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气补完电视剧,深中我大秦国的毒啊。剧中的人物生动,情节紧凑,令人一打开便欲罢不能。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商君卫鞅的出色演绎功不可没,二十余年,冰山烈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戏里嬴虔说商鞅“太无私,太正直,太严厉,太公平。他就像一尊神,人人恐惧”,戏外亦多有人以“任是无情也动人”来评价王志飞版的商鞅,然而在我看来,卫鞅不仅仅是一个执法冷酷的刽子手,更是人性与理性兼具的个体,是情与法争锋的矛盾体。现将剧中卫鞅的人生以时间为线划分成四段,谈谈我的具体感受~

【一】冰山烈焰
卫鞅的首次出现,是在秦魏河西之战的战场上。一介书生敢于在漫山遍野的鲜血中勘察尸体,其远高于常人的心智由此便已可见一斑,而伸手令死去孩子瞑目的举动则看出彼时其对战争还存有一定的不忍之心。至于能说出“秦军食草,秦人可畏”一句,点明作战的并非秦军,而是整个秦国、是秦人,又可见其人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虽说卫鞅和孝公的首次见面是在秦国救师时,但其实他们的第一次交集是在这里啊有木有!初战后当夜论战,卫鞅在魏营指出“此战之要,只在不战”,提出了秋守春战的战略,而嬴渠梁则清楚地知道此战先胜并非秦国兵力致胜,完全在靠老秦人好战的信念在强撑,一旦次日魏国援军赶到,一战失利,秦国便再无防守之力,故应当立即退兵。虽然分属不同的阵营,谋划的出发点相反,却在不经意间做了一次无形的交锋,提出了同样的结论,却最终均不被采纳意见,冥冥之中似颇有意思啊~就凭冷静这一点,默契满分!
而后公叔痤被俘,卫鞅只身入秦立雪救师,可见其敬师为人与勇气;饿六日不食,可见其坚韧的心智;有“秦公要来,我为何要走”一言,可见其满腹自信。这三点使他获得了和扮作小吏的孝公第二次正面的交锋。“一个司马有如此见识,奇”,“一个门客小吏见事如此透彻,奇”,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缘分,就已互生好感,以至于在郊外拱手作别时都那么依依不舍。
其实整部电视剧里,在收到求贤令前往秦国之前,是卫鞅一生中最恣意开怀的时光。消息海洞香春中的大盘灭国棋、八方名酒香,给这位秉性不群的士子提供了与百家争鸣的机会,还带来了冰山烈焰的知音难逢,亦埋下了一份同甘共苦的姻缘。
“弱秦,安知不会在我手上变为强秦?”这自信我给一百分,不怕他骄傲。抽到秦国的棋子,这是天意;心有势高围广之沟壑,这是人意。卫鞅早就知道接连否定了他秋守春战与不用则杀的魏王并非明君,所以他在等,等一个有资格能让他心甘情愿倾付毕生所学的人,终于等到了孝公的“五百年一卷雄文”,由此水到渠成地决议入秦,开启了两人志同道合前的第三次交锋。
总而言之,入秦前的卫鞅,是一个率性自傲、不拘小节的性情中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高冷,不屑与异道之人为伍,独来独往,罔顾世俗。此刻的法,是他心中悄燃的火焰,未遇明烛,亟待明主,没有丝毫的压抑和隐忍,有的只是未舒展于天下的远大抱负,是情窦初开的纯粹快乐,是能把清贫的日子过得无比潇洒的豪气干云。

【二】大仁不仁
初入秦国,卫鞅拒绝了旧友景监的引荐,很有原则地避开了走捷径入仕的道路,其人秉持法度,真是从一而终啊。
表面上看,年轻的卫鞅恃才傲物又意气不羁,怀揣着稀世珍奇不肯轻易示人,连秦公都敢一而再地糊弄调侃。但这实质上却恰恰是一种慎之再慎的态度,以此来检验嬴渠梁是不是那个足以承载他余生抱负的明君。此处电视剧的处理不能更棒,王志飞以一种夸张浮狂的表现方式,生动地演绎出了卫鞅故作一本正经宣扬王道与仁道的模样,教人看来忍俊不禁。
而后有了三天四夜法制治国的畅谈,有了“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的承诺,有了“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的回应。侯勇和王志飞的演技简直好得飞起,剧本上短短的几句台词,竟能激燃到观众热泪盈眶。
先被秦公的信念打动,复被染血的国耻石震撼,终至君臣同车、惹国人瞩目的开府大典。那下车时一顿一握间的眼神交流也是精彩得没谁了,一方是黑袍沈稳,刚强纯正,一方是白衣张扬,挥斥方遒,这即将展开的变法强国的震撼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自徙木立信迈出变法的第一步不久,君臣之间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争执,在以老白驼为典型的私斗成风案中。这里有一段飞起的台词呐!“不能变了?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看的时候让人拍案叫绝。孝公在一步步退让,但卫鞅却半步都不肯后移。法之所以爱民,正在于其惩恶扬善之故,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若说只有卫鞅能成就秦国,那也唯有明事理而顽强的秦人能成就卫鞅。孝公虽坚毅,但在约法三章盟誓之时却并无法真切地想象出这场变法的艰难。反倒是此“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的争执,让他彻底地学成毕业啦~
由此可见,虽然君臣二人披肝沥胆,但在精神层面上,卫鞅始终是孤独的,他的思想遥遥领先于当时的普通人,支持他一力变法的除了秦公,更大程度上其实还是他空前绝后的远见与孤勇。
黄健中导演的日记中曾提到,在将老白驼等七百余人斩首后开辕回禀的一场戏中,侯勇提议将场景由室内搬至室外,显得更为开阔,而王志飞则提议加上卫鞅首次行刑后脱力滚下山坡的情景,以此表现其心理压力之大。于是就有了经典的相拥而泣的场景啊!这里两人处理眼泪的方法也不一样,孝公是一贯的持重,连落泪都显得十分克制。而卫鞅却哭得尤为率性,像个孩子,他同情着老白驼的遭遇,却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法道,而经过一夜的争执终于换得了君上的理解,伤痛决绝,喜极而泣,种种辛酸苦辣,俱在此间了。
可见卫鞅终归是个凡人,怎会生来断情绝爱,就算师从法家力图法制,心中总还是会有情与法的争锋。
万事开头难,私斗案在秦公的首肯支持上成功解决。不想没过多久,熊孩子赢驷就着了老甘龙的套,连累大公子赢虔受劓刑。行法无私恩,自当以王孙贵族与庶民同罪告终。这里孝公听闻了消息虽然悲痛,但却没有像之前对待老白驼一案那样冲动地跑去质问卫鞅了,反而大力地支持他尽快开始新一轮的变革。为王者能如此信任、包容臣下,大义灭亲如斯,就连人精如甘龙亦不得不感叹,“如此君臣相遇,几乎化成了一个人。从古至今,君臣同道如嬴渠梁与卫鞅者,绝无仅有”。
此时的卫鞅已不复初入秦时的洒脱自在,逐渐地走向了成熟与凝重。在与白雪相爱却无法相守的争执中,却又难得得显露出了任情恣意的一面,也就是另一重情与法的两难。白雪是个有大义的姑娘,公主亦是曾言“能与卫鞅同死同穴,是我的荣耀”的烈性女子,得妻如此劝释,或可谓卫鞅心灵的再度升华。
以上,自受求贤令为左庶长,至娶荧玉为大良造,在数次情法大战中站稳立场,卫鞅虽痛苦却义无反顾。他以秦国天下为己任,大仁不仁,人性未改,法理为先,真正做到了“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三】大争之世
从官拜大良造,到练兵率军收复秦国故土,这是卫鞅最意气风发的阶段。褪去了早年的青涩,白袍高冠,胖鞅的颜值真是杠杠的!
这一阶段有很多精彩的场景,没错,大都发生在卫鞅和孝公之间。若说这都不是爱,我是拒绝的,但是,严肃脸表示,此爱非彼爱,男人之间的感情,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情深义重,激昂慷慨。
第一是卫鞅与荧玉成婚之后,自请勘探新都。孝公表示要他带荧玉一起去,卫鞅说君上开口,自然是要带的。然而孝公埋怨他生分,夫妻之间的事,作为大舅子说的不过是私话而已。此刻的卫鞅突然抑不住地笑出声来,说听大舅子的,从而引出了孝公的经典名言:“你们是夫妻,我算个鸟”!君上也会说鸟,作为卫鞅十足吃惊,作为观众却十足地欣慰。变法十余年,一路艰险无数,难得如此温馨的场景,惟愿长存。
第二是在都城咸阳建造期间,相里勤与景监等的意见存在分歧,特来寻秦公商议。结果嬴渠梁拍拍衣袍就要离开,相里勤不解,问若是到时候商议完秦公有所不通可怎么办才好?孝公却只留下一句,“只要大良造认可,我没有不通的”。卫鞅听闻低头一笑,若有深思。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三是在卫鞅力主向魏国下战书时,孝公与其并肩走向栎阳宫,在台阶上谈及国力及统帅的问题。卫鞅表示自己是双专业毕业,精通兵家与法家之道,孝公不由感叹此乃天佑秦国之意,而后弯腰拱手拜将。卫鞅还礼道,“君上知臣,夫复何言”。闻此孝公抬头爽朗一笑,卫鞅却是略带羞涩地回应一笑,君臣之别,君臣之亲,俱妙在其中。
第四,自是卫鞅领秦新军出征,大捷。光天化日,阳谋昭昭,如卫鞅其人一般,一举收复秦国旧地。当函谷关上再度飘扬起大秦的旗帜,当这一僻居一隅的贫弱小国再度燃起并吞八荒、囊括四海的光辉,观众看到的,却是分防换营的军帐之内,卫鞅眼角满足的笑意与莹然的泪光。
贤君明臣,文治武功,功业至此,已算得完满了。这是以法家的霹雳手段所造就出的大争之世中的新秦国,二十余年,一往无前。世族反对也好,王室私仇也罢,虽有千难万险,至此巅峰之时,其人的眼神却仍如当年一样清澈正直。白衣白铠,鞭指前方,号令天下,这是多么酣畅淋漓的成就与幸福啊!
《礼记》有云,“士人曰终,小人曰死,终者,成也,死者,灭也”。商鞅有此大成,必当感谢秦孝公的知遇之恩。君臣之义,天下一人,得此同怀之辈,当浮一大白!孰说商君无情,分明是深情厚意,灵犀融融呀。

【四】以死殉道
收复河西等故土之后,孝公如当年求贤令中所说的那样,封卫鞅为商君,赐土地封邑。至此,卫鞅本可急流勇退,熟料秦公突然病重。即便没有白雪替他点出秦国别无选择的当下实况,以卫鞅之性,也断然不会抽身事外。
倒是从中可以看出,白雪同商鞅一样,也是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她的理想并非在庙堂上建功立业,而是尽己所能,去成全爱人的伟业。起初觉她美得出尘,不似凡人,待看了原作者的分析才明白,她对人生之美的定义与理想同商君对法治的理想化程度是在同等高度的,也正因如此,最终商君才愿意接受与她同生共死。荧玉却不同,她对卫鞅的爱源自外在的倾慕与敬佩,源自对秦国同样的忠诚,是一位明达贤美的妹妹,却非其精神世界的良人。
再说孝公,病中见商君归来便直言心松了下来,可见在君臣之情外亦有亲情。记得剧情中还有一商鞅假意抽卷告退、好请秦公入榻的细节,后者也的确非常地迁就啊。
然而再深厚的情义,也不能动摇半分卫鞅对法治的无上追求。他不仅拒绝自立为秦公,甚至因孝公为保他性命而采取人治善后的举动不惜与病中的君上争执。“国有二法,国之悲哀”,言及此话的商鞅满面哀恸却坚定不移,苦苦说服孝公,但求以身殉道。求死固然无情,却又何尝不是对信仰至上的无限深情与冀望呢?
函谷关一行,秦公终为强弩之末,众人惶惶,唯卫鞅心如明镜,噙泪笑对秦公不能共图大业之言。公殁后他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伤心的时间,转身便投往后事的处理中去。青山不在,松柏何存。小说里作者曾提到,若嬴驷不可扶,卫鞅必会自立为王,只要秦法尚存,管他身后骂名。既有以死护法的信念,那这世间便没有比秦法更重要的东西了。
再往后,蛰伏已久的甘龙发难诬告,赢虔欲新君拆栋梁而保庙堂不毁,更有六国使臣请杀商鞅。或为复辟,或为私仇,或为自身功业,字字污秽,句句罗织,商君无罪,怀璧其罪。而卫鞅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将孝公所赠可以护身的穆公剑投入陵寝,如己伴君侧;说服了荧玉,在众护法将士面前烧了先君密令;再只身返回栎阳国狱,笑曰作法自毙,却有着对秦法深入民根的掩不去的欣慰之色。从一而终,立法伏法,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莫过于此。
最是难忘,卫鞅只身策马而归时,在浩荡的芦花丛中扬声高呼,“栎阳,君上!我回来了!”、“秦公!商鞅找你来了!”,声声悲怆畅怀,声声无所畏惧,教人闻之落泪。世间已无孝公,刎颈之交,唯能一死同归。
狱中的商君并未闲着,先与一心自殁的公主见上最后一面,黑林所赠的大盘灭国棋尚在,却终究是家国两难全。商君在世,未负秦公,未负秦国,未负秦法,却负白雪,亦负荧玉。后不避前嫌,与嬴驷畅谈治国之策,一身正气,刚正洒脱,终以一句“身前身后,了无一事”轻描淡写作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时隔二十余年,台下已无患难与共的君臣同僚,行刑台上的卫鞅却仍是傲心傲骨,冰山烈焰,兼具一身。“卫鞅,虽死犹生。尔等,虽生犹死!岂有他哉?”,草木牵衣,根基在野,变法已成,何惧生死。

太史公言商君,天资刻薄,严而少恩,活脱脱一个无情之辈。殊不知,情法本为一体,情之深,法之切,大仁不仁,天下为公。信仰为骨,法理为肉,情志为心,正可谓商君之道。
电视剧对其人物固然有美化的成分,历史上的商鞅变法也有着十分鲜明的蛮野缺点,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古代著名法学家的观念的确远超战国时期的普遍思想,是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先驱者。古人尚且如此,反观当下社会,竟还会发生如高校师生联名上书为投毒犯求情开脱等坏法溃法之事,惊诧之余,难免令人感叹一句人心不古。商鞅虽死,其法精义长存。

大秦帝国之裂变(2009)

又名:新大秦帝国(台) / 大秦帝国:裂变 /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 The Qin Empire

主演:侯勇 王志飞 卢勇 吕中 高圆圆 李立群 许还山 齐芳 尤勇 

导演:黄健中 延艺 编剧:孙皓晖 Haohui Sun

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影评

3Day
3Day • 裂变
凝胶
凝胶 • 名句
钧垚
钧垚 • 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