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太多想要说的,以至于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这会是一篇毫无逻辑的。结合3A来看就是,Let‘s think!

“比起在同一个屋子里,他俩更适合在同一个超话里。” 的确,大概只有追星的人才会知道这种关系有多搞笑,在超话感觉大家都太好说话了,但是有时候真的想说一句“若非蒸煮太美丽谁与傻逼共粉籍”。喜欢共同的事物其实什么也说明不了,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上网,各种符号化标签化的东西其实根本不能代表一个人,或许我真的应该反对mbti呢?其实不知道。

更让我深深反思自己似乎也曾经这样愚蠢地觉得找到了知己。我现在也会因为或许跟一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喜欢同样的电影而觉得合得来。或许我真的应该深深反思自己。

电影无疑是一种“二手经验”,我从来没有跟电影人物一样的经验,我从来没有真正的与他们共情。我自私地把这种“经验”当成丰富我认识阅历的一环。或许我应该思考一下那句话,“看电影会让人生的时常翻倍”,我现在不知道什么真的了。文青总是把电影,音乐和文学这类东西当作自我构建的要见,其实这和抽烟喝酒烫头没什么区别,只是一种符号罢了。原来我也算是文青的一种吗?

可是,为什么我会这么伤心呢,为什么我明明没有体验过我还会哭呢,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提起Jo March我都好像真的理解她一样流下眼泪呢,我无法理解我的这种情感,或许我真的很爱她吧,爱她的灵魂。“未经我体验的,只是我的衣服,不是我的血肉。”我不得不思考这句话的意义。

其实遇到男女主这样有这么多共同爱好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或许更适合当朋友吧。要遇到真的灵魂契合的伴侣似乎是一件更难的事情。但是最后男女主分手再次遇到和自己年轻时候差不多的一对小年轻,这段到底是什么意义呢,为什么看到就坚定地分手了。你可以说是让男女主和观众思考他们到底合不合拍,但是难道没有告诉他们其实有共同爱好的人也并不是那么稀奇吗?我不知道。

再者,看电影/书/听歌这种“二手经验”,甚至包括“我看到某视频/评论区说xxx,我也这么觉得”这种“假性思考”,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觉得或许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到底有哪些所谓的“三观”和“观点”是靠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切实感受得来的,又有哪些是靠听别人讲得来的。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

说到或许他们更适合成为朋友,我一开始就很奇怪,对他俩突然开始的暧昧感到奇怪(或许导演有意拍出这种效果)。排除同性恋的话(为什么排除同性恋是因为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是异性恋),如果是同性之间这种相遇显然没有可能会觉得在和对方暧昧,只是会觉得哇我遇到同好了或许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日后也不会在对方身上期望那么多的情感回应,以为真的能一辈子当好朋友。但是恋爱不一样,其实我想不通为什么恋爱和朋友不一样,这或许就像男女主想不通为什么布大于石头一样,为什么恋爱就是比朋友有更多的条条框框,是因为要结婚吗,还是因为什么,我不懂。我们是不是给自己设定了太多的标准了呢。

“相遇总是伴随着别离,恋爱就像宴席终会散去,所以恋爱中的人们,只是带着各自喜欢的东西相对而坐,隔着桌子聊天,苦中作乐罢了。”这是电影的台词,但为什么,曾经在饭桌上会坐在我旁边的人,最终也离开了呢,三观不同吗。我发现我真的不懂爱情,这真的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男女主确实不爱沟通,不管是在什么感情里我觉得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说出这句话又不得不让我想到我现在和父母一句话都不爱说了啊。

看电影/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现在其实有点迷茫,完全不知道,或许这部将成为我看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回到电影本身,suda和女主演员的演技真的神乎其神。想说的是suda本人能在这边年轻就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斩获日本影帝不是没有原因,他真的是在认真思考的演员。“他俩总是借助某个作品里的台词,要通过某个人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交流下去。”很多人在说百分百合拍的时候,他已经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真谛了。

选这张图是我觉得真的很好表现了他们的感情,虽然看起来是牵着手的但是真的很疏离


花束般的恋爱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2021)

又名:她和他的恋爱花期(港) / 爱如花束 恋恋不忘 / Hanataba mitaina koi o shita / 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 I Fell in Love Like A Flower Bouquet

上映日期:2022-02-22(中国大陆) / 2021-01-29(日本)片长:124分钟

主演:菅田将晖 有村架纯 细田佳央太 清原果耶 小田切让 押井守  

导演:土井裕泰 

花束般的恋爱的影评

䳆
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