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七十年代人看这个电影,太残酷了。再老一点儿,爱情就可以不是必需品,身体里的火淡了,对别人的期待也就低了。而对于七十年代生人,爱情是他们对生活的最后的挣扎,也是生活对他们的最后的凌迟。他们象憧憬神话一样期待爱情,可是神话,却不会降临到柴米油盐点心咖啡的生活中。生活中只有小心翼翼地触碰与触摸,性越来越容易,爱却越来越难。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丰富而多元,越来越繁琐,而这些将老的人,对爱情,对男人,对女人,对婚恋的想法,几乎已经固化,他们拿着自己设想的爱情样板来寻找宗教般的爱情,几乎注定是绝望的:一想到爱,自己心里就先疑惧不定,就象是从杂货摊上翻出来疑似传说中的至宝。
然而还是要爱。还是要那种在性、关心与陪伴之外的,真正的,神话一般的,他们寻找半生仍然没有得到过的爱情。如果他们找不到,他们会对生活绝望;可是如果可以找到,那就说明他们的前半生完全不对:到底哪个结果适合他们呢?
老白。几乎是七十年代教育所可以成就的完美男人的代表,随和,温和,善良,稳重,也有趣,有内容,会做好吃的饭,从鲫鱼汤到提拉米苏都拿得起,虽然事业不怎么成,却也不怎么缺钱,更重要的是,做男人有担当,有责任感,睡完了女人就会觉得这个女人的事儿都是他的事儿,要为她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嗯,还有情感洁癖。典型的七十年代好男人在这个世界上留存的化石。可是,就是他,一出手就会把人吓到。人家要的可能就是419,他睡完了就想天长地久或者投桃报李。他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落在别人眼里会觉得是堂吉诃德式的怪物。全身心投入,用力过猛,不是现代爱情应有的样子。爱,要有尺度,不能过界。
老乌的故事大概比他说出来的更丰满一些。这个也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式的男人。他大概也是难以接受女人比自己优秀太多而选择逃避。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就象是他给老白找画展的地儿,他不是找不到更好的场子,而是觉得,老白配不起那样的场子,他要按照老白的地位能力,给他寻找合适的,恰如其分的,符合他状况的展览地点。而那两个女人给老白找来的画廊,则是按照她们心目中的老白形象给找来。她们觉得老白就应该被这样对待。她们觉得老白是王子,并按照王子应有的标准来对待他,那么他就是王子。爱情不会让人考虑到恰如其分,或者说,如果考虑得恰如其分,那就肯定不是爱,而是事务,而爱,则是心疼。回到老乌。他的条条框框太多,所以限制了自己,不能接受条框之外的爱情。可是搞笑的是,到最后他仍然要接受女人的好意,所以他为了平衡一下内心的冲突,就只好把自己设定为多情的浪子。他用到处留情的人设来化解自己在情感中弱势地位的尴尬。
老乌是一个正向的寓言,李小姐则是一个反向的寓言。一双穿了六七年而仍然在穿的大牌鞋子,提示到她的生活并非她曾经希望的自己那样光鲜富丽。女人青春貌美的日子,会有男人愿意为她花钱和…哄骗,然后,四十岁了,男人和钱都不见了,只剩下一地鸡毛的生活和一个莫名其妙的孩子。二万的鞋子走在小巷中是会歪后跟的。神话一般的爱情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此时,出现一个老白式的男人拿房子拿钱拿时间往上冲,她会从内心里本能地觉得害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她会觉得太吓人了,没有一夜情的那种隐藏自己的安全感:所有的获得与伤害都在明面上,可以预见,可以预防。
…该起床了,回头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