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满江红》好看还是《无名》好看,自从两部电影春节档热映开始,这个话题就始终争论不休,毋庸置疑,前者的票房遥遥领先,而后者,却靠着口碑,成为春节档复购比例最高的电影,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后者在一二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竟然领先春节档,这意味着什么,晚点再分析。
我是先看的《满江红》,在一个聚会之后,大家显然并不想让欢乐戛然而止,就提议再去看电影,得到响应后,便有人立即下单买了夜场电影票,直到大家一起分坐几部车赶往影院,我才知道要看的是《满江红》。其实并无异议,在此之前有听说《无名》晦涩难懂,看海报就深觉冷峻中带着扑朔迷离,不如《满江红》热闹喜庆,彼时我大病初愈,情绪始终郁郁难欢,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再苛刻,只想哄自己高兴。却没想到,看完并不开心,写了篇影评从《满江红》讨论一下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文章在今日头条竟然没通过审核直接被毙了,更生气了。看来《满江红》的制作方功夫并不只在电影中,还在江湖上。
前几天闲来无事,突然想起去看《无名》,晚上十点多的场次,原本以为可以包场,却不曾想人很多,好座位竟已不可得,被迫买了第三排,仰着脖子看完全片,好在电影精彩,看了一半倒是忘了脖子酸这回事儿。
看一部电影好不好,首先看故事逻辑合不合理,我在评论情节设计中最完美的闭环之《心迷宫》这部电影的时候写过好的叙事手法的绝妙:一块块碎片,散落一地,乍一看没有半点儿关联,但是等你将他们慢慢的拼凑起来,当最后一块嵌入,与第一块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啪”的一声,严丝合缝,就是这种美妙的感觉。
一部电影,无论是正叙还是倒叙,掰开了说还是揉碎了讲,环形叙事还是线性叙事还是非线性叙事,只要故事逻辑缜密,从哪里出发,顺着来时的路,还能回去,而不是走着走着,得意忘形觉得牛了去了,把出发点给忘了。
《无名》的导演程耳曾经说过,要尊重观众,观众不应该被低估。
什么是尊重,一部电影通顺缜密的逻辑就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让我们先捋一下这部电影的逻辑:
场景1:香港的一个午后,喝咖啡的陈(迅)小姐突然被告知,一位先生为她买过单了,她并不知道那是谁。
场景2:汪伪政府特工总部76号的特工叶(一博)先生和王(传君)队长一起吃早餐,然后出警,一群日本兵的尸体横躺在海滩上。电话声响起。
场景3:何(朝伟)主任独自走进一栋公寓楼,用暗号敲开了房门,露出了张(黄磊)先生惶惑犹疑地面孔。张先生是中共机要员,投诚者,何主任作为汪伪政府特工部主任过来接头,张先生交代了我党在上海的秘密工作地点与负责人的信息,还有一摞秘密资料。
场景4:何主任在常光顾的港式烧腊店吃饭,发现衣袖上有一小滴血迹,用手绢擦了一擦。
场景5: 时光倒回1938年9月广州沦陷前夕,遭受轰炸渐成一片废墟的广州城,一只名为“罗斯福”的日本军犬,一只广州街市的流浪犬依次出境(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经典名场面),何主任一袭布衣、面色凝重地躲在防空洞中。
场景6:上一个场景三年后的上海,也就是1941年。汪伪政府特工总部76号,何主任、叶先生、王队长都供职于此。汪伪政府高官唐(大鹏)部长和何主任是表兄弟。日本人渡部得意地透露德国纳粹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苏联,派兵英国只是个幌子。
场景7: 上海的一家糕饼店,何主任买了一盒拿破仑,转眼这盒拿破仑到了陈(周迅)小姐手里,并从夹层中拿出一张字条,阅读完毕后烧毁,将消息通知房中的机要员张先生(后来的叛变者)。
场景8: 国民党女特务江(疏影)小姐因为暗杀唐部长失败,受到审讯。
场景9: 江小姐被处决当天,日本人渡部试图说情,何主任说汪主席已经签署了处决令。渡部感慨道汪主席原本用来写诗的笔如今用来签处决令,不知作何感想?汪精卫年轻时也是有理想的进步青年,曾为革命刺杀清朝摄政王并写下诗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而名噪一时。汪的政治理想是硬打根本打不过,要与侵略者周旋,等待时机成熟再战,这就是所谓曲线救国,所以汪伪政府始终称自己其实是在缔造和平,是日本人和百姓之间的一道保护屏障。
场景10: 何主任把江小姐带到野外执行枪决时私下放了她,作为交换,江小姐留下了一份至关重要的《上海居留日本要人录》。
场景11: 一队负责找水源的日本陆军士兵在上海郊外巡逻,其中有一个小兵告诉大家,他不是一般的小兵,他其实是一位公爵。
场景12: 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向美英宣战,上海租界被日军接管(此时距离日本战败还有3年零7个月)。
场景13: 上海一家舞厅,叶先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美丽的方(婧仪)小姐,方小姐在引诱一个日本军官上钩,稍顷将这人骗出舞厅至偏僻弄堂,埋伏的人一拥而上将日本军官杀死。叶先生尾随出来,看在眼里,沉默不语。
场景14: 汪精卫去世,时间已经是1944年,汪伪政府随即风雨飘摇。此时蒋政府想以牺牲东三省为代价与日军私下秘密和谈,如果成功,日军可以抽调兵力对付他国,国民党则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共产党,如果谈判成功,不仅是对反法西斯盟军的无耻背叛,更是对我党的巨大威胁,所以我党必须破坏和谈。
怎么破?电影到了这一刻,写完了所有的谜题,留下了一个个半圆,接下来就是逐个闭环的绝妙时刻。
场景15: 对应(场11)日本小兵说自己是公爵,原来是真的,当时日本贵族有服兵役的义务和传统,此时(场10)江小姐留下的那本《上海居留日本要人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何主任从名录上找到了这个突破口,通知我党地下组织暗杀了小公爵,第一个环完美的合上了。
场景16: 对应(场2)叶先生和王队长吃完早餐,赶去的现场就是日本公爵陈尸的沙滩,电话声响起,渡部知道了这个震惊的消息。此时到了1945年5月,距离日本战败还有3个月时间。
场景17: 小公爵的葬礼在一个雨夜隆重举行,对应(场14)秘密和谈果然被取消了。
场景18: 侵略者开始疯狂的抓捕作案者,此时,渡部的身边只剩下叶先生,眼看着局势不稳,其他人都在各自寻找退路,而叶先生无奈地表态,他没有被其他组织统战的价值,跟着渡部一条道走到黑是他唯一的出路,他仍然相信日本人可以带着他杀出一条血路。
场景19: 叶先生找到舞厅中诱杀日本人的方小姐,劝告她风声紧赶紧收手,原来两人在战争前曾经是恋人,缔结过婚约,对应了(场13)他深情注视她的眼神以及目睹她的行为而选择秘而不宣的原因。恋人却因他是汉奸而根本不予理会,并说出了绝情的话语,叶先生无颜以对、一腔忿懑无可发泄,竟然对日本人大打出手。
场景20: 王队长在家中凝视着母亲做的一盆活蹦乱跳的醉虾出神,仿佛在做一项决定。然后他找到了方小姐,杀了她。至于王队长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里存在一些争议,是因为他人性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所以觊觎、玷污并杀死好友的爱人?还是他不愿意好友为了这个女人而招惹更多的麻烦,出于这个目的而“解决”方小姐。我个人其实倾向于后者。
场景21: 叶先生很多天没有方小姐的消息,心中不安,去档案室翻找近期日本人失踪案卷,以确定方小姐是否还在秘密行动,却在地上丢落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了方小姐被杀的新闻。
场景22: 中共上海站的机要员张先生和联络员陈小姐伪装成夫妻潜伏了五年,合作传递出了无数情报,但是张先生面对越来越危险的时局,意志脆弱的他决定向汪伪投诚,离开前他和陈小姐表白并希望她和他一起走,陈小姐却意志坚决地告诉他自己早有爱人,和他在一起只是执行组织的潜伏任务。
场景23: 张先生离开了站点,打电话给唐部长,唐部长派何主任亲自秘密接张先生到76号接受投诚,回到场景3中何主任按照约定暗号敲开了张先生的旅馆房门,拿到了资料后处决了张先生,在烧腊店吃饭的时候缓缓擦去溅在衣袖上的一滴血,这一刻完成了场景4的完美闭环。此时何主任已经亮了底牌,他是中共地下党,至于为什么何主任冒着暴露的风险杀死张先生,一来他别无选择,张先生掌握太多的情报,让他活着进76号对我党的地下组织存在更大的风险,所以何主任不得不这么做。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前面场景3中张先生开门时说了一句:你到早了!是一个伏笔,何主任提前到应该为了想制造张先生在他赶到之前就已经自杀的假象。
场景24: 渡部宴请唐部长、何主任、叶先生、王队长共进晚餐,渡部已经意识到战败恐成定局,但是即便如此,他作为俘虏也会受到优待,说不定战争结束回国后还会作为和平大使的身份回来访问,多么讽刺啊,他一直自诩是温和的“石原派”而不是凶残的“东条派”,此时何主任却突然说:无论你是哪一派,对我们来说都是战争罪犯!一语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面面相觑,此时镜头用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切进现场,完美的画面切转配以极具张力带着鼓点的节奏,将每一个人心怀鬼胎的神情和博弈的情绪值拉满,剑拔弩张的窒息感几乎要溢出银幕。此处又留下一个谜题,何主任这样说等于承认自己是异己,为什么他要在这一刻跳出来暴露身份?
场景25: 这边叶先生和王队长也摊了牌,他质问他未婚妻的死因,对峙中王队长失利,被叶先生占了先机用枪顶住了头。
场景26: 何主任出现在中共上海站的房门前敲门,开门的是陈小姐,两人相见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原来何主任就是陈小姐的丈夫,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场执行组织的任务,此处对应了场景22,还有一个场景3的细节,张先生在出卖上海站工作人员的时候,当提到联络员,何主任已经提前写出了陈小姐的名字,那时就预示他早已知道陈小姐的存在。
场景27: 叶先生换衣服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站在镜前,拽了一下领带,突然决定换一根。
场景28: 何主任与陈小姐准备撤退,发现楼下叶先生已经带人赶到,撤退来不及了,他将陈小姐推进隔间,嘱咐她: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许出来。自己孤身与叶先生随行展开殊死搏斗,终于还是不敌被捕,叶先生也差点没命,那根临时换上的坚韧领带救了他,对应了上一个场景。
场景29: 渡部犒劳叶先生,并对他的忠心表示认可和赞赏,他并不担忧战败,即便失去了全部战场,他也有退路,回到他们永远也不会失去的满洲大本营,关东军从1931年前就开始驻守东北,布局了十几年,固若金汤、牢不可破,那里是他们永远的堡垒。叶先生对这个自信的说法未置可否,渡部为了打消他的忧虑,拿出了完美布局的关东战略地图,并承诺届时会带叶先生一起去满洲,叶先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举杯道:武运长久!
场景30: 叶先生取代了何主任的位置,成为了叶主任。
场景31: 时间来到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何主任被释放,走出监狱大门却正看到羁押渡部和叶先生的卡车缓缓驶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叶先生诡异地冲他一笑,做出枪击的手势,何主任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旧恨新仇袭上心头,几步过去跳上卡车与他厮打,被看守一把扯下,一旁的渡部得意猖狂地大笑起来,何主任眼睁睁地看着卡车驶进监狱的大门,表情似悲似喜。
场景32: 监狱的盥洗室中,渡部告诉叶先生,他果然没有猜错,不仅受到了优待,还被招募成为国军的训练官,为即将开始的国共内战做武装准备。但是战败的他心灰意冷,准备卸甲归田返回日本,做一个普通的农夫,他要脱下这身军装。叶先生此时突然一字一句地说:你不能脱下这身军装,应该一直穿着它,你穿着它,这样才能从人群中分辨出你,我不同意你脱下这身军装,去做一个普通的农夫。
渡部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个一直以来如走狗般存在的小弟,仿佛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叶先生此时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关东军溃不成军,满洲国几日便崩塌,这都要——感谢你的地图。一切终于真相大白。
场景33: 叶先生洗着手上的血渍和一把剃刀,旁边被切腹的渡部望着地上自己的鲜血,片刻轰然倒地,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场景34: 抗战结束后1946年的香港,穿回便服的市民叶先生迎着午后明媚的阳光漫步街头,在茶餐厅喝咖啡,在场景1中与陈小姐相遇,帮她付了钱。他们曾战斗在同一个地方,但她从未见过他,只因他隐藏的更深。
场景35: 叶先生在一家上海人开的餐馆中吃晚餐,端上来的醉虾和场景20中王队长凝视的醉虾一模一样,原来这是王队长的父母战后搬到香港开的餐馆,他们听到乡音热情的招呼他,父亲感慨地说:我也有一个儿子,比你大几岁,我已经交关辰光么看到过伊了(很久没见到他了),叶先生目光悲悯地凝视着在一旁做功课的王队长的小妹妹久久没有出声。
场景36: 叶先生至一间寺庙中祈福,身后有一只手搭在他的肩头,他瞬间流下了眼泪,转过头去,是何主任,久别的战友终于重逢了。
接下来便是一连串蒙太奇闪回当初所有的谜题,将一个个环依次扣住,
何主任之所以不惜暴露自己,就是进一步为叶先生创造更好的机会潜伏到最后一刻,取得渡部的绝对信任,拿到地图,掌握满洲关东军所有的信息将他们一网打尽,断了侵略者最后的退路。
场景7中传递情报的糕饼店也出现在香港的街头,预示着他们并非归隐于市做闲云野鹤,而是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场景25中叶先生与王队长对峙,他问他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恋人,他说:伊是共产党!叶先生沉默半晌,抬起头望着他说:我也是!随即开了枪。他应该曾经当他是朋友的,否则,不会在杀死他后,还会去看他的家人。王队长曾说自己只是一个利用政治谋生的人,他很羡慕如江小姐那样能将政治当作生命理想的人,但是他别无选择,或者说他做了选择,却是一个最坏的选择。
也如同渡部,死前的最后一刻,他说自己乡下有土地,只想回去种地;而叛变时的张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父亲给他留了一块能望见漓江的土地,他只想回去。他们当初离开了家乡的土地弃耕从戎,只因那块小小的土地根本不足以承载他们的野心和欲求,而当梦想破灭,却发现再想回去竟不可得。时代的洪流呼啸而来,汹涌而去,卷走了昔日的一切,没有人能够回到当初。
多么完美而清晰的逻辑,如同无影灯下的血管,脉络清晰、丝丝分明,没有一个漏洞,没有一个死结,为什么会有人看不明白才是我最大的不明白。
这就说回前面提到的《无名》在一二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领先春节档的现象(没有地域歧视),就像喜欢秦腔的人和喜欢昆曲的人完全不是一路,同样,喜欢《无名》的和喜欢《满江红》的、喜欢抖音的和喜欢公众号文章的、喜欢张文宏和喜欢大司马的、支持放开的和希望什么都该有人来管一管的,更不是同一类人。看不懂《无名》的人,其实真应该好好的回忆一下,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完整的看过一本书了。
说到演员,《无名》同样启用了喜剧演员,大鹏饰演的唐部长就稳住了场面,很像是一个平时一起调笑惯了的老朋友,乍一遇见,还未来得及如往常般开玩笑,看他的表情便知这次是来和你谈正经事,你自然就坐直了身子,收住了笑脸,静听他想要和你说些什么。我也很喜欢岳云鹏,我只能说,在《满江红》里,导演仍旧只当他是岳云鹏。
程耳导演启用王一博,他说只是看到小王的一张剧照,觉得很合适就托黄磊带了个话见了个面,就定了,如果真是如此,小王不啻是睡梦中被大饼砸中,但要说导演没有用流量吸引年轻群体的考虑我是不信的。不过从电影中的表演效果看,小王还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却不懂为什么在后期路演中出那么大的幺蛾子,本来可以藉本片中的出色表演从此在大银幕中一飞冲天,被自己这么一弄,变成绝唱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小王在路演中为什么会有一问三不知的“文盲”表现,两种可能性:一是,在拍片过程中努力是努力了,但是真的没有用心去思考,究竟导演让他呈现的叶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人物所有的行动都是内心阴影的投射,他为什么会流泪,他为什么常常会凝视镜中的自己出神?
也许小王只是努力机械性地照单模仿和呈现,理解不属于他工作的范畴,所以路演中的问题答不上来也是情理之中,也许他以前根本没想到会有人问他这种问题,他不知道爱看文艺片的人和爱看古偶电视剧的人,并不是同一群人。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习惯性的采用了流量明星对待粉丝的态度:冷漠、寡言、隔人千里之外,也并没有人提醒他,出席路演的人和赶粉丝见面会的人也不是同一类人,后者你可以爱搭不理,越不理越疯狂爱你(神经病),前者你得罪不起,一支笔能让你一败涂地。
成也小王败也小王,本片在前期被黑成翔,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小王,所以,相信有了这次教训,以后导演们在启用流量明星的时候会谨慎的多,流量是一把双刃剑,会快速积累名声财富,也会瞬间将它全部夺走,最终,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