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关系,先简单说几点。

(不含具体剧情透露)

(2020.10.30 )

(在结尾统一回答“日本准备将核废料导入太平洋”的相关问题)

(结尾的回答,是转载《卓克·科技参考》的内容)

(但凡带着情绪,在私信里喷的,一律举报不谢)


这部电影是2个多月前看的。

当时没敢马上来豆瓣写影评…
原因有三:

1、估计叫骂声会不少,不想看这些带有严重狭隘思维的文字,污了自己的眼睛;

2、估计会有一堆人出来借题发挥,给切尔诺贝利事件洗地…

3、估计可能会有人觉得,灾难片不该这么拍。

现在来看,自己的预估么,稍稍有点过于“低估”豆瓣上的素质了…“低估”,指的是,想不到比这更惨!

一堆人只带着情绪打个2★、1★的分数就完了,没什么人能说明白什么。

呵呵。

要知道,倘若这部片子实在中日蜜月期上映的话,那很有可能成为票房黑马。


OK~

言归正传。

(为了确认资料,还特意在谷歌地球上,看了看当下的福岛核电站~及周围的现状)

首先,这不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灾难片”。


这里有两点解释,一个是,回到当时来看,地震和海啸才是灾难,而福岛核电站在当时,只能算出了一些事故。二是,事后看,在互联网时代,像这种“大事件”的曝光度会天然的巨高!
相比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大型核事故,福岛事件,几乎,但凡关注的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即便不是很关注的人,听说了,好奇了,维基百科一下,也能了解事态进展的80%。

而且…
福岛事件并没有真正的完结。
不像切尔诺贝利…周围直接荒废了…虽然切尔诺贝利事件也没有真的完结。

没完结!

这三个字很重要。
一般的灾难片,从头到尾,是完整的灾难过程…
可福岛事件呢?
后续的种种问题,潜在的新问题,仍然有可能成为社会民生·环保和国际关系的新闻焦点。
所以~

所以这个时候,要把事件编成非虚构类小说,并拍成电影,那…着眼点就肯定就不能是“事件·事故”的全过程,必须要换个角度才行!


要我说,其实,不论原书也好,电影也好,当下呈现出了的这个角度,极其好。
为啥?
简单!
因为人类是天生的故事动物,是天生的情感动物。
既然事件没完…

那…
暂时可以不考虑受灾人员的情感。
集中火力去讲述当时参与人的故事,讲述具体的指挥、抢救过程,这个,最能带动观众的情感。

就好像把人生中的全部戏码,都先无视掉,专门拍这个人出生前后,父母多紧张,母亲多痛苦和期盼,医生护士如何忙乱…最后这个人成功出生了,当人生中的第一声啼哭响起,满场鼓舞。

至于说这个人之后是好人还是坏人,啥时候升职加薪,啥时候结婚生子,啥时候又是如何去世的…
暂且不提!
等个三五十年,这个人真的可以盖棺定论了,那到时候再说。


有人说,这电影全程只有一位刻画明显的女性酱油角色…
我只能说…

呵呵!

站在霓虹社会的现实角度思考…核电站内部,男性工程师当然绝对多啊!

如果影片中有女性专业工程师,这个,反而不可想象(政治正确?)。


毕竟当下的霓虹,一般乡下还是极致的男尊女卑…小女生在乡下被大叔拍屁股,还不是天天…

十几次!?


再说了!
堆芯熔融倒计时阶段,就算指挥部、监控室内,有一堆大美女…
难道还能像某国影视剧那样?非得你侬我侬,爱恨情仇?
要不要再来个三角恋?!


有人不理解,为何总理看起来像个傻子?

也有人不理解,为何电力公司高层,没有懂技术的?

是这样,公权力和民选政府,总是不自觉的需要刷存在感。民选出来的总理,当然也必须要在关键时刻,装得像个爷们。
可在公众面前表演是一回事,背地里,各种硬知识缺乏,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总理大臣在听说马上要“排气”后,便对“高辐射”避而远之,突突突的飞走了。
说好的“要在现场指挥”呢?
๑乛◡乛๑


政治家,几乎可以理解为“极度缺乏科学常识和理性”的白痴群体。尤其是民选出来的…
所以越是这个时候,他们,便越急于表现。
进而把他们以为的哲学思辨,当成是科学知识…于是鸡同鸭讲。
最后演变成添乱,也就好理解了。

至于说…为啥高层不懂核电站的工程技术…?

嗯~
亲~
电力公司是股份公司啊,其根本目的是赚钱,董事长对董事会、对股东们的分红负责。
各种O(CEO/CFO)什么的,对董事长负责。
电力公司的产品是电、电网、输电线路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变现技术。
推广产品、销售、策划、规划市场战略…和与地方政府、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这些也需要“专业人士”的操作和管理…分工不同,负责范围不同,岗位也就不同。
你把一个电站主工程师,调到COO的岗位,他一样抓瞎!
所以,当总理大臣召见公司临时负责人的时候,这个负责人,估计就是COO,运营总监之类吧,他当然对电站工程一窍不通!他当然必须只能是专业的经济运营人才!


(而这个时候,就凸显总理大臣对岗位分工概念的陌生了…总理大臣自己也一样,他只擅长喊口号,除了喊口号之外,你让他面对经济常识和科学知识,他也两眼一抹黑!)


你让COO必须具备核物理工程的专业资格,这个…会造成整体社会成本暴增,对一个人的有效工作年限,也是极大的压缩。

不得不说,当下的21世纪,但凡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比如美中日德英法…都是建立在庞大的专业分工体系之上的。

没有专业分工,也就没有现代社会~

没有专业分工,也就没有什么电影工业和互联网了…

所有豆瓣用户每天就得自己种地自己吃,还得自己劈材自己烧火,为了吃一顿饭,每天至少要打猎、耕种什么的数小时…如此这般,哪里还有时间看电影?
还写评论?
早点洗洗睡吧!


好~

暂时先写这些。

最后,还是强调一句:

核能、核电,依然是人类目前所能接触并利用的,最清洁最高效最有前景和最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没有之一。

而中国在核能技术的掌握方面,也属于世界领先。
两害相权取其轻…福岛事件真的是大自然造成的意外…毕竟在86年之后,当世界各地的核电站进入了数控时代后,都变得更为安全了。
不然,咱体恤国民的大中华,为啥还留着秦川、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呢?

不然,为啥还要在可控核聚变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

这就如同飞机依然是最高效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看起来,一次空难,好像很恐怖很严重。

可全球几十年内,把所有空难加起来,其受害的人数,都不及环球每年车祸造成的受害人多。

核事故与车祸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嘿嘿。



最近,日本政府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

要把本来应该存储在福岛核电站内部的核污染水,一共130多万吨,排向太平洋。

很多人可能早就把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忘了。但其实它一直没能稳妥地解决好,一直在勉强对付着。现在,终于有一个漏洞怎么都堵不上了。

九年前的事故依然伴随我们

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于2011年3月,直接原因是日本北部发生了9.0级的特大地震。当时,几十米高的海啸冲到了福岛核电站,1-6号机组均正常停机。

但是,核燃料棒并不是停机就能彻底停止衰变反应的,每个反应堆在停机后依然维持上百千瓦的发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处理,反应堆的堆芯就会熔化,像熔岩一样的放射性物质就会四处流淌,熔穿一切物质。

为了安全,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燃料棒一直泡在水里,用水把燃料棒冷却。这些水是要不断补充、流动的。但海啸让供水系统和应急发电系统也全都停了下来,堆芯熔化事故就这样发生了。其中,1、3、4号机组的情况比较严重,2号机组的情况比较轻。

在海啸退去后,核电站实际上已经报废了,没有任何挽救和维修的余地了。人们能做的就是不能让熔岩一样的堆芯流出来,流到大街上,流到大海里、土壤里,避免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具体办法就是往堆芯注入海水冷却。

我看到很多新闻里的配图,都是消防船只在海上往核电站大水泥罩子上喷水的图片。实际上这只是在救火,并不是在给堆芯冷却。堆芯是一个密封性非常好的结构,需要利用专门的管道通到内部、注入海水,再用专门的管道把被加热过的海水导出。这些结构是记者没法拍到的。

所以,可能大家以为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处理完了,但实际上压根不是这样。在这9年里,东电公司一直在往几个堆芯里通入海水,每天大约170吨的量。由于这些海水是直接和反应堆接触的,所以导出的海水也是世界上辐射性最强的液体,里面含有大量的碘-131、铯-134、铯-137。

按照各国核管理条约,这些水属于高放射性废料,需要“现场存放”,也就是哪里产生的,就妥善地保存在哪里。

保存多少年呢?一般情况下是30年-50年。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就是当放射性降低到最初的1%以下时,才可以移出现场,送到具有许可证的核废料处理场。在运出的过程中,还必须使用政府批准的特种容器,保证足够安全才可以。

核废水终于装不下了

在一个正常运转的核电站里,这类高放射性废料其实主要是乏燃料,也就是那些已经燃尽的燃料棒。新鲜的燃料棒大约可以持续衰变两年左右,之后功率就不够了,就会变成乏燃料。

这种高放射性废料福岛核电站原本一年也就产生30多吨,体积也就是两辆SUV汽车那么大。这个空间占用的压力很小,对一个核电站来说,存储几十年的废料都不叫事。但现在情况突变了,一天就产生170吨,而且体积更大,存放压力是从前的三千多倍。于是在勉力支撑了9年后,终于告急,存不下了。

通过下面这张图你可以看到,现在核电站里1/3的厂区面积都是这种防辐射的储水罐,一共装满了1050罐左右,一共123万吨,并且还在不断新建中。

按每天注入170吨的速度看,再过14个月左右就全装满了。而且,9年前建的罐子,有些已经开始生锈漏水了。这些罐子按现在的老化速度挨个渗漏下去,最后会导致整个日本东北部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在这9年里,日本东电公司也想过好几种其他办法处理越积越多的核污染废水,比如打一个2500米深的洞,把核污染水注入地层深处,或者把污染水做成固体的水泥深埋到地下20米处,或者把污染水电解等方法。但这些方案都因为当地民众强烈反对,或者没有钱和时间实施,而没能成型。最终选定的,就是排向太平洋。

虽然具体实施细节还没有定,但排放核污染水的大致方案是这样的——

一共要排放130万吨左右的核污染水到太平洋。但并不是一次性直接排空,而是先去除大部分放射性物质,最终只留下氚这种有放射性物质的东西,再用现有的海水稀释40倍之后,由特种船只运输到日本从北到南1500多公里沿线的海岸,均匀地排放。这样可以防止污染物集中在日本东北部。

另外就是,排放将持续30年。先把已经撑不住的那些老化的储水罐排空,然后一直延续到2050年-2060年。等到全部排空的时候,我都已经七老八十了。

天灾之后的人祸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9年前那次事故的发生属于天灾,而且是百年不遇的天灾,9级大地震加40米高的海啸,哪国人都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随后的紧急响应中却出现了人祸。这个人祸导致了2011年3月之后放射线物质泄漏,以及今天核污染水堆满之后需要向太平洋排放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海啸发生在3月11日下午3点,冷却用的备用电源只能支持7个多小时供水。也就是说,当晚11点前反应堆还不会熔化。在这7个小时里,如果东电公司可以及时做出正确判断,放海水进来冷却,之后的核泄漏就能基本控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那个大钢壳里,不会泄漏到电站之外。

但东电公司抱有一丝侥幸,认为一旦往堆芯注入海水,核电站最核心的部件就报废了,相当于自毁数十亿财富,如果能迟一些,说不定能挽救一些资产于是,他们在大约耽搁了20多个小时以后,确认真的没有救了,才开始灌入海水。

这20多个小时就给了燃料棒足够长的时间熔穿钢壳,造成蒸汽爆炸,最后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受到超标核辐射的污染。

如果他们及时放入海水冷却,虽然设备会完全损坏,但是海水在钢壳之外,钢壳包裹住了燃料棒,燃料棒产生的热量始终可以由钢壳外的海水带走。这个时候的海水不会被污染,所以这样的冷却用水也就不需要储存。

变局中的机会与风险

在事故爆发后,全球一度有54个国家禁止进口日本的食品,现在降低到了2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9年时间里,日本的渔业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现在刚刚复苏了一部分。但是,只要日本实施了向太平洋排污的措施,它的渔业又会受到同等程度而且持续几十年的沉重打击,福岛附近的渔业将彻底消失,日本渔业可能就此衰败。

而与此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和日本的邦交关系或者进出口贸易等因素,会引进部分检验合格的海产品。这会造成进口国民众的恐慌。于是,类似盖革计数器之类的检测仪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家家户户,甚至连买回的鱼都要测测核辐射是否超标。

而且,此次排污的决定会长期遏制核电站在全球的发展,遏制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民众的恐慌和反对。日本政府不得不承担由此事故带来的长期恶果。

但这些,

都是非专业人士根据情绪冲动做出的判断,专业人士如何看待呢?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说:

该怎么操作、何时操作,是日本政府的事,我们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分析。但现在我们认为,日本小组的报告是基于健全方法及系统性处理方式的。把污染排入海洋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算丑闻,重要的是以无害方式进行,需要有人在排放前、排放中及事后监控,确认一切都没问题。

这句话说得很“外交辞令”,翻译过来就是: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大的官方代表基本认可了日本提出的排污方案,而且认为,如果按计划实施到位的话,这次排放是不会超过各种安全标准的。

也就是说,日本政府和所有信任日本的机构和组织,将不得不花大量成本来保证排放符合安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恐慌和空穴来风似的指责和拒绝。

在这场变局中,既有机会,也有风险。

但前提是,东电公司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反复的撒谎。


福岛50死士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2020)

又名:福岛50英雄(台) / 福岛50 / Fukushima 50 / フクシマ50

上映日期:2020-03-06(日本)片长:122分钟

主演:佐藤浩市 渡边谦 吉冈秀隆 绪形直人 吉冈里帆 斋藤工 火野 

导演:若松节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