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瞒天过海》的国际化策略

虽然原作影片有一定热度,《瞒天过海》还是试图在既定人设下,通过演员的演技,对角色进行了更多合理化的华语语境思考——

蛇蝎美人(Femme Fatales)是西方犯罪类型片中一个非常脸谱化的人设,但在华语语境中,女性通常被赋予了更为复杂的驱动力,为家庭,为爱情、亲情,或为自身在这个社会中立足;

而西方犯罪叙事中常用的不可靠叙事(Unreliable Narrative),也将原本东方叙事中非常脸谱化的反派角色经过一再反转,赋予更为立体的形象。

它们反映在:六十多岁还亲自吊亚威上阵的惠英红,多重性格转变的蛇蝎美人张钧甯,尝试反派演绎的阳光小生许光汉……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堂竞技,相互角力,产生了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

除了演员的出彩表演之外,简洁明快的叙事节奏,剧情扣人心弦,步步峰回路转,在某个神秘的陌生化的东南亚异国它乡的舞台上,进一步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瞒天过海》的这个虚构舞台顺从了一场大环境下的华语语境影片制造的国际化思潮的大流,加强了“东南亚某国”作为一个符号化的设定,写进中国的电影史。

犯罪题材华语片在二三十年前的国际化,诸如《红番区》《东京攻略》等等,是将场景置于欧美、日韩这样的现代化都市舞台;而在过去不到十年间,从《唐人街探案》《战狼2》开始,则悄然将舞台更多地搬迁至了东南亚和非洲。

不提唐人街系列,近期除了《瞒天过海》,此前同样大热的《消失的她》也将舞台安排至了“东南亚某国”,而稍早之前的《误杀》,将一个印度剧本韩化,舞台同样是东南亚,此后推出的《误杀2》则改编至另一部好莱坞影片——一个颇令人意外的翻拍IP诗选概念,去除韩式滤镜,跟《瞒天过海》类似,从人物诉求和中式的人情羁绊入手,更加坚定了这种异地化的华语片创作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市场反应,显示确实行之有效。

在这一时期的同类题材创作中,除了异国它乡的舞台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断·桥》《火锅英雄》以及更早之前的《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方言犯罪片的兴起。

从历史沿袭来看,方言犯罪片可能算是粤语犯罪片(老港片)的一种时代突围。这种方言犯罪片或者地域犯罪片,演化到近几年的,便是崛起的诸如《白日焰火》《漫长的季节》这样的东北犯罪叙事的终极形态。

早前紫金陈原作改编的《无证之罪》剧集,甚至直接将原作多雨的南国舞台搬到了大雪纷飞的东北;相较而言,像《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样的南国犯罪片,在这个时代,其实都只能算是一种怀旧创作了。

而新时代的南国犯罪片,就这样,被一再南移,到了东南亚,与东北,成就了如今这样一个一南一北一虚一实的华语片犯罪叙事的经典舞台。

就像意大利人拍的西部片,中国人拍的东南亚犯罪片,越来越成为影史中一种符号化的类型片存在。

虚构的异国它乡舞台,加上两岸三地演员的精彩贡献,这是一场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集体潜意识创作。

而《瞒天过海》会是这一时期一块不能被忽视的拼图。


瞒天过海(2023)

又名:中国版看不见的客人 / The Invisible Guest

上映日期:2023-12-08(中国大陆)片长:105分钟

主演:许光汉 张钧甯 惠英红 尹正 钱漪 冯瓅 郭迈谦 郑好 薛旭 

导演:陈卓 

瞒天过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