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是凌晨一点,是搬来上海两周的一个寒冷冬夜,白天还下了零星的小雪,盖着厚厚的被子看完的。平时不怎么看华语电影,但是想着听听上海话就看了。看的过程中不仅反复倒回琢磨演员精湛的表演细节,尤其是精准的节奏感,马伊琍和徐峥,看完还很惊艳,心里很暖,这股暖突然间照见了一个人在他乡在寒冷冬夜的孤单,好像直到这个电影我才敢感受这份孤单。
但是这么一群人,这么一群被刻画鲜活的人,温暖了我一整夜。上海人的小性子和可爱,骨子里的欧洲情结和“崇洋媚外”,以及像老乌这种看起来油腻但实际上是个彻头彻尾的老派浪漫主义者,都抓住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上海人的腔调是对雅的执着,上海人的计较是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以及面对这种不安的抱团取暖、苦中作乐,都是他们抹平生活中坑坑洼洼的乐观和可爱。
上海这座城市的节奏也不允许人反应迟钝,喜怒哀乐都反应迅速,也因为如此,感情略显浅薄,像江水一样灵动、变化、流淌、起伏。并不深沉,但是卷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平凡人和这个城市一起向前。只有老乌不愿意和这个现实世界妥协自己的梦想,他身上比白老师有着更纯粹的艺术精神和梦想。不管索菲亚罗兰是真是假,都是他的爱情梦想,他的梦想,他的神话,他在人间奔忙活下去的动力。愿意和现实妥协的“俗人”,就像白老师和李小姐一样,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不完美慢慢走下去。
这个电影是接地气的,温暖的,具有烟火气的,把人拉回到不堪的真实的生活里,但又温柔包裹着你让你别怕,看完就像吃完一碗上海的大馄炖,最普普通通的食物,却最能让人感到踏实,一部电影,做到这点就够了。
片尾的那首歌非常好听,想搜来听听,肯定也会有人觉得整部电影的音乐都很出彩。
ps. 上海的Peter Amy回到老家就成了狗剩、翠花,而我是狗娃/狗狗,我爸妈也真是的,怎么想的把女孩子叫狗娃,anyway,狗娃也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