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发现欣赏文艺电影是需要有耐心的,特别当你将一部237分钟的作品推入碟机时。元旦假日的第一天,我便是这样消磨了一个下午时间,终于看完了维斯康蒂的《路德维希》/《诸神的黄昏》,疲惫而又
压抑......

一直都觉得《诸神的黄昏》这个译名有些荒唐,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中出现了瓦格纳,所以就一定要如此附和?整部《指环》的情节就是为了烘托那早已注定却又是北欧诸神在竭尽权力设法避免的最后一战,也就是诸神的黄昏。神话的最后,众神之宫殿瓦尔哈拉焚灭于英雄和蛮族的决战之中,一个新的世界却已在废墟中孕育。而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的只是Helmut Berger那张脸,颓废与高贵交织,死一般的苍白与病态的火红色相映,烘托出欧洲历史上最疯狂,最富戏剧色彩的帝王最后的遗容。

诚然,路德维希二世绝非一位成功的皇帝,对于艺术与建筑的肆意挥霍,暧昧不明的外交政策,有着精神病史的家族血缘......使得巴伐利亚王国在他死后仅历两代便被普鲁士吞并,只留下蒙其恩惠而得以写就
的一部部不朽的瓦格纳歌剧,美轮美奂的天鹅堡,和拜罗伊特的辉煌剧院供音乐爱好者朝圣。如同我们国家的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只能留给后人类似记忆的君主,往往没有太好的下场。生于帝王家可说是一种无比幸运的不幸,因为这样的工作,根本不适合这些人。路德维希二世虽然并未遭遇亡国之君的厄运,其一生也可谓是大悲大喜,最后的死亡更是成为千古之谜,很难说,谁比谁幸运些!


故事开始于路德维希那场华丽而又繁复的加冕典礼,而在这之前我们还刚刚看到了一场这位未来帝王的忏悔。卸去皇袍皇冠修饰的脸,高贵而又敏感,略带一点歇斯底里。Berger在我看来,始终还是属于本色演员的范畴的,眼神中永远充满一份天真和颓废,不论是在这部电影,还是在《纳粹狂魔》当中都是一样,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match!维斯康蒂在选角上向来是从不走眼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魂断威尼斯》中的Bjorn Andresen,久久让人难忘!

情节随着路德维希身边的大臣的讲述一节节地展开,从瓦格纳,表姐茜茜公主,没有结果的婚约,普奥战争,弟弟奥特亲王的崩溃,到最后路德维希的自我封闭与毁灭,一步步地勾勒出了这一传奇君主的一生。

追求完美的维斯康蒂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处细节的,甚至在茜茜公主这一角色上,也毫不犹豫地请出了罗密大姐来担纲演出,虽然这一板的罗密早已不再年轻,但却呈现给我们一个更加真实的茜茜:冷峻,睿智,洞察一切,万事止于礼。也许欧洲的观众,也和我们这边的茜粉一样,早已将罗密默认成了茜茜的不二人选了吧。在布景和道具上,维斯康蒂也永远是那个大气的维斯康蒂,宫庭的奢华,贵族们精致的衣着,甚至路德维希钟爱的那个溶洞,也是迤逦精工,极见功力。不过,看完后终究还是带了一点遗憾。对于剧中非常重要的瓦格纳,导演几乎将其刻画成一个醉心于“皇帝几乎要向我下跪”的小丑。也没有分配任何一个镜头给瓦格纳的任何一部歌剧的首演,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别的考虑。而对于天鹅堡的描绘,全剧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幕全景画面,唯一的完整影像只存在于路德维希向茜茜展示的那几张画。

与其他维斯康蒂的影片一样,同性恋情节仍然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影片中最让人激赏的一幕便是路德维希的贴身侍卫在月光照射下在湖中畅游的身影。维斯康蒂的摄影机也绝不会错过他上岸后的朦胧男体,
不由让人想到《豹》中萨利那亲王的那场沐浴戏。而国王与侍卫在火光中的媾和,又和《纳粹狂魔》中的长刀之夜那一段的摄影技法神似。

在配乐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主题音乐和《唐豪塞》中的《晚星颂》被反复采用,贯穿始终。同是注定的悲剧,决定了两者的无缝切合,正如《魂断威尼斯》中维斯康蒂对于《马五》的运用一样。

艺术到底是助灵魂升华,还是令其愈加堕落?或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吧!在影片中,路德维希因痴迷艺术而毁灭,但显然,在维斯康蒂的版本中,这位帝王对这种宿命并没有丝毫的不情
愿......

2008-1

路德维希Ludwig(1973)

又名:诸神的黄昏

上映日期:1973-03-06(意大利)片长:238分钟

主演:赫尔穆特·贝格 罗密·施奈德 特瑞沃·霍华德 西尔瓦娜·曼加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编剧:卢奇诺·维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Enrico Medi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