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从头到尾都用上海话进行的电影,让人不得不深思这部影片呈现了怎样的上海?自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至今已近200年的时间,上海早已成为一个充满现代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部影片中,上海这一空间成为了市井与小资、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场所,具备了“混杂性”的特征。
首先是角色身上的混杂性。穿着jimmychoo却记在老房子里的李小姐,会说英文还很懂哲学家们的修鞋匠,教老年人画画、看戏剧会睡着但是却钟爱咖啡的白老师,作为英国人却英文不及格,中文知道区分去和回的玛雅,名字叫做亚历山大却每天穿着医务T恤的租客…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交融着市井气息和小资情调。
其次是场景设置上的混杂性。尤其是红拂和夜奔,“红拂”是个卖水果的店铺,不是那种精品水果店,就算普通的、充满烟火气的那种;“夜奔”是个小酒吧。这里的人物年龄设置的都是四十岁左右,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现代性的东西,似乎更多倾向于年轻人,但在这里,是属于上海人所共有的。40多岁依然习惯于喝咖啡、会去酒吧、也学探戈、策划展览、谈各个国家的男女朋友。
另外最突出的还有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平等的意识。虽然稍显刻意,但是女性脱离家庭之后的个体生活不应该被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女性也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其中那几段…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台词堪称一绝,极度具有讽刺意味。但也没有划向另一个极端女权主义,其中白鸽注重外貌和保养,也逐渐被父亲接受。如果说男权中心是传统家长制文化的产物,那么女性意识的觉醒、性别平等的追求也是现代性的一个剖面。
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人们可以去思考,什么是浪漫?那些看不懂的电影、一定要喝着咖啡吃着下午茶、名牌产品…这些如果是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浪漫的话,那不喜欢却尽力去理解喜欢的人喜欢的一切、偷偷给喜欢的人画画、三五好友配着一桌好菜插科打诨,我想这些就是市井生活的浪漫。现代性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多样性。浪漫是不被定义的,浪漫是多种多样的。浪漫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