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在周野芒老师的微博上看到过《爱情神话》的预告片。野芒老师是我儿时的偶像,两年前偶然相识,也是新认识的朋友了。无论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对爱情文艺片的偏好,这部电影我也是必须不能错过的。
大约一个月前正式去影院欣赏了全片,却迟迟没有写出一篇“影评”。一来是海派文化与我有些距离,二来更是担心自己的人生阅历不足以理解其中的三观,害怕自己写出“东施效颦”的拙作。然而参考了各大媒体的文艺评论,却也模仿不出其中之一。仔细想想,不禁惊觉,原来我是无法置身事外进行分析的……以前曾经感叹过:“如果一部文艺作品能让你关照自我,甚至谅解自己,那它就是有‘跪感’的作品。”《爱情神话》就充满着这样的“跪感”。
早就听网友说过,观看这部电影不能带着另一半。影片其实是“以爱情之名行人生之实”,太过现实和清醒,着实不适合热恋中的情侣。我却独辟蹊径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拉着正在交往的男友共赏佳片。因为我始终坚信,真正相互理解的人,是不避讳把内心幽秘的一面拿出来讨论的。
电影刚开场,我们都心照不宣地领会到了片中的幽默感。我对他说:“你觉不觉得剧里的一切都看似淡淡的,但哪怕每个人站那儿不说话,空气中都自带幽默气息?”他接了句:“生活即是幽默,幽默即是生活。”
我说:“别看这一切冷静到有些压抑,其实浪漫的无可救药呢。”
这种浪漫,不是脱离现实的天马行空,更像是一种历经的生活的无奈甚至是残酷后,却依然不忘内心最初那一丝飞蛾扑火的悸动。拎得清,放得下,拥有那种“只求曾经拥有”的壮烈。然而最终明白一切不过是“白辛苦”之后,还能自嘲一句:“我其实真的不辛苦……”
周野芒老师说,懂得自嘲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我加了一句,懂得自嘲的人,才是真正的浪漫。
之前其实一直不太理解其中一点,为什么剧中各位或美丽优雅,或热烈夺目,或惹人怜惜,活的精彩通透的女性角色,纷纷“觊觎”看似平凡且充满“钝感”的老白,却对风流倜傥的老乌或深懂女人心的鞋匠视而不见呢?细细品味才明白,老白才是片中最优雅的男人。
他润物细无声地关照着身边每一个朋友或爱人,对一切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兼容并包,懂得看破不说破。不收留学生的房租,一夜风流后为心上人悄悄爬起来做早餐,对出轨的前妻和不着调的儿子几乎从不真正动怒……最好的朋友老乌离世后,面对有些晦涩难懂的费里尼电影《爱情神话》,只有他最聚精会神地完成了最后的精神祭奠。
生活条件平平,加之中年离异,又郁郁不得志,还不忘最初的艺术理想,面对爱情敢于追求又不怕失去。这种浪漫成了习惯,或许就是真的“不辛苦”了。文艺刻在了骨子里,也许就是“神话”吧。
整部电影充斥着一种海派文化的精致典雅,老上海弄堂里洋溢着小资情调的街道梧桐满地,有种让人想要跳进电影一探究竟的冲动。吴侬软语下的各种揶揄和调侃,竟也有了那一丝俏皮和抖机灵的意味。
一直看到最后的字幕落幕,空气中主题曲还在余音绕梁,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影院。武汉那天的傍晚下起了蒙蒙细雨,一路上,我们还在讨论老乌与索菲亚罗兰的故事是否是真的。我调侃说:“老乌是整部影片中我最羡慕的男人,我怎么就没有那样传奇的艳遇可以拥有整个罗马呢……?”他也不甘示弱:“你现在全世界都拥有了,何况罗马那其中的一隅……”
我俩说笑着走进了雨夜中,真实的“爱情神话”到底能不能在我的生活中上演呢?但愿吧……
(十分有幸在春节期间观看了周野芒老师和邵艺辉导演的直播,看完后确实受益匪浅,对两位老师强大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洞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野芒老师私下对我说这篇影评写得很不错,我却是不太自信的,迟迟没有勇气发布出来。直至今日,全当是蹭了一波情人节的热点了。
也跟野芒老师透露过,影评里的一些描写真真假假,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他说反而显得更加浪漫了~究竟我到底是否有幸拥有那一份爱情?所谓的“神话”到底能成真吗?留给各位看官去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