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佩服徐峥的投资眼光,对于新人导演的扶持,不管是药神还是本片,都让人印象深刻,他所演绎的角色也都比自导片子中的角色更入得人心。影片中的白老师大有为徐峥量身定制的嫌疑,外形是中年发福的上海居家男人,台词是上海方言与普通话不卡带的自由切换,再加上徐峥最擅长的半是懵懂半是清醒的小眼神,很难分得出是徐峥还是白老师。但,仍不得不感叹一句徐峥之于白老师的半分不多半分不少,以及因为他在片中的无痕迹表演所带来的荧幕精彩。
故事发生在当下的上海老洋房区域,揉进了国际化大都市与城市传统文化和谐的交融,镜头里各肤色人士在这里自然随性地生活,原住民无差别地接纳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与事物,传统的上海在时间里渐渐变化。因汇集而赋予了海派文化新的内涵,带着老上海骨子里清高的小资遗韵,于吴侬软语间把玩世间万物,是独属于上海的特性,联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影片对于各角色人物的设定非常对应这一现状。
白老师家住老洋房,蛮打蛮算的画家,租客是举家在义乌扎根自己来上海打拼的阿拉伯青年;他的相亲对象李小姐前夫是英国人,有个英文很烂的混血女儿;多年的好友老乌,独自一人租在老洋房,时常提起各国籍的前女友们;学画画的学生格洛瑞亚,嫁的台湾生意人处于失联状态。导演的镜头有繁有简,繁杂里是市井的烟火气息传统的人文关系,老街巷里暗香浮动着的丽人魅影;简洁中有都市快节奏之下现代人的疏离防范,高楼林立流水般涌动的面具人群。让你不得不承认上海的雅上海的俗都带着特有的美感,视角享受之余,还有被拨弄到的心弦。
导演于嬉笑间掀开了华袍:李小姐昂贵的高跟鞋踏入的是逼仄的老洋房公屋,被送来学画的老人只是因为白老师的学费低于养老院费用,风情万种的格洛瑞亚面对白老师时也有着心悸的慌乱,身为前妻的蓓蓓反对儿子女友的原因是曾经背离她的是北方男人,精致的老乌独居的老洋房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看似自由应该浪漫的白老师与母亲间有着难以沟通的无奈。片中没有一人能活出彻底的轻松恣意,红尘俗世与精神世界从来就是两个距离遥远的空间。
那场原本属于俩人的私密之约,最终演变成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聚会,对白之悠远、表演之经典、人物间的暗涌,让我想到《饮食男女》。难得看到这样每一个都表演到位没有人拉垮的群戏,台词功底全部在线,精准地诠释了上海人骨子里的刻薄与不服输,堆砌起片中各位人物的立体面,忠实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最脆弱的危机意识,以及粉饰掩映着的对未来的忐忑。除去蓓蓓的发型让我没法认同她居然犯过“男人都会犯的病”之外,其他如格洛瑞亚的慵懒,李小姐的文艺,老乌的怀旧,白老师的夹缝感,都诚意满满。
对于爱情神话的提及,始于老乌年轻时在欧洲的一段艳遇,那是他多年来无数次追忆的美好,也是片中所有人的向往。他们一方面对爱情怀抱了渴望,都希望能有一段神话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又因着曾经受到的伤害和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不敢也不能完全的敞开心扉。每一个人都在这两种情绪间游走,我们见到格洛瑞亚关上包间门时黯然的几秒,见到李小姐深夜在窗台前掐灭的烟,见到蓓蓓舌战群雄的失落,见到老乌酒后的无限深情。他们中,白老师最是勇敢,是真正听从心的指引,坦然面对所有的可能。不过,我后来又想了一下,这大约是那幢老洋房给他的勇气吧,否则也不会遇见李小姐,更没有机会去等待对方纠结出一个结果,那句“我年轻时也蛮吃这一套的”算是说开了所有。
本片讲述的是中年人的爱情,在经过生活的打磨蹂躏之后,仍然不曾泯灭自己的心之所向,仍然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心之所向。虽然对爱情神话之说每一位都用言语和神情表示了不屑与不在乎,甚至在看着1969年的《爱情神话》电影全体无感,但并不妨碍他们在心中留存对爱情神话的向往。片中老乌这一角色的设定很有意思,从穿着打扮到举手投足,甚至与白老师闹点矫情的小别扭,无一不透着老派上海绅士的韵味,当人们羡慕于他的爱情故事时,他却用“编的”二字终结所有人的疑问。那一刻,方才知晓,神话般的爱情即便让人疼痛,也愿意用尽一生的所有来记忆。
特别要强调的是本片的配乐,虽然时不时音量高昂得有被冲撞之感,但每一曲都是最合适于角色的,简直就是在给出注释,值得搜索了一一细品。
2022.8.22.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