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纪录片《零零后》的点映,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是非常期待和激动的。虽然我并非零零后,但年龄的相近让身边的亲人和同学中都有不少零零后。与他们的接触常常会很有趣,我会惊讶于年龄上仅仅相差不到5年,而他们的相处模式、生活方式、感兴趣的话题、对新事物的看法都与我们有非常多的不同,而在这些方面我似乎与比我年长的几岁的朋友并没有这样大的差别。这些不同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我会好奇,到底我出生后那几年的大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让这一群人身上有着这么多的与众不同和闪光点?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影院。
《零零后》是一部视觉上出色的纪录片,剪辑上首先告知了观众两名主人公最开始的模样以及他们现在的模样,而其中的成长片段能在之后的影片时间里缓缓道出他们各自成长过程中的秘密。对于两名主人公的刻画也都有不少闪光点,两次唱国歌的男主人公——亦洋、公主跌落凡间的女主人公——柔柔,都是非常有意思,有故事性的人物。特别是柔柔一个人在国外的经历,想必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然而这些优点和《零零后》这个标题有什么联系吗?
显然,任何两个人都是不可能代表一个群体的,更不用说是零零后这么大的群体。然而我必须要质疑导演在选择两个主人公时的动机。
首先两名主角身上都透露着精英主义的气息。首先两人就读的幼儿园就不是一般人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大李老师所推行的教育理念超前那个时代至少十年,倒是和最近看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幼儿园里走出的孩子,身上的特殊性就已经大于普遍性了。而后两人的成长轨迹又无一遵守一般孩子的成长轨迹,并不是说纪录片的主人公不能有特殊性,不能讲故事,而是我认为,如果能在至少其中一个主人公上,挖掘出一些零零后的普遍性,与另一位充满特殊性的主人公形成对照,是不是更符合零零后这一标题呢?设想一下,两位同样来自这样一个充满爱,充满好奇的幼儿园,一个遵循着我们熟知的成长轨迹,一个有着很多以前的人没有过的经历。这样的人物对照是否更有意思? 不求总结出什么零零后的特点(其实每一代人我们都想给一些标签,但其实最终标签只代表了表面的那一群人)至少会让更多有着相似经历的平凡人,以及很多对教育感到迷茫的家长获得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最后的最后,两位主人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去美国读书,影片中两人的未来对当前的舆论,对我国现在的教育环境,是否有一些微妙的表示呢?

零零后(2019)

又名:China's Post-00s

上映日期:2019-09-03(中国大陆)片长:89分钟

主演:池亦洋 王思柔 

导演:张同道 

零零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