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的表明《无名》是合格的商业电影,服化道很考究,演员表现不错,编剧也没有太大的硬伤,比起棒子的《幽灵》那是远超几个量级,但仍然不少缺点,责之深爱之切,就不说好话了。
《无名》最大的缺点是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按照某军事UP主的话,这谁看不懂啊,还要几刷!确实,导演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我地下党打入日伪内部最终破坏蒋日谈判,其中使用了反间计、将计就计等手法。诺兰的《诺曼底》是几个时间流速不同的小故事,最终统一。《金刚川》是不同视角的同一件事,《无名》则是把一件事(暗杀小公爵破坏敌伪谈判,保护党组织灭口叛徒,为掩护同伴故意牺牲)人为切开揉碎(加上前序,后拔),前三皇后五帝的抛给观众,若有观众看不明白,就用文艺片、拍摄技巧搪塞,好好一部商业片,如果观众看不懂,那就是失败。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东方魔都,世界情报战的中心,各国的特工人员在此大显身手,所谓偷袭珍珠港、德国进攻苏联等情报确实被国共两党通知盟国,奈何人微言轻,十年后,作为盟友通知朝鲜提防仁川登陆都被漠视,何况当年。东北抗联对苏联进攻关东军帮助是非常大的,除了情报、后勤、向导之外,在苏联红军进攻虎头要塞前,抗联200人教导旅小分队用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炸毁了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虎头要塞里亚洲最大火炮“丸一大炮”(410mm口径),为后续进攻扫清了障碍。美军是没有这种战例,要是有肯定都拍了十几二十遍。关键性战役,小分队作战,要塞内日军包括开拓团成员负隅顽抗,最终巨炮被炸毁,小分队和防守方几乎全灭,电影可拍的点非常多,怎么拍都行,具体过程已经尘封在历史中,任后人去想象。
影片中有句很值得玩味的话“汪主席写诗的手云云”,汪精卫写诗是一把好手,诗词很不错,有《双照楼诗词稿》存世,尤其是“慷慨过燕市,悲歌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读起来慷概激昂,与现实中的投敌行径大相径庭,实在令人扼腕。至于某些史学家试图给汪精卫翻案,推崇“君任其易,我为其难”,所谓中国在1942年初的时候,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云云(同盟国当时局势堪忧,输了,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获胜,反之则是重庆蒋介石)。投降就是投降,叛国就是叛国,没什么好说的。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特工作战是非常成功的,相比于在战争中摸索特工艺术的国府,不论是日寇、苏联、美帝,乃至成立十余年的我党情报网都是完胜,国民政府就是顶着唯一合法政府的牌子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和专家,灰熊猫有书《满洲风云》描述了黄埔系情报工作的低劣,可惜无数大好热血青年年。片中利用美色暗杀日本军官的舞女自称共产党(看暗杀手法之业余,充其量是外围进步青年组织),实在有点贬低我党情报人员素质,为杀掉无关痛痒的几个日本下级军官,值得用高素质人才(解放后小学毕业都是知识分子)冒险吗?还是那句老话,青年的热血和理想值得后人钦佩,做法委实不高明(编剧出来背锅),如此牺牲岂不是“头颅轻一执,空有国殇名”,每一个公民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一换多少都是亏,受伤都应该避免。日寇该死,怎么死都是不解气,尤其是1931年就来中国的老鬼子,哪一个手上没有国人的血债。还是孙立人将军提气,在缅甸抓到日军战俘就一条“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就地枪毙”。
PS:《无名》拍的是不错的,希望导演能再接再厉,多拍些反映英雄抗战报国的片子,拍的时候用心就好,炫技就不必了,到时还去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