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思考讨论。谢谢大家的阅读,敬请友好交流,理性讨论。


无名(2023)

又名:Hidden Blade

上映日期:2023-01-22(中国大陆)片长:128分钟

主演:梁朝伟 王一博 周迅 黄磊 森博之 大鹏 王传君 江疏影  

导演:程耳 

无名的影评

源
源 • 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