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VERYCD上的剧情介绍就知道会很沉闷,而且这部片子还这么直面惨淡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


我是在课堂上看完这部片子的。看着《偷天换日》里那个美丽迷人的保险柜开启专家塞隆转型成为黄牙齿,满脸雀斑,象职业拳击手一样身材壮硕的粗俗站街应招女,形象犹若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社饲养员。对比影片中塞隆所饰演的艾琳·沃诺斯,以及八卦新闻中的塞隆本人让人不禁想起北京天桥的那句老话:婊子有情,戏子无义。


另一女主角克里斯蒂娜·里奇,是个名震一时的童星。我发现好莱坞总有个怪现象:童星长大后总是相貌奇异,比如《小鬼当家》里的麦考利·卡尔金,比如《成长的烦恼》里的莱昂纳多(至少我觉得他挺畸形的),比如现在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在我的印象里这不是克里斯蒂娜·里奇第一次演这种纠结的角色了,隐约记得她在李安的某部片子里也饰演过一个充满困惑的少女。从这个角度上说,她是早年的“安女郎”!章子怡、汤唯之流都只能玩她玩剩下的。(后来百度知道告诉我那部片叫《冰风暴》)

 两个女演员,一个是全美票选的美腿女皇,一个是红极一时的少男杀手,但是在电影里都变了形。有点惨不忍睹。从影片最开始两人的相识到坠入爱河,我感觉都不是很舒服,尤其是她们在溜冰场玩的那一段,我竟然为她们觉得尴尬,和她们身边的那些年轻张扬格格不入,为什么是她们?虽然同样是开心的,同样是陶醉的,同样是忘我的亲吻,可是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尴尬呢?或许尴尬的溜冰场上那一群朝气蓬勃、取向正常的少年。

连环杀人凶手艾琳就是这么又老又丑。她是一个很惨的被生活和社会抛弃的老妓女。她的爱人,是一个同样对生活没有什么希望的LES。这样糟糕的配对。这样让人觉得没有希望的组合,可是她们也快乐,也曾经有希望。她们在人群之中发现了同样尴尬的对方,于是惺惺相惜地一起回光返照,一起让社会突然有点小尴尬。

不得不承认查理.塞隆因为这个角色几度封后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她演得很认真、很投入。发挥至极的演技让好莱坞的美女恐龙们统统无法上位,倍感尴尬,干脆配合编剧们罢工去了。至于动作,有少部分是有夸张,不过很符合事实,因为艾琳本身并不是同性恋者,但是为了找寻一份爱,她喜欢上了同性恋西尔比,那种异性恋面对同性恋的正常反应还是应当表现出来的。同时,要照顾西尔比而在她面前表现出来的自信但其实内心极度自卑极度否认的心情也是需要这样夸张的肢体动作的。印象最深的是艾琳在西尔比质问她为什么说不卖身了还要和警察做的一句台词“Because i need to ”。还有最后向法官道谢时的扭曲。,而极致的讽刺语言、动作也让银幕内外的人们倍感尴尬,无地自容。

 有这样强势的对手,西尔比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娜.里奇就显得很差劲了,这甚至在一开始出场就决定了。她扮演一个被父母放逐的同性恋者,有些不谙世事,也正是因为她对生活的要求而使得艾琳铤而走险,连环杀人。

很多人说她自私。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的物质要求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一个小孩。她爱玩,渴望爱,渴望浪漫而奇特的恋情,所以对这种年龄的小孩提出的要求进行谴责似乎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是我们有这样的意识,觉得她没有资格提出这些奢侈的要求,不配快乐?她无辜地卷入一场畸形的恋爱和一个纷繁的案件中,让身边的人们尴尬不已,极不自然。从这点出发,当事发时西尔比的惊慌失措,到电话里引诱艾琳说出杀人事实,到法庭上冷静指证艾琳,到12年里两人没再说一句话,就都是正常的。

 批评也来自对这样轰轰烈烈的爱的对等妄想:既然艾琳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而付出这么多,那必然她的对手西尔比也需要高尚、无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不是那个年龄,她不会选择艾琳这样一个妓女,真的不会。只有年轻才会这么不顾一切。可是一旦醒来,一旦学会成人世界的规则和现实,那些勇猛就成为心底的黑暗,甚至都不愿再提起。所谓青春的激情和不顾一切是因为那是个太尴尬的年纪。可是若干年以后,保不齐她能一点不尴尬地站出来说她曾拿青春赌过明天,她把青春献给那个谁谁谁。

可是,那些都不是爱。即便你觉得尴尬。毕竟青春是用来祭奠的。



 作为一个妓女,艾琳的经历简直就是社会黑暗面的连续剧,这种经历让人看了会很心痛。但是你不知道怎么拯救,她确实努力了,她出卖自己的身体,直到口腔溃疡,年老色衰,想要自杀。她是社会底层的妓女,服务基层的那种,无家可归,只能做高速公路上的搭客的妓女,为了维持生计还要兼职收破烂。不过她有自己的所谓尊严,比方说西尔比请她喝酒的时候她很愤怒地拒绝,在法官宣判后大声大骂粗口。

 但是她还是不可回头地爱上了西尔比,仅仅是因为摆在面前的一份爱情,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提供的爱情。所以最后的代价也异常惨痛:杀人、连环杀人、被出卖、死刑。

镜头是非常冷的,我突然想到《黑暗的舞者》,估计看起来感觉也是一样吧。没有任何办法去拯救,因为在这个世界,我们本身就是无力的。我也想到了《盲井》,虽然情节带更多的巧合,但是由主角的行进串起来的各色面孔,还是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这个社会。而《女魔头》这样一部影片甚至不给你一个喘息的机会。

说到道德的批判,影片确实有为艾琳辩护的嫌疑,或者这是导演的理解。看了一些介绍,导演通过各种方式和现实的艾琳有接触,我想可以称作朋友吧。也许因为有了这种距离,所以会带很重的嫌疑,所以虽然镜头是冷酷的,但是台词绝对是同情和关爱的。尤其是最后一句“爱能战胜这个世界”。据说影片播出的时候,因为对艾琳的这种角度也收到了很多受害人家属的批评。我也有些觉得似乎有些过,导演做人性关怀的时候尴尬的站错边或者不知道该站哪一边了。



世界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艾琳比较尴尬也比较惨,属于物质、精神双贫穷的。而在这样的可怜人面前,我们是应该暗自庆幸,聊以自慰,还是无能为力却又忧心忡忡地想要去关爱。而无论是自慰还是无能为力地意淫都不过是徒劳。这个社会不可能永远只带给你快感,我们得学会忍耐一点点痛楚。艾琳在痛楚中想要用爱寻找一点快乐的痕迹,结果是更深的痛楚。爱,我们原本都以为是灵丹妙药的玩意儿,艾琳却无法用它战胜世界。


 音乐是不错的,尤其是最后那一节,艾琳送走了西尔比,还有法庭两人相对无言的那一段,音乐实在是棒极了。至于两人在一起的那段背景音乐,似乎不是很好。怎么听起来有点嬉皮。我突然觉得黑眼豆豆的《where is the love》极其适合做这首歌的主题曲。旋律不可阻挡地在我脑海里想起然后响起:

Children hurt and you hear them cryin’

Can you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And would you turn the other cheek

Father, Father, Father help us

Send us some guidance from above

Cause people got me, got me questionin

Where is the love

 很多人提到在影片后半段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压抑和绝望。那其实是一种让人有点喘不过气的尴尬,加上镜头的冷静,就那样看着一个原本已经绝望的女人走向彻底的深渊,仅仅为了托起一段虚幻的感情。而当希望变为虚幻的时候银幕外的我们表情略显尴尬。


 我还是有些不理解最后艾琳和西尔比通电话时,艾琳问“那笔钱在哪里?”的心态,是不是意识到自己被背叛以后的一种本能的反击。而西尔比真的会因此尴尬乃至无地自容吗?

 影片的结尾,离别、宣判。导演用一种所谓宣判让我们陷入尴尬的悲伤境地。忍了好久的情绪,涌上来,久久没有退去。如果不是因为影片的角度,我们光凭一个事实是不会理解一个妓女为什么要这样杀人。对我们来说这只是犯罪而已。只是和我们无关的发生在社会中的事实。犯罪心理学是专家们的事情。

 女魔头,这个名字的翻译不是很恰当,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女魔头是要有美色的,有心计的。英文原来叫做“monster”,我觉得有一种无法理解的怪异在里面。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吗?如果作为近距离的故事来理解,我能给的只是满心的悲凉。而当女主角在影片中一遍又一遍地喊着“fuck”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看着她的泪痕。这是个面对社会有心宣泄,无力勃起的可怜女子,连自慰都无法实现。反过来,却让这个社会尴尬地患上了ED。

影片的最后,她转过头,脸部扭曲,对着希尔比说“Love conquers the world”。  我许久沉浸在影片里,不能自拔。小宇宙几近爆发。或许艾琳真的在心中战胜了世界,用她的爱。而这样的爱,会不会是留给尴尬的我们的一颗蓝色小药丸。


女魔头Monster(2003)

又名:美丽女狼(港) / 煞女

上映日期:2003-12-17(美国)片长:109分钟

主演:查理兹·塞隆 克里斯蒂娜·里奇 布鲁斯·邓恩 李·特格森  

导演:派蒂·杰金斯 编剧:Patty Jenkins

女魔头的影评