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部拥有《繁花》气质的电影。《爱情神话》里的上海就是《繁花》里往后再延续若干年的上海,甚至还可以向前追溯到张爱玲笔下的上海质地,向后则应和了王安忆笔下的上海风情。这座东方巴黎,混杂了优雅的知性气质和鸡零狗碎的市民生活,显现出一种丰富的奇特景象。
看《爱情神话》的时候,很难不被电影氛围打动。它是轻快的、幽默的;也是东方式留白的,含蓄的。它是有张有弛的,点到为止的;也是一记重击,让人在余波中震颤的。它是夸张表演如格洛瑞亚,天花乱坠地魅;也是冷肃内敛如李小姐,洞若观火地沉默着。老洋房里的上海,霓虹灯下的上海,也许在淮海路,一幢价值千万的保护文物民居里,你脚踩着的是潮湿发霉的木质老楼梯。一点一滴的上海统统给你看。电影是很上海的,但上海也当然也很电影,这样才搭得上去。
我喜欢的几个场景,都很戏剧化。
一个是三个女人餐桌相见,原本老白精心为李小姐准备的私人晚餐变成了尴尬戏码。如何让尴尬场景变成生动的人物观展台,可以见到编剧的功力。早就说过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回再加上一个搅浑水的老乌,和一个轴承人物老白,但这几个人的设定往台面上一摆,其间的张力就要溢满,之后整场餐桌剧本暗流涌动也就自然而然。也看过一些悬疑剧和战争片,它们有特殊的斗争背景,剑拔弩张的氛围似乎是天然自带的buff,但是生活化的电影不一样,是散慢的节奏,却要自然地引出人的心思。五个人,姿态各异,心思各异,个性各异,观念各异。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指责,只有在平淡无奇的闲聊中流露出目的和指向性。就好像无声处听惊雷,成年人世界里的周旋,可以灵活到不露声色。如果你谙熟这些话语里的机锋,那这些场景肯定让人大呼过瘾。生活中的戏剧场景,亦真亦假,似有若无,这是很东方气质的,是微妙的,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手忙脚乱应接不暇的。由此想到电影《完美陌生人》,也是一场限制在餐桌上的精彩剧情,普通生活自有足够的张力,不用向外假求。
另一个场景是老白去展览厅找李小姐和格洛瑞亚。两个女人加一个老白,空白的空间里,紫红色光线在墙上形成了女性的剪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反转。老白夹在两个女人的剪影中间,茫然无措,身型渺小。两个女人的剪影是黑色的、庞大的,清晰的,手势干脆利落,姿态是高的,态度是带点漫不经心的。像极了男权社会场景的复现。用影子来表现这种地位身份的悬殊,或许也值得一说。作为一种投影,影子虽然庞大,但不是作为主体的人,而是一种灯光障眼法所导致的“人的变形”。人失去了真实感,变成影子,变得庞大,失去了清晰的面目。影子之所以让人感到恐惧,是因为它的主体隐藏在影子的身后,而影子是那个“看不见”的主体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是虚拟的,是可以不断变形的,是神秘的,是捉摸不透的。影子的这些特质导致了它可以代替一个权威的压迫者形象,是世界的幽灵,也可以是那个始终在背后盯着你的大老板。用影子来塑造这个场景,不仅是揭示此刻的男女地位,也是以反讽的角度提醒观影者思考:男权社会是否就是那个幽灵般的影子墙,只要时代的灯光稍微偏离一点儿,狐假虎威的影子就会倏忽消失不见。但电影却没有过度解读,而是幽默化了这种反转,营造出一种喜剧效果,把矛盾轻轻带过。
我喜欢的第三个场景是老乌和众人讲述自己的爱情神话,在东方巴黎讲着巴黎故事,在当下烛光摇曳里回望着旧时代的倩影。这个场景太浪漫了,一段故事讲完,真以为是爱情神话。老乌突然的羞涩与拘谨,整个故事情节如此流畅,细节如此丰富,让人很难不以为:这回老乌说的都是真的。老乌最后惨然一笑:骗你们的。好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像泡泡一样漂浮,落地,再漂浮,最后似乎又要被戳破泄气,然后掉到地上。众人有点喧哗,喧哗声起来了,现实就要破门而入。这喧哗里却是带着点遗憾的,不知道是遗憾老乌,还是遗憾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而之后电影情节里爱情神话的后续,又将神话固定下来,放在那边,如一个隔着玻璃罩的展品,突然有了一点现实感。
这里想讲一讲为什么要以“拴不牢的爱情神话”为题。爱情神话,神话就神话在,它可能真的是一个神话。简单点说,就是,神话本身就神奇得像一个神话。不相信的人觉得是一个神话,很正常;然而稀奇的是,相信的人居然会相信它,这难道不是最神奇的地方吗?上海是一个现实的城市,走在前面的人不是都说了么,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上海女子图鉴,在这个人人口中精明排外斤斤计较的上海,怎么还会相信神话这种东西,怎么,还有人一本正经地讲神话、大家围在一张桌子面前听神话,末了还要问一问你相不相信这个神话?所以,遇上这个爱情神话的人,老乌,末了还是要和别人说,我骗你们的呀。除了需要保护神话里的人物的考虑,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是,说出来就不能再相信了,这一切都太像假的了。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时又还无。即使是我们叫做魔都的上海,这个东方巴黎,也无法抓住这个漂浮的故事。
但神话是必要的,是琐碎日常里的一点点盼头,是漂浮在空气里的一丝丝甜,是你能嗅到但又似乎嗅不到的荷尔蒙气味。就在这个魔幻的现代化大都市,到处镶嵌着异世界的碎片,也镶嵌着其他神话的可能性。电影里呈现出一个个分层的世界。女明星和老乌的爱情神话,有两种世界的含义,一是含有旧时代回忆性质的,加了一层中年人回望青春时代的朦胧滤镜,属于是“隔着三十年往回看,再好的月色都不免带点凄凉”;二是在地理位置上,放在一个世界公认的浪漫之都,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西方风情。浪漫到极致就是不真实,在老乌心里,这可能是一个高于他自身生活的精神世界。何况,老乌身上很大一部分的自尊心,都寄托于这份奇遇。
而电影的主体故事,即老白的日常生活故事,属于现实世界。但是这个现实世界里又镶嵌着诸多“异世界”的碎片,像是奇光异彩的彩色玻璃嵌在石子路上。在这个普通世界里行走的时候,会踩到这些碎片。影片通过这些细节,向我们透露出它丰富而多彩的“世界上海观”(我称之为“世界上海观”)。比如,对于李小姐这一角色,影片并未交代她的整个背景,只言片语里我们却能勾勒出她的性格脾气、婚姻故事。李小姐的混血女儿玛雅,就是我们踩到的、从地上探出头的异世界碎片。玛雅既提醒着我们,李小姐家庭的故事不属于这个平淡化的现实,又提醒着我们,这就是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部分现实。奢侈品高跟鞋、咖啡、画展、从未出现但在格洛瑞亚口中被绑票的前夫、外国小伙子亚历山大……这些都是隐而不显的,好像一个传奇,但是又自然而然地镶嵌其中。这些琐碎的异世界,是一个个引人遐想的、暂时悬浮的空间,这也无形中拓宽和延展了电影的空间范围,润色了电影的质感。
维舟说过,生活不免有时像悲剧,或淡淡的悲喜剧,但最后其实大概是一出轻喜剧。那么,套用维舟老师的话:爱情不免有时像神话,或电影,但最后,爱情大概只是一座上海城。
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