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个不平行的对比:张导陈导乃至冯导敲开全是金光闪闪的宝藏。扯得更远些:GQ中文版创刊号封面上那些号称‘中国绅士’的成功人士也个个如愿打开宝藏(同一期杂志上冯唐专栏称他们土豪劣绅)。但这些找到宝藏的中国精英和曾经有才华的人最后都变得不可爱,丧失想象力,甚至面目可憎。而且无药可救。而Tornatore对有灵魂的电影的坚持以及Baaria所呈现的人生思考和生活的热爱令人充满敬意。
Tornatore用群蛇梦魇的画面把BAARIA和亲情爱情的温情电影区分开,告诉你所有在BAARIA中出现的‘天堂电影院’的元素都是对观众礼貌性的客气而非梅兰芳之于霸王别姬的底气不足。
电影前半部分推进得非常快意,有关童年、战后的场景像马赛克瓷砖般洒出来,而且没有明显的连续叙事。习惯了舒缓节奏和发酵情感的估计很难找一个合适的空档安放情绪,跟着幼年Peppino飞起来以后就一直漂着,直到恋爱和共产运动才舒缓下来。第一胎流产几乎没有留给人伤感的空间,一笔带过,而且后来两口子连续生了五个。踩雷的少年也是事后出现几个瘸腿的镜头而已。
成年Peppino算不上是正面形象。他不读书,热衷政治。他从事共产运动,是女儿眼中的无业游民和保守者,爱对家人做不现实的承诺。儿子也从同僚那里感到公众对于父亲形象的不良评价。但老年的Peppino说出‘我们曾以为可以拥抱世界,但最后才发现胳膊不够长’时,可以看出导演对于他的宽容。
电影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温和的和宽容的。不至于写到不得人心的地步,但从民众的情绪以及主角在车里关于蛇的幻梦可以感觉到男主角对自己也有过怀疑。很多人都觉得土改的场景和中国如出一辙(我在罗马的同事也说罗马是欧洲最像亚洲的地方),但显然中国更合适作为这种制度的温床。BAARIA丝毫不是政治电影,导演也无意用小人物命运折射大时代(这是中国导演和评论喜欢做的),道理很简单:普通人的命运只是普通人的命运,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时代。历史悲情和伤痕感基本上是消极的态度和低级的情感。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张立宪戏称的‘都是浮云’。
末尾童年穿行今日的街道,拾回女儿被他耳光而遗失的耳环,可以看做是他的悔悟。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人只有童年的单纯生活是真实的,然这道理要等人老去的时候才明白中间的大部分都是稀里糊涂的错误和梦魇。
电影中西西里民风可谓一大看点。很多人在看到陀螺裂开苍蝇飞出时候达到情感顶点。但我落泪却是前一瞬间:飞奔回来的Peppino去兑换他应得的奖励时却被成人欺骗,无比委屈。简直就是人生的寓言。

巴阿里亚Baarìa(2009)

又名:巴阿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 / Baarìa - La porta del vento / Baaria

上映日期:2009-09-25片长:150分钟

主演:马格蕾斯·梅德 雷欧·波瓦 安赫拉·莫利纳 恩里克·洛维索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Giuseppe Torna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