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高中时代的生活,关键词能是什么,温馨和谐,躁动不安,抑或是平庸无聊?事实上,却是被“高考”这两个看上去就如同洪水猛兽般的字样,倾轧得不能喘息。成绩、排名才是唯一烙印上的标签,其他与此无关的各项爱好、特长,统统都是浮云。大学,正像天堂一样在召唤渴望“自由”,渴望挥洒青春的孩子。而这部在北美口碑飘红的《绯闻计划》(《Easy A》),它所昭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校园内涵就大相径庭了。在地球另一端处于不同世界的我们,共鸣是无从谈起的,要么当童言无忌,笑而不语;要么不屑其迂腐愚昧,嗤之以鼻;倘若再激进一点,就变成心驰神往了。

《Easy A》译成《绯闻计划》,一来显然是深受被众人热捧的美剧《绯闻女孩》的影响;二来也很直观地一语道破天机,将整部影片的灵魂提取了出来。一向既不起眼,也不惹火,充当跑龙套而乐此不疲的艾玛•斯通首次胜任了主角。可以肯定地说,她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仅凭这一部作品,不论是气场效应,还是魅力光环,都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尽力而为之,勤绝对能补拙。倘若说这套剧本是完全为艾玛•斯通量身打造的,想必也恰如其分。外表并不十分出众,甚至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女,但她的那份不羁与洒脱,骨子里透露出一股放浪形骸之外的奔放感,恰恰正是作为影片主人公Olive所具备的最大特质。《Easy A》中的“A”,代表一个英文单词“adultery”(和谐起见,BD一下就知道),源于霍桑的著作《红字》,将道德伦理问题与严苛死板的法律酷刑之间的冲突戏剧化地表现出来。而《Easy A》却用一种很调侃的口吻,“化腐朽为神奇”地结合进了整个故事中,将看似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的奇闻异事依附于其上,变得有理可循。并陆续穿插了几组黑白的回顾历史的镜头,这样的手法着实高明巧妙,让人无奈,也让人钦佩。

作为一个全球都无人问津的平凡女孩Olive,因为一次“性丑闻”事件,一夜爆红。影片用大量的快速瞬移镜头,来表现她的光辉事迹被广为流传,并随意添油加醋的场景。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上的问题只是各种绯闻、八卦所衍生出来的附属品。那些漫天飞舞的青春荷尔蒙,才是目光真正的聚焦之处。即便是表面上正儿八经,处事有理有节的老师领导们,也丝毫挡不住荷尔蒙的诱惑。那些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在此演绎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破处”向来都是把双刃剑,它能让你走红,成为众人茶余饭后闲谈的焦点;也能让你声名扫地,从此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Olive的做法,在我看来就是极其惊世骇俗的。虽说每次被人利用,借助与她的SEX来博人眼球,出人头地,都会收取一定数目的“好处费”。只是到后来一披露,尽是些空有其表,实则无用的利益。Olive如此海纳百川的胸襟,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直到最后还不惜舍己为人地“染病”,诧异地让人为之动容。

助人为乐,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在帮助他人中体会乐趣,实际上也正是如此。但是倘若,无穷无尽地给予,换来的只是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的时候,是继续无怨无悔地忍气吞声,还是到此为止,挣脱束缚。Olive毕竟还是凡人,不是甘地,她醒悟的同时大声疾呼,怎料之前的受益者,要么退缩临阵脱逃,要么撕下脸皮死不认账。为此,这就应运而生了整部影片开头的一系列倒叙,在此类青春校园剧里玩弄叙事框架结构,也说明导演的独到用心。美女型男,配搭上荷尔蒙几乎是每部北美校园剧都具备的元素,剩下的剧情,感人与不感人的,搞笑与不搞笑的,充其量都是些中庸俗套之辈。而对于这些,《Easy A》也在劫难逃。个人觉得,影片在结尾的处理上,爆发力明显不足,甚至有点难以自圆其说的诟病。大量的笔墨在刻画Olive牺牲自己,成人之美的形象,那么接下来,观众就渴望能感受到被施于恩惠者发自内心的回报。只是这样的场景不甚了了,屈指可数,感同身受的印象就在仓促的结尾里流产了。

“破处”这样一个在国人看来很敏感的问题(现在形势么,大家懂的,不赘述),在北美的校园里却是围绕其侃侃而谈的最好话题,这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产物。高中注重的是实践动手能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大多数学生有了更多自己支配的空余时间,而不是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只顾埋头拉车。反观国内反应中学生活的影片,光在数量上就拿不出手,因为没人愿意去触碰这样的题材。试想,整天将镜头对着焚膏继晷的莘莘学子,聚焦于如同珠穆朗玛峰般的令人“高山仰止”的高考,能有什么挖掘的深度与潜质?


绯闻计划Easy A(2010)

又名:破处女王(台) / 现代红字

上映日期:2010-09-17片长:92分钟

主演:艾玛·斯通 阿曼达·贝尼斯 Amanda Bynes 佩恩· 

导演:威尔·古勒 编剧:Bert V. Royal

绯闻计划的影评

永泽
永泽 • Eas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