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托纳多雷靠他的“西西里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俘虏了万千人的心,现已是国内电影青年和文艺青年的入门必修课。托氏不仅获得了大众支持,还获得专业人员的奖赏,《天堂电影院》曾获戛纳评委会大奖,那时托氏过而立之年不久,称得上年轻有为。托氏和他的前辈瑟吉欧•莱昂内一样,将商业和艺术平衡得非常好,也有一个相似的“毛病”:作品产量不多。在2000年的《海上钢琴师》之后,过了6年,他拍了一部风格阴郁的悬疑片《隐秘》,影片未失水准却也没多少新意,传统的严谨结构中仍含着浓烈的情感。时隔几年,托氏重新回到西西里,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巴阿里亚》。

《巴阿里亚》投资不小,高达2500万欧元,在意大利电影界算是顶级制作,配乐由莫里康尼操刀。托氏自己和外界都对该片寄予厚望,影片是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片,在年底,代表意大利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竞逐。后来的结果我们都清楚,铩羽而归。

影片讲了一个家族几十年的历史,涵盖了从法西斯时代到后来眼花缭乱的种种政治更迭。在这种历史事件参与过多的叙述中,我等外人如同不明真相的人误入大观园,不免有些走马观花地看下去。虽然影片基本遵循了时间上的线性叙述,却像是难以衔接的碎片,节奏过快甚至有点紊乱。在如此情况的干扰下,很难体会片中的情怀。托氏称这部作品带着强烈的自传性质:“一半是真事,一般是想象,不过虚构与真实巧妙结合在一起,以便以假乱真。”

我认为,恰是这自传性质束缚了托氏的手脚。一个人在处理涉及自身的题材,很易失控,在取舍问题上如果做的不当,便会使作品变味。在《巴阿里亚》中,家族人物的情感与政治事件似乎脱钩,各行其道。历史事件的功效似乎仅是改变了片中人物的命运,横跨的时间过长、截取的时间段过多,影片的容器无法同时容纳历史与情感。一般情况下,自传性质浓厚的作品,感情强烈,更容易打动人。而托氏这部新作明显走形,动人程度不及他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

飞奔的小孩,镜头后退,现出巴阿里亚的生活画面。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美丽的开场之后,却很难进入托氏耗时三年营造的西西里影像。有莫里康尼的配乐又如何,它在片中和意大利人的大嗓门都显得有些噪杂。莫妮卡•贝鲁奇的短暂出场也没有召回前些年的动人记忆。影片中的女主角依然有着精致的样貌(如《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都是如此),但没有再次散发出以往托氏片中的女性魅力。托氏的传统手法失效之后,不再有古典的戏剧张力,只剩了些陈词滥调。

片子除了它的片长:两个半小时,其它地方都不具备家族史诗的特点,有史无诗。托氏的乡愁抒发没有成为动人的诗篇,既没达到抒情的效果,也没有成全史诗的格局。最大的希望还是,熟悉本土历史的意大利人能给托氏一些掌声,但在威尼斯影展开幕的尴尬表明,这点似乎也没生效。去年有部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天伦之旅》,质量不错,翻拍的是托氏1990年的同名电影。对于托氏,该欣慰呢,还是感到讽刺意味?当西西里的传说不再动人、不再美丽,他与前辈莱昂内多了一个不同点:莱昂内的作品从没失手过。依照托氏的创作速度,他重返巅峰,可得不少年头。

巴阿里亚Baarìa(2009)

又名:巴阿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 / Baarìa - La porta del vento / Baaria

上映日期:2009-09-25片长:150分钟

主演:马格蕾斯·梅德 雷欧·波瓦 安赫拉·莫利纳 恩里克·洛维索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Giuseppe Torna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