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里的评论,不少人很有见地的进行了道德评判。他们指出通过制造绯闻来“上位”是可耻的;即便没有那么严重,试图通过迎合公众的低级趣味来获得关注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理解本片所要表达的,恰恰是反对这种自居为公众的人士在道德大幌下随意评判别人的”低级趣味“。

所谓“低级趣味”,大多来自社会禁忌。越是不让看,越是不让谈,越是好奇,越是有一种想打破禁忌的“快感”,于是“趣味”就产生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公开打破禁忌的勇气,他们在公开场合把这种“趣味”贬低成“低级”,无不表现出道德的高尚;私下里,却尽力的消费着这些“趣味”,传播着各种流言。而正是他们,构成社会公众,他们的这种“诲淫诲盗”构成了社会舆论。越是“低级”,越能激起公众的道德正义感,反过来也就越刺激,越“有趣”。所以,与其说一些人在“迎合低级趣味”,不如说是公众强烈的低级趣味需求制造了勇敢的“迎合者”,使得公众表面声色俱厉,内心充满欢喜的抗议着。

本片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洞见和表现非常精彩。无论是那个什么教派的心不在焉的成员,还是表面道貌岸然其实跟学生鬼混的教导员,还有那些要把olive赶出学校背地意淫的大众们都是那么的眼熟....

更有意思的是该片直接指出了对道德本身需要保持警惕。且不论片中那种些道德标准的对错,假设我们都赞成它们,但是它仍然只是一种诛心的工具。中国汉代曾经把道德评判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闹出一堆闹剧。没有人能够真正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当道德评判当道时,那些不择手段的演技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优胜劣汰的结果只能是道德沦喪。
这部片子给我们另外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看待这个问题,道德评判者只会去按照自己的趣味猜测别人的内心,他们根本不会去关注事实。对于他们来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毁掉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们因此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略感惊讶。不像很多评论惊讶于美国社会的“开放“,正相反,我惊讶于该片描述出来的保守。青少年的性开放的问题已经是现在这拨青年的上一代甚至上上代的事了。在经历了60-70年代的自由化后,美国社会从80年代开始整体上向右转,变得保守起来。曾经读到过文章说美国校园里出现了保守倾向的运动,学生参加其组织发誓保持贞操到结婚。当时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部电影显然不是这样看的:因为虚伪的道德评判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仅仅存在于“红字“的时代,也存在任何不尊重个人的时代。

认为“民众是天然正确的“看法是错误的。在我看来片描述了一种暴民政治,其产生的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虚伪的道德。

道德是必要的,但是也是有限制的,否则会走向虚伪。这些限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不得侵犯个人自由。你可以对自己有高标准的道德要求,你可以对公众人物有高标准的道德要求,但是你无权对别人的私事指手划脚。

绯闻计划Easy A(2010)

又名:破处女王(台) / 现代红字

上映日期:2010-09-17片长:92分钟

主演:艾玛·斯通 阿曼达·贝尼斯 Amanda Bynes 佩恩· 

导演:威尔·古勒 编剧:Bert V. Royal

绯闻计划的影评

永泽
永泽 • Eas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