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在威尼斯得了奖,但在国内的票房非常惨淡。想来也很容易理解,尽管李保田是一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尽管影片海报上那张黑白照片拍的很愤怒,很有爆发力,但故事的内容是关于云南一支走山路的法官队伍,三个人,老冯,杨阿姨和阿洛,他们把国徽和办公用品都放在一匹老马背上,进入不同民族的寨子里,走到哪,法庭就设在哪。这样的题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吸引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片子拍的很纪实,很多部分会让人感觉这是一部标准的中国式纪录片,当然除了李保田的演出。老李是一个很有掌控力的演员,即使以前在一群专业演员中,他也能把之变成个人表演的舞台,于是乎他在那些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中间,是如此的显眼与另类,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不搭调,而这远非他在台词末尾都加上个“嘎”所能解决。李保田是很容易“愤怒”的,而片中几场动气的戏,因为镜头习惯性的保持距离,无法看清他涨红的脸与突起的青筋。



当然,李保田在此片中饰演的老冯,更多时候表现出来的还是世故。为了解决族群里的纠纷,他会放下身段去拉猪,或是自己出高价买下双方的争执物,不难设想,如果本片的基调不是这么凝重的话,老冯完全能以“刘罗锅”式的“巧妙”来解决很多纠纷。但接着老冯在阿洛的婚礼上,逼他在新郎官与法官的身份里做出第一选择,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之前很容易在“铁的法律”与风俗人情传统间做出平衡的人,这一刻会变得如此的强硬,是因为触景生情,还是仅仅为了制造新旧两代人之间的戏剧冲突吗?老冯与妻女,杨阿姨,早年遇难同事之间的情感,给了影片一些“故事片”式的情感,但正如杨阿姨的离退情节一样,只是点到为止,似乎没有展开的必要。



这片让我想起巩俐的《秋菊打官司》,同样看似一个法律题材,同样有个很执著的主角,之前这样的角色,导演总是偏向于用女性主角,而李保田的特点在于他既能淋漓尽致的表现愤怒,也能够平复,回收的很好。而我的疑惑是,本片的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应该不是讲法律,而是表现人。是表现世故,还是偏执呢?对新旧两代的看法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冲突与矛盾,其实在国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这与经济发展,开放程度并无直接的关联,那为什么刘杰要将镜头紧紧锁定在多民族的云南呢?换句话说,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云南当时,当地,那同样的编导技巧,是否就肯定无法达到,甚至远远不及这个“人性”高度?



马背上的法庭(2006)

又名:Courthouse on Horseback

上映日期:2006-09-06(中国大陆)片长:101分钟

主演:李保田 吕聿来 杨亚宁 

导演:刘杰 编剧:杨亚宁/王力扶 Lifu Wang

马背上的法庭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