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有一天能看到这部片子的诞生,很多上海人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我的上海话就经常被爸妈吐槽洋泾浜,可是就像这部片子如果用普通话来拍就没有那个味道一样,失去了上海话的上海也会变味。这部电影中,老乌这个人物刻画得很好,说好是因为他真实又不真实,在电影的前3/4时间里,他仿佛就是一个就活在身边的爷叔,家长里短、好管闲事、爱评论社会,但又有生活情调,红酒牛肉,日常衣着也非常入时,就连骑的自行车也好看,可是到后面才知道他一生未婚,几十年都活在那罗马的三天里,浪漫至死,这样的老乌又显得离生活很远,可是欣慰的是,这部片子并没有因此渲染他可怜,因为这其实一点也不可怜,一辈子跳脱俗世的框架按自己的心意而活,他也不是什么情圣,也花心、出轨,可正因此又格外真实。他跟老白就是黑与白。 老白这个角色乍看很平淡,就是隔壁每天买洗烧的爷叔,但是这个角色却正适合做这部片子的主角,上海的节奏很快,但是老白这个角色的生活节奏却很慢,白天教人画画、傍晚自己做饭、夜里打打手鼓,他拥有很多生活在上海的人所缺失的那份生活感,他是“胸无大志”的,甘于在老年活动中心教人画画,最开始对办展毫无兴趣,但是从他的视角展现出的都市生活却很迷人,是优雅的、缓慢的、舒适的,就连对面马路的钢琴也透着从容生活的气息(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的镜头里展现出的细节)。相比起老乌,他无疑是传统的,他一边并没有那么爹味,算是比较开明的长辈,一边又指责儿子娘娘腔,这是很典型的教养相对好的现代男性,他们的潜意识中仍保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比如男生不应该化妆,因为化妆这个事是跟女性绑定的,男生化妆在他们看来就是在女化自己,是一种失格,但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身边女性较强势的环境里而拥有相对浓的尊重意识。另外,这部片子的成果也脱离不开其他的配角,这些配角并不脸谱化,也一个都不讨人厌,甚至我都挺喜欢的,而是各有特点,指责老白“我只不过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的前妻(反讽💯),喜欢化妆但并不是gay的白鸽(打破只有gay才化妆的刻板印象),有点中性、boyish的洋洋,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性格自来熟、喜欢自说自话,但其实很拎得清的富婆,明明很有钱、出手也大方,但就是不愿意花2w5赎她的废物台湾老公,拿得起也放得下。这部片子里的女性角色,可以说除了李小姐有点“传统”以外,前妻和富婆的人设都不流俗,富婆和李小姐在外滩18号的那段吐槽和镜头也非常妙,关键是她们三个尽管都和老白这个角色有染过,但是到后来并没有狗血地为了争个男人撕起来,这才是成熟人的世界,尽管以老白的这个外形,其实能吸引李小姐和富婆是挺勉强的,性转一下谁都不会认为像李小姐、富婆这种有钱有颜有生活品味的40岁左右男性(李小姐可能不能称之为有钱吧,但是起码有钱过,只是被废物英国老公败掉了)会共同看上一个脸和肚子一样圆、儿子都上班了的中年女性,但是考虑到国情,以及老白起码应该说还是有才华的一类(比如李小姐说第一眼就看中了他的画,所以整体人物逻辑还是说得通),倒也不失为另一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