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15

花:不是影评,只是一些记录

反正这么长的电影也不会有人看的,所以我就乱写了,事实错误也不会有人发现。没有写过什么影评所以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看了这么长一部电影有很多想法想要记录下来
无法打分了,868分钟的电影已经无法用以前的方法来评价了,看之前就已经充满了疑问,首先就是为什么会拍这么长的电影,之前一些导演也有过剧本一不小心写长了的情况,但最后都改拍电视剧,但是本片导演没有。关于这个,在Q&A中导演给出了一些答案间接: 1, 导演内心的希望是电影永远不会停止(cinema never ends),而电影很多设计也是为了这个目的;2, 拍电影的目的是接近这些妹子,电影一拍十年,而且还和其中一位结了婚,策略很成功,导演做到了 : ) 3, 使观众找回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乐趣,而且导演的想要抗衡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电视和移动端上看电影的新潮流,还有电视剧在人们娱乐中逐渐壮大的地位。今年毕赣导演也提到了这一点,他的方法是加入3D,希望大家的努力能够产生效果。听到导演的回答,我就不敢问我这个问题了。
但是关于前两点其实有更多可以讲。首先是cinema never ends,这个想法不仅体现在把这个电影拍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长度上。这里不得不插播一下电影介绍,电影其实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故事,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导演和四个女主是同一批人(除了第五个故事里四位女主没有出现,不过第五个故事很短,而且导演似乎也表示这部只是在觉得有意思就乱来一发),第一个故事是个B级僵尸悬疑片,用导演的话就是那种美国人六十年代闭着眼睛拍的那种;第二部是musical,讲的一对歌手夫妻的故事,里面有蜜汁邪教支线剧情,第三部是一个特工故事;第四部是,额,导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归类,我觉得还是个B级片,第五部是默片翻拍一个法国电影,第六部是一部按照导演的说法在阿根廷特别流行的“被印第安人绑架的妇女”类型片。然而除了第五部片,所有的电影都是没有结尾的。导演说,片名"花"描述的是故事的结构(见海报),中间的点代表四位女主,以她们为主演的四部类型片是花的四朵花瓣,而花瓣的顶端的箭头表示故事并没有结尾。第五部女主没有出现,所以是绕着中心点的圆,第六部是全篇的总结,是一个收尾。
回到cinema never ends,在Q&A中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导演你是不是不喜欢结尾?!原话其实讲得特别好,他说他看完这部868分钟的电影之后的感觉是,ironicly,这电影没有拍完,这样的矛盾仿佛是导演故意制作的特效,(导演:yeah, an expensive one hahahaha),而事实上,确实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结局,是因为你不喜欢结局吗?导演的回答很有意思:谁说没有结局,里面到处都是结局好不好,但是是谁规定结局之后电影就要结束了呢,仿佛在那个时刻主角的生命就停止了,一切都不存在了。导演说:我觉得marvel电影这点就特别好,电影结束之后致敬之后还有个彩蛋,这就让人感觉到电影没有结束,故事还在继续,他从Marval里学到很多(个人觉得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可能大佬和我们对marval的理解不太一样lol)。而导演的处理方式是,电影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后不关摄像机,像所有电影一样,开始放致敬,而这个致敬长达四十分钟,而在这期间摄像机一直开着,仿佛“电影”不愿离开,拍大家收拾东西(在室外拍的),还拍了女主换衣服 :) 都收拾完之后,电影在继续,于是导演就派一个小弟去镜头中间的椅子上坐着,过了一会儿之后,导演干脆又重新指导起来,派人上去演些什么。羞耻的说,这些都是导演在Q&A里面讲的,看完女主换衣服我就走了: )
导演关于结局不等于结尾的想法完全blows my mind。原来在观影的时候,我的观影方式完全错了,看着故事的发生,估计这哪里才是主要矛盾,矛盾到最终会怎么解决,而导演的设计里会不会完全没有这样的结构?会不会导演设计的结局在电影结束前早就已经发生了?还是说每一秒都是上一秒的结局?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思考了。可能我唯一正确的操作就是第三部的时候我提前一个小时溜了,毕竟到处都是结局嘛,在哪里停止都是一样的。好吧我乱讲的,因为虽然没有结局,但是我觉得结尾还是有设计的,我觉得我看完的三部类型片部分结尾都有不同的设计但都很有趣,第一部在谜团刚刚展开,观众对神秘力量刚刚有了了解之后就结束在一片谜团里,神秘力量是什么并没有被揭示;第二部则结束在矛盾对立的高潮中,第四部男主还没有完成揭秘就死了。每次都留下观众在强烈的情感高潮中,心跳加速时戛然而止。电影仿佛在观众困惑的大脑中得以延伸。而第六部作为整部电影的结尾也非常有趣,讲了被印第安掠夺的妇女在十年之后终于得以逃离,而故事完全没有讲述这一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故事,电影只拍了逃脱后在荒野中走回人类文明的路程,镜头下只有走路,吃饭,睡觉,洗澡,然后就走到了。导演说,这个结局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但是为什么这能用这个“故事“”来做电影的结尾呢,我猜测一开始的设计可能是为观众总结这次观影的体验。看了十几个小时的电影就像被俘虏十年一样,看着最后的一部里妇女逃脱的路程也是观众自己逃离的路程。而在最后一个镜头里四位女主之一看着同伴分别后走向四方,表达了迷茫,过去十年经历的刻骨铭心,对有些人造成的永久的改变,顺便还提到过了几年她们其中之一又回到了印第安人那里。这些多少都可以用来描述看了这部电影的观众。然而我觉得更有趣的是,也许导演在最初也没有料到,这是对他人生中一段重要时光的总结,而这也和他拍这个超长电影的第二个原因有一定关系。
导演拍这个超长电影的第二个原因也许不是真的只是搞笑。wiki上说,导演第一次和四位女主见面是在看了四位女主言的话剧Neblina之后,四位女主向导演提出将这部戏剧改编成电影。那次见面是2005年,开拍是09年,电影拍完以是2017年了,其中第三部花的时间最长,从11年到16年,因为导演一定要那个特定的天气,所以年只能拍一个月,而且不是每天都能达到效果,所以有些天在做了几个小时车到达拍摄地点之后发现不能拍摄只好回家睡觉。在第四部结束之时,他们就已经一起工作十二年了,共同在各自事业中最黄金的时段度过这样一段经历,也许这段经历和关系已经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烙印。而在第四部开始,故事已经和已经和生活发生了一些重合,故事的前半部分便是一个电影制作组和四位女主演了,而电影的开头正是这个虚构剧组开拍六周年。而片中导演的导演却陷入了困惑,他真正想拍的只有树,而女主们使他不得不拍关于女主的故事,“比起我们难道你更想拍树?”(送命题)所以他很苦恼,渐渐的这些女主在他口中成了女巫。最后在助理们(猪队友)的帮助下想了一个毫无逻辑的摆脱四位女主的计划。没想到这些女主真的是女巫并且在导演还没开始实施就把导演和他的助理们变成了疯子。故事从和导演自身现状的高度相似开始却向一个嫉妒荒诞的发现发展,也许导演在荒诞中加入对自己本身的嘲讽:也许整个电影都是他荒诞的想法。也许导演和女主的关系确实和剧情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反正观众是不得而知了,只能在这个故事里添加自己的想象。在第四部结束后,导演加了一些片段,是对四位女主的特写,镜头前四位女主没有扮演任何角色,没有进行任何表演,只是穿着日程的衣服,做着日常的动作,站着,坐着,走路,不时对着镜头说笑,而镜头只是默默地跟随记录。而这些片段让我深受感动,这时我感到自己仿佛站在导演作日常的视角,体会着导演和四位女主的关系,而这种默默的地凝视仿佛倾注了各种感情,对于导演来说,这四位女人是爱人,是缪斯,是朋友,是自己过去十几年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样的凝视下,女主们自热,放松,袒露。而在银幕外的我对这样的关系深感羡慕。
从这个角度考虑,也许最后一部分或许不仅仅是对观众的观影体验的总结。如果说与同伴分别走向四方,或是感到迷茫,或是对过去十年经历感到刻骨铭心,甚至给自己造成了永久的改变,或是在未来选择重新经历相似的经历,没有人会比导演和四位女主们更符合这些描述。也许在第四部时,电影和现实已经开始交汇了,而到了最后一部,电影已经和导演及女主的私人生活重合了。电影四位逃出的印第安妇女怀孕了,这不是什么道具或是导演的计划,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了。然而又有什么关系呢,电影中怀孕的妇女是被印第安人俘虏的结果,而其中一位演员就是导演的妻子,而成为导演的妻子不正是这部经历漫长拍摄的电影的结果吗。这种重合无意间带给我了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试图通过电影窥探并体会导演的私人生活。Q&A安排在第三天,也就是第四部开始之前,听了导演对拍摄过程的描述后,理解了一点这个经历对于导演来说意味着什么,也更加好奇这是怎样的过程,在观影的时候便忍不住猜测这电影是不是导演对自己生活的医术表达,在看第四部是也不断在猜想导演想要表达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想法。在最后一部的时候也情不自禁的想女主也许和自己的角色感同身受吧。最后结束的时候,不愿离开得摄像机记录下了四位女主激动地抱在了一起的时刻,在长舒一口气后,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终于看完了这部超长电影,而且仿佛和女主们也产生通感,为历经17年后终于拍摄完这部电影感到高兴,仿佛度过的不是14小时在电影院的时光而是17年美好的青春。从这个角度看,也许这部电影已经不是我一起认识中的电影,而是导演的一个新的发明。
直到最后我也无法说清这部超长电影和一部电视剧有什么不同,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观影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我怀疑之后也不会再有了。

花La Flor(2016)

又名:花系列

上映日期:2016-10-19(拉普拉塔国际独立电影节) / 2018-04-14(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片长:807分钟

主演:Elisa Carricajo Valeria Correa 

导演:马里亚诺·利纳斯 编剧:马里亚诺·利纳斯 Mariano Lliná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