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强人意的《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刚播出的时候,在相关历史的贴吧里,对于这部历史剧,许多吧友其实并不看好。那个时候更多的历史剧粉丝喜欢是《东周列国》,因为从道具和画面的色调来看,《大秦帝国》显得有点偏偶像剧,起码《东周列国》里还没有马蹬子,还是战车。只不过最近这些年在《甄嬛传》、《芈月传》在衬托下,《大秦帝国》的后几部格调还不错,于是乎《大秦帝国》的分数也就跟着上来了。
  但是距离《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还是有许多差距。第一部王志飞和侯勇这对搭档来看,很符合某种民族情结的上升,其实和《汉武大帝》差不多,看着人血脉偾张,至于真实的历史如何,或者是里面表达文明与野蛮的分界倒是其次了。另一面戏不够爱情凑,把商鞅、嬴渠梁拍的太高大上,某种程度上王志飞的古装扮相,台词里的抑扬顿挫,捎带脚的认为商鞅也是一代伟人啊。
  其实商鞅擒公子卬,是战国时期卖友求荣的典型例子。电视剧了为美化商鞅,不惜丑化贬低公子卬,让商鞅卖友有正当性;商鞅被诛是因为聚众造反,电视剧把商鞅之死弄成了殉道者,根本谈不上,其实是作法自毙。自陈胜吴广起义,很多的时候认为秦亡暴政,后来想想也不尽然,汉朝几乎继承秦制度,秦灭亡的实际原因是,第一,六国贵族势力仍然庞大,第二,秦二世内阁不合,最后才连年劳役,国力空虚。
  放在十年前《大秦帝国》系列不可能有这样的高的评价,实在是近些年的辫子清宫戏太多了,在加上恢复传统文化,去寻找文化源泉,在那个年代风起云涌,虽然历经艰辛一统天下,本意图万世江山……,很能契合当下的“中国梦”。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大明王朝1566》里“改稻为桑”这段戏,突出是重商和重农思想;杨金水浮出水面,那就是反对特殊利益集团。刘和平要再拍《大明王朝》续集的,也就是循吏和清官之间的较量,可惜那么多年也没有搬上荧幕。《大明王朝1566》好在有其他的东西可以琢磨,但是《大秦帝国》显得太平面化了,秦国“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强国弱民,但是电视剧里没有表达出来。秦国是弃礼仪尚杀戮的崛起过程,专卖制,户籍制确保了财富和兵员,垄断加连做,大秦帝国奴隶制形式上完成了所谓统一大业。由此春秋战国的思想碰撞和丰硕成果终于为帝制社会所用,之后的文明也就为了维系这个古老的农业社会。秦国的崛起,只有赢氏一家受益,连秦统一的大功臣李斯结局都是灭族,对百姓来说更是灾难,用民众尸骨堆积起来的秦王朝,统一后不但没有让人民的负担减轻,而且更重了,这样的崛起有何意义?
  如果这个电视剧采用更深观的视角去反思,而不是透露一种崇拜暴力和强权的欲望,至少也能追赶《大明王朝1566》一半吧!春秋战国可以说是中华历史最为辉煌的时代,可以琢磨的点很多,统一之下,万马齐喑如今我们的国学有多少消化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三部戏好像征服和统一就是《大秦帝国》的主旋律,拿齐国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宽仁、客卿、重商的诸侯国,为什么就失败了?还是可以在文明和野蛮之间更深深的挖挖。
  由此想起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我中华民族,我泱泱大国,要崛起,那么《大秦帝国》、《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看来酿的是同一壶酒。即便是《雍正王朝》,也充满了官场斗争,生存智慧。这些电视剧,将近三十年的乱翻轰炸,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历史观,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们的相当大的观众,不希望在历史剧收获更多反思,需要一种“领土一点也不能少”心理满足。为啥商鞅车裂,张仪郁郁而终,白起引剑自尽,他们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想当年商鞅见秦孝公时,预备了几套方案,孝公需要哪套,就提供哪套,何其功利又现实。

大秦帝国之裂变(2009)

又名:新大秦帝国(台) / 大秦帝国:裂变 /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 The Qin Empire

主演:侯勇 王志飞 卢勇 吕中 高圆圆 李立群 许还山 齐芳 尤勇 

导演:黄健中 延艺 编剧:孙皓晖 Haohui Sun

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影评

3Day
3Day • 裂变
凝胶
凝胶 • 名句
钧垚
钧垚 • 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