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谍战片完全不是我常看的类型,程耳这个导演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他的作品,大过年的,本来就想着看点轻松喜剧,或者开脑洞的科幻,可以说,最一开始完全是冲着梁朝伟和周迅去的。
我们这无名排片特别少,我看那个数据上说是应该比熊出没多的,但是我们这的影院每天基本上都是六七场的熊出没,无名只有两三场,还全是中午场和深夜场,我是初一中午11点半看的,买好爆米花可乐,开好游戏,做好只看脸的准备,进场,然后两个小时的电影下来,爆米花可乐一口也没动。
因为比我预期的要好太多了。
下面就是说一下无名这个电影,涉及剧透,还没看的就先别看了
片子放在春节档是可惜了。感觉春节没什么人愿意耐下心看一部既不搞笑又不轻松的电影。
沉重的话题,接替的反转,风格迥然的画面,水泥灌注活活封死的中国人,明媚阳光下骑车穿行的日本人,废墟中大雨中交叠的无名尸体,和整部电影里唯一拥有名字的日本人的狗。
只有震颤能形容。
很多人说剧情破碎,难以理解,这个我也要说一下:开场前30分钟吧,我真的看的一脸懵。我本身是理科生,上了大学之后对现代史几乎忘的只剩点皮毛,前面那个交错的时间真的看的我头疼一脑袋浆糊,甚至觉得有点无聊,结果30分钟后的我直接想抽死自己。
所以理所当然的,我带着我全家去二刷了。
二刷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他们不要忽略任何细节(细节这方面我自己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全,这篇文章就不做讨论了,微博有很多优秀的网友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看完的时候我和我爸,还有我上初中正在学近现代史的弟弟讨论,他们确实都能比我第一遍看的更透彻,也更能体会到那种头皮发麻的感觉。(真的对不起,我的中学历史老师)
我爸跟我说 其实要看懂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把电影的前半部分看作记忆,而且是不同立场的人的记忆,又像是梦,梦里只有不停跳跃的关键词——咖啡、排骨、领带、甜点、血滴、烟……
它把你拉进一场纷乱复杂的梦,引诱你观看一场场扑朔迷离的破碎记忆,步步逼迫你掀开繁华织就的遮羞布,陷入1931到1945这段变革的、动荡的、血肉模糊的、埋尽无名人的沼泽。
当你认真接受到前面每一幕的记忆碎片传递给你的信息,当这场沾着人血的盛宴被端上桌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恶心,愤怒,毛骨悚然。也正是如此,无名者的付出才让人更感激,更珍视,更敬佩。
这是为什么何先生和陈小姐的拥吻让人格外感动,也是为什么在真相揭开后,叶先生洗手间的发泄也由暴怒转而带上痛苦,无奈的意味。
它的背后隐藏了两条逻辑:当你以影片最一开始的人物立场来看的时候,人物行为有一种很通顺的解释。而当真相揭开后以新的身份立场重新回推的时候,这些的行为又能产生第二种依然很通顺的解释,而且在这第二种解释下,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的情绪更为饱满。这种饱满并非只有梁朝伟和黄磊王传君这种知名演员,前辈演出来了,主要令我挺惊喜的就是王一博的戏份你也能有这种感觉。比如打日本兵那段,一个是单纯因为感情问题的发疯,另一个还带着家仇国恨,甚至有“他们怎么还不去死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甚至没办法挽留明明能留住的心上人”的感觉。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键词,比如1931和满州,比如家里的亩产,比如点心。他们有的代表无药可救的狂妄无知,有的代表给自己设下退路的圆滑,或是绝境之中的挂念,有的含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奈痛楚。
人物无名,每个演员出演的都是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时代下的一类人。
以下这段话摘自微博看到的一段评价:“他们自黑暗中来,向晴天朗日而去。我看过你们的故事,于是你们就有了名字。”
原来是无名。
怪不得是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