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晚期病患的一份迟到的影评,倒也是麻痹自己说,过了那么久还留有深刻印象的方值得记录。
印象最深刻的是配乐和台词。被好几处音画分离却刻意搭配的配乐吸引。用音乐情绪的起伏来映衬角色的心路历程,简洁明了,且代入感更强。同时,作为生在上海的小孩儿,无论是纯沪语的对白,还是偶尔蹦出的几句苏北话,都让我觉得太亲切了。尤其是苏北话,确实是老一辈上海本地人中意的特色。方言带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实实在在。
紧接着不得不提三个女人。喜欢格洛瑞亚的勇敢和洒脱,喜欢就主动,碰壁后也会默默收回。虽然看上去有些“疯”,但实则是“拎得清”的。夏日海边的气泡水,热烈、真实、也不失敏感与细腻。喜欢李小姐的内敛与低调,还有那份最重要的感性。理性的女子,会考虑很多现实层面的事情,也会担心过快的推进节奏,但心动,那就大方买单吧。最戳我的是餐桌上,其他人言语交锋,她默默的观察,偶尔几句话倒也埋藏许多“心机”,犀利得很。好喜欢这种大脑在线的浪漫女人。对蓓蓓略略无感,总是要坚守住底线的,男女都是,因此不喜欢。但这个角色倒也没有令人唾弃的田地,总能原谅,却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至于男主,要是喜欢一个人都会这样吧。帮好多好多忙,买好多好多东西,准备好多好多,期待每一次见面。也要权衡利弊,用一张机票拒绝一个女人,还是用一双奢侈高跟鞋续写一段故事。细腻、准确,抱有期待。(也有可能是女导演的特别视角。)
最后是一些中年男子间的可爱友情。很可爱啊,该死的面子和尊严。还蛮喜欢老乌和老白吵架的片段,很难具体描述那种感觉,总觉得作作的在乎,很不错。老乌去世的设计不知为何,确实是实实在在赚足了我的眼泪。人物丰满而立体,才动情。
喜欢影片中许多含蓄、转弯的表达,无论表现形式或是情节设计。迂回,方才叫我百般思索,令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