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刷走出电影院时,激荡在心底的一句话。太久没有一部电影能直击我的取向了,近几年偶尔会走进电影院,但回家后往往要猛看几部珍藏的心头好,才能对冲某些电影带来的荒谬。幸好,《无名》来了,把我带回了最初的光影世界,再次感受到电影之于我们普通人的震颤和抚慰。
程耳不愧是作者导演,整部片子就是他为无名者精心打磨的严肃史诗。这首诗具备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高级的讲究。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就是高级,细细品味之下,画面、台词、配乐、剪辑、表演无一不渗透着导演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这种几乎强迫症式的讲究,让影片的高级感喷薄而出。
《无名》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能暂停,肯定要反复回拉,细细咂摸,生怕漏掉某个细节,或是没参透哪处隐喻。若不是编、导、剪全都出自程耳之后,这种精巧的视听呈现和丝滑的剧情推进应该很难如此统一。人物对白精炼深刻,没有一字费言,所以片中人无论话多话少,都言之有物,要么推进叙事,要么丰润形象,很多意蕴深远的句子已然成为在影迷中传阅的经典台词。演员的表演克制、内敛、真实,戏中人周身带着肃穆,好像就是从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走出来的,让人完全沉浸在他们的对话、打斗和各种情绪中。每个演员都做到了恰如其分,软弱的张先生、骑墙派唐部长、阴险的王队长、幽怨的江小姐、激进的方小姐、沉稳的陈小姐、狠厉脆弱的叶先生、老练的何先生,他们完成了鲜明立体的角色刻画。
江疏影、大鹏和王一博的角色或者说演绎是最让我惊喜的,突破了他们以往的形象,甚至奉献了一些很绝的镜头。江疏影疏离哀伤的美、大鹏低调深沉的高官派头、王一博亦正亦邪的气质,让人意外,也让人信服。王一博是一位有质感的电影演员,他的形体、动作、声音、表情都在释放底色为质感的魅力,这在国内年轻演员身上很少见到,期待他以后的大荧幕作品。
程耳将那个动乱的年代撕了一个口子,让他的观众沉浸到一段压抑的往事中,尽管山河是破碎的,无名者行走在利刃之上,但“隧道尽头终有光”,《无名》会留名。想跟程耳导演说,光影已抵达,我觉得很好看,等你的下一部电影。#无名 #电影无名 #王一博电影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