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终于得以在中秋上映,此时距《团圆》在柏林斩获银熊已相去三年半。就好比一个拜了天地的新娘,迟迟未得与本土观众洞房。生生把一部新片熬成了老片,或者说把一部老片闷成了新片,欣喜的同时,只能说一声叹息。
《团圆》讲述一位台湾老兵晚年回到上海寻妻,不想却让妻子一家陷入震荡。影片通过一段割裂的历史,两份纠错的感情,三个垂暮的老人,一面映射两岸团圆的主题,一面又映照当下的生活现实。影片节奏舒缓,镜头从容,情感层层叠压,直到最后在看客心中压出深沉的折痕。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巧取七个吃饭的桥段勾连全篇,这既迎合国人以食为主题的团圆传统,又一展万全安成熟老道的叙事功底。
第一顿饭由街道办的主事,无异于昭告街坊,乔玉娥的老兵前夫归来,一切沉湎于久别的交集与重逢的矜持中。第二顿饭发生在老兵向玉娥表白要带她回台湾后,玉娥本想向现任丈夫老陆坦诚,但穷酸了一辈子的老陆突然花血本买回螃蟹,欲招待久违的老友,玉娥一时卡壳,还是老兵在饭席上直言,没想到老陆爽朗答应;第三顿饭理应由老兵回请,一来感谢老陆的招待和对玉娥母子多年的照顾,二来也是与这一大家子告个别,席间老陆借着酒兴突然话多,内心的压抑终于在与邻桌争执中爆发,结果突然中风住院;第四顿饭谈不上是一顿,中风之后的老陆一改之前能吃才活得好的人生哲学,两日不曾进食,老兵亲自端粥喂他,他并无拒绝老兵之意,可他就是不饿,一切寓于言表;第五顿饭由老兵亲自下厨,采购各类海鲜为老陆煲了滋补佛跳墙,此时玉娥已经决定不走,三位老人把酒言欢,畅谈白驹过隙的苦难往昔,几首老歌将情绪推上高潮;第六顿饭老陆一家在楼下窄巷中设宴,主题是为老兵践行,老兵刚高兴地唱起自己珍藏曲目《毛毛雨》,大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就像是老兵窘迫的人生境遇,一切在隐喻中戛然而止;最后一顿饭发生在老兵离别之后的某个团圆节日,此时玉娥一家已搬进了宽敞的高楼,老人做了满满一桌美食等着孩子们回家团聚,却叫谁都不回来,只有外孙女娜娜陪伴,一家三口在老陆“全吃光”的絮叨中进餐,而玉娥往一旁无人的饭碗里夹菜……
影片除了映射两岸割裂下的团圆主题,还有浓烈的现实意味。比如玉娥在老陆的恩情以及与老兵的爱情之间先选择了爱情,随后又选择守护恩情。比如老陆虽然同意玉娥与老兵一同返台,但内心终究无法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分离。再比如几个子女们对老人去留表态不一,大儿子不认当年突然抛弃他们的老兵父亲,装作局外人,老陆的大女儿抹不开父亲被遗弃的面,二女婿则张口谈补偿。一段历史的背后,是爱情、恩情与亲情的纠葛。影片的落幅落在在冷清的团圆饭上,儿女们终于如愿留住了母亲,同时也给老人留下了一份难言的孤寂。
三位老人的演技无需赘笔,眼前一亮的是饰演外甥女娜娜的莫小棋,这本该是余男的坐席,没想到接棒的莫小奇演绎得如此鲜活。娜娜代表了新一代的生活意识,她对老兵与外婆的爱情是宽容的,从她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情坚守中,也坚定了自己的爱情信仰。在篇末的团圆饭上,娜娜淡淡地宣布将要结婚,并愿意用三年的时间等待留学爱人的归来。这也是影片对浮躁的当代人生活的一份小小沉淀。
《团圆》的上映姗姗来迟,票房另当别论,但至少带来了过审尺度的喜讯。《团圆》借着三老的酒劲,将1949年后各自经历的苦痛一一倾倒,既包括国军大撤退后的思乡之苦,也包括文革年间的各种悲惨遭遇。所以《团圆》的背后,有历史与现实的沧桑,也有电影创作之外的迈步。
【完】

团圆(2010)

又名:Apart Together

上映日期:2013-09-19(中国大陆) / 2010-02-11(柏林电影节)片长:97分钟

主演:卢燕 凌峰 徐才根 马晓晴 莫小奇 

导演:王全安 编剧:金娜 Na Jin/王全安

团圆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