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么大一座城市,千万人的生活当然都是不一样的,没有谁敢说自己代表这座城市。
有趣的是导演本身也是一个豆瓣鹅,在看完片的同时,来逛豆瓣评论区,甚至可以看到她的“自白”。
导演是一个太原姑娘,但拍出了老上海街坊,比较真实的一种生活状态。确实她也在上海生活了六年,所以电影处处都充满了各种很接地气的细节。
白天把老人送来学画画其实是找人照顾的儿子、老房子里昏暗的楼道和破旧的房间、经常坏掉的楼灯、舍不得扔掉隔夜红烧肉的老太太、卖沙滩裤和polo衫的小老板。。。很写实地反映了一部分在上海老市区生活的状态,并非天堂般无忧无虑,也不是地狱般的内卷奋斗。
一群70后,有的在祖辈传下的老洋房里教人画画、有的和母亲同住在老石库门房子里、有的嫁了一个失踪的台湾老公过着小富婆的生活,还有寄宿在老白家里不交租金的外国人。
在上海,少部分没有房贷和房租的压力的人群,做着一些并不太忙碌的工作、在家研究一下美食,喝着下午茶,在外人看来可能还挺悠闲的,特别有生活气息。
当然即使这样,他们也有各自的无奈,感情的不如意、事业难以有所突破、供养孩子上学的压力、和父母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冲突。可能除了房子,常人有的烦恼他们也一样不缺。
商业影片不想拍得过于苦大仇深可以理解,所以选择这部分比较“小资”的人群来描写中年人的感情生活。毕竟导演想表达的侧重点也不是大城市的生存压力,而是中年人追求爱情的一种生活状态吧。
总之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可能有些人会向往,也有些人会不屑,都很正常。这部影片就像一份精巧的下午茶点心,并非生活必需品,但如果对上电波,确实会让人觉得有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